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艳玲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护理
  • 1篇学法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嗜血杆菌
  • 1篇球菌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区
  • 1篇理教
  • 1篇临床护理
  • 1篇临床护理教学
  • 1篇流感
  • 1篇流感嗜血杆菌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印迹
  • 1篇免疫印迹法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岳艳玲
  • 3篇殷波涛
  • 1篇徐英

传媒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运用风险管理措施改进护理工作质量并实现安全护理,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抗风险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将2012年1月前后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得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工作改进情况。结果: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逐年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多集中在技术操作和非技术操作两方面,病房护理工作质量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结论:持续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不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护理人员辨识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减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完善管理制度和建立标准流程。
岳艳玲殷波涛
关键词:风险管理呼吸病房安全护理
德国重症监护病区护理见闻被引量:1
2004年
岳艳玲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
2006~2010年武汉同济医院呼吸道苛养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武汉同济医院呼吸道标本中苛养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2010年呼吸道标本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卡他布兰汉菌,用Kirbr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以头孢硝噻吩纸片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共收集到肺炎链球菌503株,流感嗜血杆菌658株以及卡他布兰汉菌142株。5年总的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为22.5%(113/503),其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为4.7%。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高度耐药,尤其是儿童分离株敏感性不足10%;但对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良好,达90%以上,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最低,仅40.6%;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也只有60%左右。但对头孢呋新、头孢噻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均在85%以上。卡他布兰汉菌产β-内酰胺酶率高达98.6%。以上苛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大多数抗菌药物对呼吸道苛养菌仍然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但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对上述3种细菌不敏感率已超过30%,尤其是卡他布兰汉菌。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殷波涛周明权岳艳玲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I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IBL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名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3名)和对照组(42名)。实验组采用以质疑为基础的IBL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于实习2周后向护生发放教学方法评价表,实习3周后向患者发放护生满意度调查表。结果住院患者对实验组护生的工作态度、健康教育、生活护理、解决问题4个方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护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效果评价中,实验组对提高思维表达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及增强团队意识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IBL教学方法能促进护生主动学习,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岳艳玲徐英
关键词:护理教育
IBT和CLIFT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效用评估及流程的优化
2017年
目的分析免疫印迹法(IBT)和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在抗dsDNA抗体检测中应用,评估检验效能,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流程。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361例,分为SLE组(A组)、非SLE自身免疫病组(B组)、非自身免疫病组(C组),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体检组(D组),采用IBT和CLIFT法分别检测抗dsDNA抗体的着色值和滴度,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核抗体均质型(ANA)滴度。按IBT?法(着色值6-11判为阳性)和IBT②法(着色值6-11判为阳性)进行判读。结果灵敏度IBT?>CLIFT>IBT?,特异度CLIFT>IBT?>IBT?,阴性预测值CLIFT>IBT?>IBT?,阳性预测值CLIFT>IBT?>IBT?;在SLE中CLIFT法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A组、C组和D组中IBT法着色值和CLIFT法滴度具有相关性,而在B组中无相关;IBT法与ANA—致性较差,而CLIFT法与AN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IBT①法更适合抗dsDNA抗体的筛查;CLIFT法对SLE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IBT法;SLE中可以根据IBT法着色值大小去推测CLIFT法滴度的可能高低,但IBT法不能直接用于疾病诊断效用的评估和疾病活动的观察。
殷波涛苏斌涛岳艳玲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抗DSDNA抗体SL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