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莲英
- 作品数:112 被引量:508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海南省2006年麻疹流行与控制效果分析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麻疹流行特征,评估政府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对控制麻疹疫情的作用和效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法定传染病大疫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海南省2006年麻疹发病763例,发病率为9.2/10万,麻疹发病率较2005年上升了2倍,为近10年最高年份,疫情波及全省95.2%的市县,发病高峰在3~4月。病例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5.6%,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1.0%,流动人口病例占25.0%。省政府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后,全省在半个月内完成近200万名8月~14岁儿童的MV强化免疫接种,接种率达95%以上,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至前5年平均水平以下,流行期较既往明显缩短。结论易感人群的积累和聚集是导致海南省2006年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对迅速控制麻疹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控制效果显著。
- 曾昭长符振旺孙莲英曾雪霞邓海英
- 关键词:麻疹控制策略
- 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方法制定海南省麻疹监测方案,在全省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4—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40例,比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高96.00%,监测系统建立当年(2004年)报告病例数少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2005年以来监测系统报告的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年监测系统报告疑似病例数是法定传染病的19.12倍。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逐年下降,由90.34%下降到4.48%。标本采集率逐年提高,由22.73%上升到99.12%,麻疹确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逐年提高,由7.55%提高到86.97%。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1.57%,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4.52%。海南省除2006年为麻疹流行年出现多个暴发点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6.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5.67%。结论海南省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不断提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 陈言潘先海孙莲英符振旺曾雪霞何剑陈海云潘正帆
- 关键词: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敏感性
- 海南省2001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 2003年
- 目的 对 2 0 0 1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便的血清标本及咽拭予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从病原学和血清学探讨。方法 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IgM抗体检测和麻疹病毒分离的检验结果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疫苗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1年全省共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 65份 ,麻疹IgM抗体阳性 42份 ,阳性率为 64 .62 %。收集咽拭予标本 19份 ,分离出麻疹病毒 5株 ,阳性率为 2 6.3 2 % ,经基因序列分析 ,均为H1基因型。检测 10份麻疹疫苗效价、平均滴度在 4.15 1LgTCID50 / 1.,0ml ,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指标。结论 2 0 0 1年我省的麻疹病例主要以 14岁以下儿童为主 ,引起暴发的毒株为本土毒株 ,尚未发现有外来毒株引起的病例。建议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
- 林春燕马焱周立文邓海英孙莲英陈海云
- 关键词:麻疹病毒分离IGM抗体
- 海南省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效果评价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了解2009年海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海南省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运行效果,为及时正确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降低严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防止接种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接种单位按照海南省AEFI监测方案,通过监测网络系统报告AEFI专报系统,县级完成个案调查并通过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进行调查诊断和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上报的AEFI监测数据和处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9年共报告AEFI个案609例,其中一般反应485例,占报告总数的79.6%;异常反应106例,占17.4%;其他不良反应18例,占3%。AEFI报告县级覆盖率为100%,乡级单位覆盖率为62%。报告及时率87.33%,调查及时率96.4%。一类疫苗报告发生率为1.32/万剂,居前3位的疫苗是全细胞百白破、卡介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分别为4.53/万剂、2.80/万剂、1.89/万剂。临床损害排前3位的是过敏性反应、卡介苗淋巴结炎和无菌性脓肿。结论 2009年海南省AEFI网络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监测敏感性提高。
- 符振旺孙莲英曾雪霞陈少明
- 关键词:预防接种
- 海南省全国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2
- 2008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现阶段人群乙型病毒(HBV)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感染状况,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推广接种和2002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标本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乙肝感染标识物。结果海南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40.8%,HBsAg携带率为8.4%,分别较1992年前自然感染期下降了43.6个和9.4百分点。人群中有乙肝疫苗免疫史者占45.4%。1~4岁和5~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7.3%和65.4%,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4.0%和41.1%,HBV感染率为3.7%和20.6%,HBsAg携带率分别为1.1%和4.04%。15~59岁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分别为65.9%和13.5%,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1~4岁组外,城市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农村,人群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远低于农村。农民、工人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人群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有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下降趋势。人群乙肝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聚集率为44.1%。结论海南省自1992年推广应用乙肝疫苗后,特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后,有效控制了乙肝的传播,15岁以下儿童乙肝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大幅提高,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大幅下降,母婴垂直传播导致的家庭聚集感染是海南省人群乙肝感染率高的主要因素。
- 曾雪霞曾昭长孙莲英潘婷婷李位鸿何剑闫秀娟邓海英符振旺
- 关键词:乙肝血清流行病学
- 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海南省213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13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 符振旺孙莲英曾昭长曾雪霞陈海云林春燕何健潘正凡
- 关键词:麻疹麻疹疫苗高危人群
- 海南省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与控制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9年麻疹监测数据,为海南省证实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评价海南省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及实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效果,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统一在2d内送达麻疹监测实验室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实验统一采用德国赛润验试剂并按说明书使用。结果海南省2009年仍以"发热出疹"为麻疹疑似监测病例,共监测报告疑似病例142例,报告发病率为1.61/10万,报告市县18个,覆盖率为94.7%。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22份,标本采集率为85.9%,实验室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4份,阳性率为3.28%,风疹IgM抗体阳性19份,阳性率为15.57%,病原学检测海南省麻疹病毒仍为H1a基因型。海南省2009麻疹发病率为0.48/10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均为本地人口,其中2例为成人,免疫史不详,2例儿童均接种过1剂次麻疹疫苗。海南省2009年抽样调查12~36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合格接种率,其中基础免疫为99.19%,加强免疫为97.72%,两组儿童麻疹疫苗合格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年龄组儿童的合格接种率高于加强组儿童(χ2=14.248,P﹤0.05)。调查100名初免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为99%;调查常住儿童958人、流动儿童162人,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9%、98.8%,且两组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7%、74.1%,且两组儿童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8,P﹥0.05)。结论海南省2009年麻疹发病率为0.48/100万,继续控制在WHO制定的消除麻疹指标1/100万以下,较全国提前实现了消除麻疹的目标。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证实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高、抗体阳性率处于高保护水平,是海南省提前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 何剑曾雪霞莫少雄潘正帆陈海云潘婷婷李俊李位鸿邓海英孙莲英
- 关键词:麻疹
- 海南省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调查
- 2005年
- 金玉明孙莲英苏爱芳吴明福陈春杏马焱劳世军
- 关键词:手足口病疾病控制口腔黏膜流行病学肠病毒
- 海南省贫困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应用模式与效果研究
- 孙莲英曾昭长符振旺王春雷朱坚
- 该课题通过采用不同的免疫服务模式,不同的接种人员,不同剂型的疫苗,为研究对象提供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服务,旨在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医生和接生员的参与是提高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最...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制品
- 海南省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规律,为制定乙脑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监测报告病例,采集监测病例血清标本,在国家乙脑监测点东方市进行媒介和宿主监测,人和宿主血清标本均用ELISA法分别检测疑似病例乙脑IgM抗体和宿主IgG抗体;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查全省乙脑疫苗接种率。监测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省2009年共监测报告乙脑疑似病例111例,市县区报告疑似病例的有19个,覆盖率86.36%;采集病例血清标本110例,脑脊液标本33例,经血清学和脑脊液确诊病例11例,发病率为0.12/10万,疑似病例24h及时报告率为92.79%,病例分布在7个市县区,占总市县数的31.82%,病例呈高度散发;6月上旬峰值最高,占病例总数45.45%;病例以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为1.85/10万,病例男女比为4:7;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72.73%。媒介监测显示三带喙库蚊的密度最大,为40.96只/人工.h,三带喙库蚊以畜房密度最高,为72.13只/人工.h。宿主猪血清阳性率30.91%。抽查乙脑基础免疫接种率97.80%,高于2008年的95.68%,(χ2=18.27,P<0.001),加强免疫接种率98.68%,高于2008年的93.31%(χ2=41.01,P<0.001)。结论海南省仍为乙脑流行区,媒介和宿主广泛存在,确保适龄儿童乙脑疫苗高接种率、高抗体水平,以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
- 陈少明曾雪霞马焱曾祥洁李丹丹莫少雄何剑李俊李位鸿孙莲英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宿主病例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