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解志 作品数:14 被引量:63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湖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α-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在α-硫辛酸基础上予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治疗。干预前后采血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活性指标、早期肾损伤指标,进行尿动力学分析,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干预后治疗组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最大测压容量、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P物质(SP)、神经肽Y(NPY)、胱抑素C(CysC)、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确切,降低血清CysC、γ-GT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和神经活性指标,安全性高。 叶发根 廖解志 周晓慧 沈建强 谢毓芳 陈红关键词:盐酸特拉唑嗪 甲钴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Γ-谷氨酰转肽酶 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无管化B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对照组行输尿管硬镜联合封堵器激光碎石术。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一次手术成功率、术后当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清石率、总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输尿管穿孔、术后感染性发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82%,术后1个月清石率分别为100%、85%,观察组为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当天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的16%(P<0.05)。结论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成功率高,清石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输尿管硬镜联合封堵器激光碎石术。 沈敏强 廖解志 廖解志关键词:输尿管上段结石 激光碎石术 TURP联合膀胱造瘘治疗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患者伴逼尿肌收缩减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膀胱造瘘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收缩减弱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42例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收缩减弱糖尿病患者,按膀胱逼尿肌受损程度分为A组(Pdet21~39 cm H——2O)26例、B组(Pdet10~20 cm H——2O)16例。所有患者均在连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联合膀胱造瘘术,术后半年行尿动力检查,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A组与B组术后在Qmax、RUV、IPSS、QOL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最大Pdet术前、术后有统计学差异;B组最大Pdet术前、术后无统计学差异。A组总拔除膀胱造瘘管率为88.5%,B组总拔除造瘘管率为56.3%,两组总拔除造瘘管率为76.2%。A组与B组总拔除造瘘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逼尿肌损伤轻的患者术后逼尿肌收缩力有所恢复,建议对前列腺增生合并有逼尿肌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尽早手术。 叶发根 沈建强 廖解志 谢毓芳 陈红 杨荣华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动力学 输尿管镜U100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600例临床分析 2012年 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是一种新型钕-YAG激光,由波长为1064μm的红外光和532μm的绿光两种不同波长的光依各自的频率组成。其作用机制是:激光经光纤将激光束能量打到结石表面,绿光部分被结石表面吸收.在结石表面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再吸收不可见红外光后崩裂,产生的冲击波粉碎结石,属一种机械能性碎石作用,其具有碎石效率高、对组织损伤小、操作安全简单等特点^[1]。近年来笔者采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60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廖解志 姚剑 杨荣华 卢旭明关键词:激光碎石治疗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治疗 双频双脉冲激光 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MPCNL;对照组45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URL)。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2.5±12.4)min、手术出血量(51.3±3.7)ml,多于对照组[(34.8±10.5)min、(12.5±4.6)ml](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5.6%、碎石率为97.8%,均高于对照组(71.1%、91.1%)(P〈0.05)。结论 URL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优于MPCNL,但在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方面较MPCNL低。两种手术均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 廖解志 杨荣华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膀胱副神经节瘤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术中见膀胱壁肿物1.5cm×1.5cm~2.9cm×2cm,向膀胱腔内突出,界清,膀胱黏膜光整,表面可有充血。术中切除肿物及部分正常膀胱组织,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膀胱副神经节瘤。3例术后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为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风险和使手术获取成功的关键,术后应终身随诊。 廖解志 姚剑 杨荣华 卢旭明关键词:膀胱肿瘤 副神经节瘤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实施日间病房护理模式的效果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实施日间病房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3年1-12月入住湖州市中心医院外科及日间病房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共56例,其中日间手术组(日间病房护理模式)和住院手术组(常规住院护理模式)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医疗安全情况。结果日间手术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均少于住院手术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医疗安全问题发生。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日间病房护理模式是一种方便、快捷、安全的医疗模式,是对住院模式的完善补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床位使用率、降低总体医疗费用。 陈雪萍 廖解志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日间病房 护理 输尿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科学的进步,输尿管镜和各种碎石器的临床使用使大部分输尿管结石患者免除了手术的痛苦,起到高效安全的领临床疗效。但是,临床使用过程中,又带来许多问题。如,碎石不充分,视野不清,碎片回流到肾盂,... 杨荣华 卢旭明 沈建强 廖解志 叶发根关键词:封堵器 文献传递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影响因素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效果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影响因素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5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B超、腹部X线平片、泌尿系统CT检查等证实。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出血类型、介入栓塞前Hb水平、介入间隔时间(术后当天至介入栓塞前)、输血量、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栓塞材料及随访情况等。结果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而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23例(15.3%)。术中通道数为双通道(OR=6.098)、穿刺引导设备为C型臂X线机(OR=11.582)、有肾集合系统损伤(OR=16.472)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因出血须行介入栓塞止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介入栓塞患者的出血类型为急性出血型3例,间歇性出血型12例,持续性出血型8例;不同出血类型患者Hb、介入间隔时间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例患者介入栓塞前,DSA表现为假性动脉瘤16例,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2例;栓塞材料使用微弹簧圈18例,微弹簧圈合并明胶海绵5例;均一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成功。随访6~12个月,均未再发肾出血。结论对于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采取双通道、C型臂X线机引导下穿刺、有肾集合系统损伤的患者,应警惕术后出血。对于出血保守治疗失败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小、安全、效果可靠,可作为首选方法。 沈敏强 廖解志 杨荣华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 出血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介入 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轻度异常时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为4.00μg/L^20.00μg/L时,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 HLA-G)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t PSA为4.00μg/L^20.00μg/L的血清,检测t PSA、s HLA-G的水平,并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前列腺活检),经病理活检筛选出前列腺癌(PCa)、前列腺炎(AIP)、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共106例。比较3组间及各组与对照组t PSA、s HLA-G的差异。结果经病理活检确诊PCa24例,AIP 12例,BPH 70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3组患者之间t 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间s HLA-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 PAS的诊断界值为11.0 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8%和72.5%;s HLA-G的诊断界值为1.70 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和83.6%;s HLA-G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t PAS。结论 t PSA为4.00μg/L^20.00μg/L时,s HLA-G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和鉴别诊断的有效肿瘤标志物,s HLA-G的检测有助于弥补t 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不足,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活检。 廖解志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