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福庆

作品数:33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冻土
  • 8篇多年冻土
  • 6篇导热
  • 6篇导热系数
  • 6篇集热
  • 5篇热流
  • 5篇热流分布
  • 5篇光线追迹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热系统
  • 4篇聚光
  • 4篇集热系统
  • 4篇光学
  • 4篇传热
  • 3篇砂土
  • 3篇太阳能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聚光特性

机构

  • 15篇长安大学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中国交通建设...
  • 1篇四川志德岩土...
  • 1篇中国铁建投资...

作者

  • 30篇崔福庆
  • 14篇何雅玲
  • 14篇刘志云
  • 10篇程泽东
  • 6篇陶于兵
  • 5篇张伟
  • 4篇陈建兵
  • 4篇彭惠
  • 3篇袁堃
  • 3篇郝建斌
  • 3篇李东
  • 3篇金龙
  • 2篇肖杰
  • 2篇徐荣吉
  • 2篇徐勋
  • 1篇蒋臻蔚
  • 1篇郑章靖
  • 1篇汪双杰
  • 1篇穆柯
  • 1篇李明佳

传媒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冰川冻土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半导体光电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湿循环作用下剑麻纤维加筋膨胀土的抗裂作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4年
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加筋膨胀土的抗裂效果,分别开展了素土和剑麻纤维加筋膨胀土的干湿循环试验,并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试样表面裂隙参数,分析了剑麻纤维含量及长度、干湿循环次数、试样含水率对裂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剑麻纤维加筋膨胀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且剑麻纤维的掺入对膨胀土的裂隙率和裂隙平均宽度影响较大,相较于素土试样,最优加筋土试样的裂隙率和裂隙平均宽度均比素土试样减小了约1/2.2)纤维长度相同时,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大,裂隙率、裂隙总长度、裂隙平均宽度和分形维数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纤维含量为0.4%时各参数值最小;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长度对各裂隙参数影响不大.3)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加筋土和素土试样裂隙参数均呈逐渐增大趋势,但纤维加筋土裂隙率和裂隙平均宽度的增大幅度均比素土小;从第5次干湿循环开始,各裂隙参数增长趋缓.4)单次脱湿过程中,试样含水率由20%降至10%时,裂隙急剧发育,且素土裂隙的发育对含水率的变化更加敏感,含水率低于10%时,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试样裂隙率变小并趋于稳定;相同含水率条件下,剑麻纤维加筋土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5)剑麻纤维加筋膨胀土的抗裂机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剑麻纤维的掺入增大了膨胀土的渗透系数,促进了试样内水分的均匀分布,减小了试样各处的胀缩差异;另一方面纵横交错的剑麻纤维约束了聚集体之间大孔隙的收缩.
郝建斌李耕春刘志云崔福庆蒋臻蔚
关键词:膨胀土纤维加筋干湿循环裂隙扩展抗裂性能
基于地气耦合模型的多年冻土区宽幅路基温度场数值模拟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揭示地气温影响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宽幅路基内的复杂耦合换热机理,针对典型工况条件下冻土路基内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开展了数值研究。将冻土路基的外部环境影响纳入研究模型,通过建立统一的地气耦合系统的二维非稳态计算模型,分析了路面宽度、风速、路基高度和走向等因素对冻土路基各表面温度年际变化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各表面的温度均大致呈正弦变化趋势,其中沥青路面始终保持较高温度,而天然地表温度在5月上旬和10月上旬出现明显阶跃变化;随着路面宽度的增加,路基各表面的年平均温度随之增加,而随着风速及路基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尤以沥青路面及两侧土路肩处的降低趋势最为明显;路基边坡处的年均温度与路线走向密切相关,在3种路线走向中,东西走向路基的右侧坡面和左侧坡面年平均温度分别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
汪双杰崔福庆陈建兵刘志云金龙
关键词:道路工程耦合换热
新型线聚焦菲涅耳透镜设计及其聚光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聚光光伏系统中电池表面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系统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同时出现局部过热问题,严重影响了光伏电池系统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使太阳投射辐射能量均匀化分布于接收面的新型线聚焦菲涅耳透镜,并运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对常见的菲涅耳透镜及本文设计新型线聚焦菲涅耳透镜的聚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新型透镜极大地改善了电池表面热流分布的均匀性。针对新型透镜聚光特性,考察了不同设计接受面宽度、太阳光不平行灾角、入射光束波长、入射光倾角及电池位置等因素对电池表面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
崔福庆何雅玲陶于兵肖杰
关键词:热流分布聚光特性蒙特卡罗光线追迹
气候温升背景下青藏工程走廊带多年冻土热融蚀敏感性分布预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揭示气候温升背景下青藏工程走廊带多年冻土热融蚀敏感性分布规律,基于现有地温分布、活动层厚度的野外监测数据建立了二者与热融蚀敏感性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并采用开放系统地气耦合模型对2016年以后气候温升模式下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和活动层厚度变化进行数值研究,进而获得未来20 a和50 a青藏工程走廊带多年冻土热融蚀敏感性分布预测图.研究结果表明,走廊带内冻土年平均地温越低,受气候温升的影响越大,而活动层厚度则随地温和气温的升高而增大,年平均气温-5.5℃工况下,其年平均地温和活动层厚度增幅分别为0.0154℃/a和0.86 cm/a;融区和高温冻土区主要分布在走廊带沿线的河流、谷地和盆地等区域,且随着气温的逐年增加,预计2066年低温冻土区域比例将减少52.1%,高温冻土区域和融区面积比例总计将增加74.7%;走廊带内多年冻土的热融蚀敏感性将大幅增加,且极敏感型冻土的增加比例将随时间而加速增长,到那时极敏感型冻土比例将增长1倍以上,敏感型和极敏感型冻土将占整个走廊带内多年冻土区的78%以上.
崔福庆刘志云张伟王伟陈建兵
关键词:冻土活动层厚度
基于RBF神经网络青藏工程走廊重塑砂土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2020年
为探究RBF神经网络对青藏工程走廊带冻融砂土导热系数预测效果,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了362个试样导热系数。建立了以含水率和干密度为输入因子的冻融砂土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可有效预测青藏工程走廊带内冻融砂土导热系数,为冻融土导热系数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志云王伟崔福庆张伟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RBF神经网络
青藏工程走廊活动层厚度预测模型与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究青藏工程走廊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分布情况,结合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沿线300个钻孔点的活动层厚度监测数据,基于年平均地表温度、平均植被指数、等效纬度、纬度、高程和含冰量等参数建立了活动层厚度的经验公式、随机森林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活动层厚度与各预测因子间具有极强的非线性关系;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确度,拟合优度R^(2)达到0.84。运用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高精度遥感数据绘制活动层厚度分布图,分布图显示研究区内活动层厚度主要为2~4 m,总面积为5468.3 km^(2),面积占比为47.27%,主要分布于楚玛尔平原至北麓河盆地和唐古拉山区南部至头二九山区;活动层厚度大于4 m次之,总面积为3382.3 km^(2),面积占比为29.24%,整体分布偏向南部地区,主要分布于布曲河谷地至头二九山区。并对研究区活动层厚度与含冰量、地温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动层厚度随含冰量增加而减小、随地温升高而增加。
刘志云黄川于晖钟振涛崔福庆
关键词:活动层厚度含冰量RBF神经网络
一种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及其设计方法,设置抛物面主反射镜;在抛物面主反射镜横截面的对称轴上,且在抛物面主反射镜焦线内侧安装真空集热管;在抛物面主反射镜的焦线外侧安装均光反射镜,均光反射镜与抛物面主反射镜的开口相对...
何雅玲王坤李明佳程泽东崔福庆郑章靖
文献传递
一种太阳能聚焦集热系统光-热-流体耦合优化设计方法
一种太阳能聚焦集热系统光-热-流体耦合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针对待优化太阳能聚焦集热系统及其待优化参数,分别建立其参数化三维光学计算模型、参数化几何拓扑网格模型、参数化流动传热数值计算模型和优化算法模型;再将优化算法模型与参...
何雅玲程泽东崔福庆
槽式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系统模拟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借助TRNSYS软件建立了具有辅助锅炉,无蓄热和回热系统的典型槽式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系统,采用西安地区的气象参数作为输入,分析讨论了槽式集热器不同跟踪方式的差异、有机工质和蒸发温度对有机朗肯循环的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影响、循环冷却水流量与输出功率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在全年大部分时期,槽式集热器的南-北轴跟踪效率优于东-西轴跟踪;在相同条件下,采用蒸发温度高的有机工质,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循环效率较好;对于不同的运行参数,存在一个最佳循环冷却水流量,使系统的净输出功率最大。
刘怀亮何雅玲程泽东崔福庆
关键词:TRNSYS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槽式集热器有机朗肯循环
青藏工程走廊冻融土热扩散系数特性与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热扩散系数是多年冻土对外界热扰动敏感程度的重要影响参数之一,也是寒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关键基础数据。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和质量加权法计算获取的比热容理论值,计算获得青藏工程走廊西大滩—唐古拉山沿线典型类别土样热扩散系数,分析对比了走廊带内冻融土热扩散系数的分布特征和参数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经验拟合公式法和RBF神经网络方法的冻融土热扩散系数预测模型,并比较了不同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青藏工程走廊带内土的热扩散系数与粒径整体呈正相关性,融土热扩散系数按黏性土、粉土、全风化岩类、砂土及碎石土依次增大,冻土热扩散系数按黏性土、全风化岩类、粉土、碎石土及砂土依次增大;热扩散系数与容重及天然含水率相关性随土类及冻融状态差异明显,冻、融土热扩散系数呈显著正线性关系;以融土热扩散系数为拟合参数的冻土热扩散系数三元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二元经验公式;RBF神经网络模型在冻、融土热扩散系数预测中均具有最优的预测精度,为最佳预测模型。
刘志云钟振涛崔福庆陈建兵彭惠
关键词:多年冻土热扩散系数瞬态平面热源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