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穆
- 作品数:63 被引量:205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新发展观视野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可能与途径被引量:2
- 2006年
- 传统的发展观造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背反,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家园悖论、生存悖论和文明发展悖论,照此下去,人类社会发展的结局将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新发展观视野下,我们要探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可能性,研究实现其统一的有效途径,唯此,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 庄穆刘建章
- 关键词:新发展观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 马克思和哈维的时空观比较研究
- 2015年
- 马克思将自然时空延伸到社会领域,哈维在继承马克思时空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的时空观,并且更加强调空间的维度。马克思和哈维的时空观产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价值旨归,马克思的时空观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而哈维则是以辩证的乌托邦为价值指向。时空观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对马克思和哈维的时空观比较,可为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发展视角。
- 庄穆周丹
- 关键词:哈维时空观资本主义社会
- 另一种视界解读“以人为本”
- 2008年
- 由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发展困境引起人们对发展的反思与批判,从而也引起发展观的转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这种转型的当代表现。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如果把"以人为本"当作人类中心主义的同名词,这样解读"以人为本"显然已无法适应新发展观在价值变革上的需要。在生态世界观的视界下,对"以人为本"提出一种新的解读。
- 庄穆
- 关键词:发展观生态世界观以人为本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革命精神与“四个必然选择”相融合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 2024年
- 革命精神与“四个必然选择”之间具有内生互融的逻辑关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将二者相融合,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认为要实现二者相融合,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完善课程顶层设计,厘清主要教学内容,讲好革命精神故事,打造专题式教学方法,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 黄雪霞庄穆
- 互联网“人肉搜索”初探
- 2012年
-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搜索技术在网民中受到追捧。这是一种快速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拥有广泛的参与主体,具有虚拟平等性,其初衷是助人为乐、还原真相、除恶扬善。虽然人肉搜索切实帮助许多老百姓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也惩罚了某些社会不良行为,然而在现有相关法律相对滞后的情况下,由于网络及人肉搜索自身的特性,它也带来了侵犯隐私、网络群体暴力等问题。
- 刘致捷庄穆
- 关键词:人肉搜索互联网伦理
- 人性的生态复归、科技生态化与环境问题的消解被引量:10
- 2012年
- 由于现代人异化为一种掠夺和占有大自然的去生态的人,科学技术自然成为人掠夺和占有自然,满足自身欲望的工具,大自然跟着沦为资源和能源库,由此,环境问题成为必然。环境问题的消解,有待于人性的生态觉醒和生态复归,以及在生态人性的引导下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人性的生态化与科技生态化转型应同步进行,并且要相辅相成:生态化的人性是引导科技向生态化转型的内部条件和内驱力,科技的生态化转型则为实现生态人性创造外部条件和物质基础。
- 庄穆王丹
- 关键词:人性异化
- 佛教哲学的致思趋向及其现代启悟被引量:2
- 1997年
- 庄穆
- 关键词:佛教哲学生命本体欲望生命存在
- 技术、生态与人类生存困境被引量:15
- 2005年
- 曾令超庄穆
- 关键词:生态哲学资源利用
- 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 1994年
- 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庄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从大的方面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总体上讲,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因此,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制度,大多数的企业是国有和社会所有的,而不是私人占有...
- 庄穆
-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 从复杂性思维视阈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引量:1
- 2019年
- 世界历史不是简单的静止事物的集合体,而是把普遍性与多样性统一起来的复杂性动态演化过程的集合,通过把这一系列不同整合到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复杂性世界。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前,各个民族、国家是孤立的,这个时期的复杂性没有体现出来。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区别于过去简单的地域性社会,通过分工、交往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个国家、民族主动或被动地纳入到世界历史中,变成一体化的地球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复杂性的现实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将不同的政治制度、发展阶段、价值诉求和利益规定等不同质的子系统整合在一起,大家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复杂性还体现在经济、文化、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复杂性系统所展开现实的运作,其复杂性特征主要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发展轨迹的复杂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复杂性这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是走向复杂化的过程,复杂性使社会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在这个一体化的复杂性世界中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复杂性思维是一种整体性、非线性、综合性、过程性的动态思维,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更为确切的视角。通过分析整体性思维、非线性思维、关系性思维、过程思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 庄穆田宇星
- 关键词:复杂性思维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