张晓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表现为反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抗磷脂综合征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动脉、静脉血栓,病理性妊娠、血小板减少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报道中年起病的以反复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分析该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等,讨论可能的机制,并就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抗磷脂抗体的特征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 张晓军尤凤华许靖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抗磷脂抗体脑血管病
- 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综合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8年9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治疗,试验组采用软通道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试验组好转率为93.9%,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和对照组的72.7%、4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其中软通道微创治疗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 张晓军
- 关键词: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 面部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及康复保健被引量:2
- 2019年
- 面部神经麻痹是学术界对病因判断争议比较大的一种病症。对于病因的不确定导致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也呈现"百家争鸣"的情况。本文通过论述可能引起面部神经麻痹的几种病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及后续的恢复和保健手段,以期为临床治疗和保健提供理论借鉴和资料来源。
- 张晓军
- 关键词:面部神经麻痹康复保健
-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38例,均为吉林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根据患者及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动脉介入治疗+常规抗栓治疗,观察比较不同时段NIHSS评分。结果入院时、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经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对照组的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病死率为10.53%(2/19),脑卒再发率为21.05%(4/19),观察组病死率为0.00%(0/19),脑卒中再发率为5.2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治疗,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病死率和再发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张晓军
- 关键词: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动脉介入治疗动脉溶栓
- 安脑丸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安脑丸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脑丸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3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9.0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为2.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丸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对其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魏爱宣孙瑜张晓军刘洋莽靖徐忠信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安脑丸抑郁脑卒中
- 尼莫地平应用于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应用尼莫地平时间对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方法DSA全脑血管造影前30min,1h,2h分别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造影相关并发症的比率,来确定术前多久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对预防造影产生的并发症最为有效。结果术前2h静脉滴注尼莫地平产生并发症率为0%,明显优于术前30min的10.53%和术前1h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前2h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杨萍许婧张晓军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尼莫地平并发症
-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被引量:2
- 2019年
- 医护人员人文素养和关怀精神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情、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因此,对于住院医师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培训被列为和医生的医疗水平同等重要的地位。就目前来看,我国住院医师的培训和规范化问题还处在摸索和起步阶段,规范化程度相对不高,这也成为制约医疗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神经内科领域内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治疗效果,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是医疗卫生行业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
- 张晓军
-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医患关系
- 脑梗后心梗及心梗后脑梗在高龄人群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分析脑梗(CIS)后心梗及心梗(AMI)后脑梗在高龄人群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本院所收治的脑梗后心梗及心梗后脑梗患者的病例作为分析观察的资料,共整理30例高龄患者的病例,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将其分为AMI后CIS及CIS后AMI两种情况,每种情况病例均15例。对比两种情况下,患者的观察项目是否正常或是否存在,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例健康者数据对比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整理危险因素,讨论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结果 分析所选择高龄患者的资料,发现心梗或脑梗患者,其个人发生脑梗或心梗的临床特点有:30例患者中,血糖、血压和血脂数据与健康者的数据对比,发现其均与健康者对应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血脂差异对比最为明显(P=0.000)。3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患肢障碍;治疗过程中行溶栓治疗,并使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药物,改善其体内的血液循环;4例患者存在合并性高血糖、有8例患者存在合并性高血脂、有9例患者存在合并性高血压;当患者存在着吸烟史、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血压异常时,其个人发生心梗或脑梗的概率增大;血脂和吸烟史为主要的危险因素,血脂OR=0.061,吸烟史OR=0.052。结论 高龄人群发生脑梗后心梗及心梗后脑梗时,其个人存在基础性疾病,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时,其发生心梗或脑梗的概率大。同时长期吸烟行为,同样为诱发血栓的危险因素。治疗脑梗后心梗及心梗后脑梗时,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患者发生患肢障碍的概率高。
- 张晓军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 2024年
-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展开研究,溶栓组病患行阿替普酶溶栓干预,联合组基于溶栓组疗法上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NIHSS)。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比无过大差异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管再通率及有效率均高于溶栓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管介入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提升血管再通率,达到理想的疗效。
- 张晓军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血管再通率疗效
-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诱发癫痫的危险因素
- 2024年
-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诱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癫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脑卒中未合并癫痫)和观察组(脑卒中后癫痫),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从发作时间来看,早发型为所有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主要发作类型;从病灶部位来看,皮质上病变所有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主要病灶部位;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以及范围。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与患者的脑卒中病变类型有直接的关系,其中,皮层上、多脑叶等为导致脑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
- 张晓军
-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