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守信
-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急性肠炎与乳糖吸收不良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对95例年龄在2月~4岁的急性腹泻儿进行乙醇乳糖耐量试验(LTTE)和粪便轮状病毒(RV)、致泻性大肠杆菌(DCEC)、空肠弯曲菌、志贺氏菌、白色念珠菌及隐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RV肠炎为乳精吸收不良(LM)和乳糖不耐症(LI)的最常见原因。腹泻停止后第4周LM和LI恢复率为88%。腹泻急性期或恢复期恢复乳糖食品后再现腹泻应考虑去乳糖饮食.
- 赵聪敏李为明杨颖崔守信
- 关键词:急性肠炎乳糖吸收不良儿童
- 汉族儿童乳糖吸收不良和不耐症被引量:1
- 1995年
- 探讨儿童乳糖吸收不良(LM)和不耐症(LI)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地区汉族健康儿童138名,男72名,女66名,年龄为4个月~12岁。用乙醇乳精耐量试验(LTTE)尿半乳糖(U-gal)测定与症状反应评分(SRS)进行评判。结果138名汉族儿童中LM和LI发生率:<4岁、4~5岁、6~7岁、8~9岁、10~12岁分别为10%、50%、69.6%、87%和91.7%。<4岁组LM和LI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无症状反应者57名(41.3%),有症状反应者81名(58.7%),其中SRS为1~5者74名(91.4%)。腹痛、腹泻、腹胀或排气增加的发生率分别为38.4%、32.6%、22.5%,且均随SRS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儿童LM和LI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LM和LI常见的症状反应为腹痛、腹泻和腹胀(或排气增加),其发生率随SRS增加而增加。
- 赵聪敏李为明杨颖崔风文崔守信
- 关键词:乳糖吸收不良乳糖不耐症汉族乳糖耐量试验
- 小儿病毒性脑炎80例分析被引量:10
- 1991年
- 本文报道了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1月~15岁)。首发症状为发热、呕吐、抽搐、头痛、意识障碍、头晕、不自主运动、颅神经障碍、肢体瘫痪和一些精神症状。EEG检查62/63异常。23例进行连续观察,发现EEG多随病情好转而改善或恢复正常。门诊随访24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15例,其中9例异常,听力损害发生率60%,周围性听路损害2例,中枢性听路损害4例,混合性听路损害3例。从BAEP电生理检查角度进一步证实了病毒性脑炎是一种脱髓鞘病变,对了解预后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有一定帮助。
- 李明秀崔守信崔凤文朱猷琦岳桂明王东武
-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儿童
-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6例综合报告
- 1990年
- 本文综合三所医院AIHA 26例,从临床表现,实验检查描述了本病特点,并对病因分类、病程及血清免疫分型、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尚讨论了抗人球蛋白阴性的AIHA 及巨原幼红细胞出现的意义。
- 郭漱清杨波孔祥芝施庆兰李明秀崔守信朱(酋尤)琦曲文华
- 关键词:儿童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
- 粪便乳糖及pH测定用于诊断乳糖吸收不良的评价
- 1994年
- 粪便乳糖及pH测定用于诊断乳糖吸收不良的评价AnassessmentofstoollactoseandpHdeterminationforthediagnosisoflactosemalabsorption赵聪敏,李为明,杨颖,崔守信(第三军医大学新...
- 赵聪敏李为明杨颖崔守信
- 关键词:乳糖粪便检查
- 小儿哮喘时中性粒细胞活性变化的观察研究
- 1989年
- 本文对比观察了小儿哮喘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NP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原因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NP活化是不同型别哮喘的特征之一,其活性变化可能是影响呼吸道阻塞程度的重要因素。某些呼吸道感染导致哮喘发作与其引起NP活性异常增高有关。血清NP趋化因子的释放很可能是NP活化的直接原因。
- 唐赤兵崔守信
- 关键词:哮喘中性粒细胞呼吸道感染
- 急性婴儿腹泻的饮食处理被引量:10
- 1993年
- 急性婴儿腹泻时是继续原来喂养,早期进食,禁食或减食,如何处理最佳,多年来没有一致认识。本文复习了不同饮食处理方案对小儿腹泻病情、病程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并注意开始进食的合理时机和食品营养成分的生物效应。
- 赵聪敏崔守信
- 关键词:腹泻婴儿饮食疗法急性
- 汉族儿童乳糖吸收不良和不耐症
- 至今国内尚缺乏儿童时期乳糖吸收不良(LM)和不耐症(LI)的流行病学报道。乳糖酶缺乏(LD)导致LM和LI极为普遍,发生率不同种族有很大差异,儿童中除种族外,年龄因素亦有差异。为了解我国汉族儿童不同年龄LM和LI的发生情...
- 赵聪敏李为明杨颖崔风文崔守信
- 关键词:汉族儿童乳糖吸收不良乳糖酶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空肠弯曲菌肠炎伴乳糖吸收不良5例报告
- 1993年
- 空肠弯曲菌已公认是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发生率为3%~14%。近年来,对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病学、血清分型、发病机理等已有不少研究。
- 赵聪敏李为明崔守信杨颖
- 关键词:新生儿肠炎空肠弯曲菌乳糖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进展被引量:6
- 1995年
- 本文主要复习了近年来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和静注r-球蛋白治疗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进展情况。G-CSF、GM-CSF及rhIL-3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其中G-CSF无炎症反应,副作用少,可以首先选用。静注r-球蛋白主要用于重症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避免发生快速减敏(tachyhylaxis),可采用2日短程治疗方法。
- 崔守信
- 关键词:静脉内注射丙种球蛋白粒细胞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