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安礼

作品数:31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怀远县委党校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佛教
  • 3篇哲学
  • 3篇藏传
  • 2篇神崇拜
  • 2篇天命论
  • 2篇自然崇拜
  • 2篇宗教
  • 2篇祖先崇拜
  • 2篇荀子
  • 2篇文学
  • 2篇论略
  • 2篇明太祖
  • 2篇明太祖朱元璋
  • 2篇淮南子
  • 2篇鬼神崇拜
  • 2篇佛教文学
  • 2篇噶当派
  • 2篇《淮南子》
  • 2篇藏传佛教
  • 1篇大一统

机构

  • 16篇怀远县委党校
  • 4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20篇张安礼
  • 2篇索南才让
  • 1篇王勇

传媒

  • 4篇福建信息技术...
  • 3篇大理学院学报...
  • 2篇办公室业务
  • 2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科学与无神论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西藏研究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民主改革前后毛泽东对西藏宗教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2021年
以西藏民主改革为分水岭,毛泽东处理西藏宗教问题的政策分为两个阶段,从和平解放到1959年,这一时期基本上是维持西藏原有的旧制度不变,力保西藏社会的平稳过渡;从1959年平叛胜利之后到1965年,为西藏宗教进行全面调整改革阶段。在第二阶段,西藏宗教政策实现了战略性调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力促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张安礼
关键词:民主改革毛泽东宗教政策
藏传佛教文学论略被引量:2
2013年
藏传佛教文学史是西藏僧人在佛教实践活动中创造文学的历史。藏族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佛教紧密联系。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几乎都涂抹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藏传佛教文学历史上,许多著作兼具历史、哲学和文学特征于一身,而且作者本人亦是僧人兼文学家、诗人、思想家,这种共生现象比比皆是。这是藏传佛教文学的显著特点。
索南才让张安礼
关键词:藏族藏传佛教文学
浅析明太祖朱元璋对藏僧的多封众建
2010年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在全国恢复封建秩序,缓和社会矛盾,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从而使明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而对西藏,明太祖则采取了"多封众建",即对藏僧进行分封"国师"等名号,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促进了西藏的稳定与祖国的统一。
张安礼
关键词:明太祖朱元璋
“多封众建”—明太祖的治藏方略被引量:1
2010年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在全国恢复封建秩序,缓和社会矛盾,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从而使明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而对西藏,明太祖则采取了“多封众建”,即对藏僧进行分封“国师”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促进了西藏的稳定与祖国的统一。
张安礼
关键词:明太祖朱元璋
“大一统”视野下董仲舒对“天人感应”思想的重构被引量:2
2015年
自汉代以来,学界对西汉著名政治家、理论家董仲舒的功过聚讼纷纭。为了适应西汉王朝专制主义建立"大一统"的政治意图,董仲舒重新架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儒家学说做了充分的发挥。他远承孔孟,近取荀子,对阴阳五行学说兼收并蓄、发挥改造,构成新儒家的理论体系。董仲舒为逐步走上强盛的西汉王朝提供了严谨而完备的治国理论,并为未来的政治活动、社会发展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董仲舒为汉帝国所做的这一顶层设计,确实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作用。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正是沿着董仲舒设计的模式进行的,这恐怕是董仲舒本人当时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张安礼
关键词:天人感应阴阳五行
佛本斗争的内在原因探析被引量:3
2005年
佛教传入西藏的具体年代及其与本教斗争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以说佛教在 西藏的传播是历史的选择,佛本斗争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两种不同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
张安礼
关键词:佛教西藏佛教松赞干布
阿底峡《菩提道灯论》对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阿底峡是西藏佛教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后弘期初期藏传佛教的整顿者、改革家。他的著作《菩提道灯论》(以下简称《灯论》)一书,论述了凡夫成佛的循序渐进等修行过程和由浅入深的学习内容,几乎概括11世纪以前所有佛教典籍的精华。他的佛教思想对当时的佛教界起到了拨乱反正的指导作用,并进一步促进了完全意义上的藏传佛教的形成。《灯论》思想对后弘期西藏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安礼
关键词:噶当派宗喀巴格鲁派
试析秦朝“半两”币形的哲学内涵
2006年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里,它往往又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秦朝的圜形方孔“半两”钱币除具备一般货币的功能外,它还包含着一定的哲学内涵。
张安礼
关键词:天命论
浅析王艮对王守仁“格物致知”的继承与发展
2013年
以明代著名哲学家王艮为研究对象,探析其继承并发展了王守仁"格物致知"的思想,创建泰州学派,提出淮南格物说、复初说、良知即性的理论,是引领明朝后期思想革新的潮流创始人。
张安礼
关键词:格物致知泰州学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2011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任务,最终要靠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去落实。新形势之下,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深刻变动,农业的经济体制正在深刻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深刻变化。
张安礼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村级党组织社会结构经济体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