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221H指数:9
-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美沙酮维持治疗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MMT)服药人员坚持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家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810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得到806份有效问卷,38.7%的人承认曾经中断过美沙酮维持治疗,23.6%的人承认曾经偷吸过,68%的人承认曾经注射过毒品,其中14.4%的承认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具。结论 MMT门诊患者治疗中断的因素为服用药物的量,服用药物的量越高越不容易中断治疗;MMT门诊患者偷吸的主要因素为工作情况和是否共用针具,工作情况越不稳定越容易偷吸,共用过针具的人偷吸的概率是没有共用针具的人的2倍左右。
- 姜维华韩德琳施雅莹梁娴
- 关键词:美沙酮影响因素
- HIV/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生存时间,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HIV确证日期为2007年1月~2014年6月且在成都市报告或接受检测、随访服务的病例,筛选历次随访中"结核病检查结果"报告为"肺外结核"或"肺结核"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双重感染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583例双重感染者中,分别有278例(47.7%),469例(80.4%)在HIV确证后2个月、12个月内发现合并结核感染,HIV/AIDS在发现合并结核感染后1年生存率为79.6%。以随访发现合并结核感染为观察开始日期,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共随访1 165.05人年,发生141例死亡,死亡密度达12.10人/100人年。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确证时年龄(岁)越大者(HR=1.019,95%CI:1.003~1.035)、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HR=12.278,95%CI:7.918~19.038)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者(HR=1.712,95%CI:1.369~2.141)的死亡风险越高。同性传播感染(HR=0.334,95%CI:0.166~0.672)和异性传播感染(HR=0.328,95%CI:0.137~0.781)死亡风险低于非性途径传播感染病例。结论 HIV/AIDS病例合并结核感染主要在HIV确证后1年内随访发现,年龄、非性传播途径感染、未进行抗病毒治疗、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是双重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段振华吴学庆施雅莹鹿茸范双凤李治军姜维华刘芳代珍何勤英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
- 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为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2009年对社区吸毒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以30~39岁(43.8%)、男性(78.4%)、初中文化(50.0%)、在婚(35.8%)为主,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由2007年的63.4%提高到2009年的87.1%;最近1个月共用过针具比例由2007年33.5%下降到2009年的11.0%,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维持在35.2%~37.9%;2007-2009年HIV抗体检测阳性率维持在5%左右。结论成都市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和不安全的商业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仍需加大力度开展吸毒人群防治工作。
- 韩德琳李治军何勤英姜维华吴学庆
- 关键词: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 成都市不同经费支持地区娱乐服务场所FSW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经费支持地区的娱乐服务场所女性性工作者(FSW)的干预效果,为评估干预方法和分配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项目支持的地区作为干预地区,选择人口数、经济条件相似的、仅有财政经费支持的地区作为对照,比较干预地区、对照地区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干预前共调查582人,其中干预组315人,对照组267人;干预后共调查463人,其中干预组264人,对照组人199人。干预后,干预地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74.3%提高到83.3%,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从55.2%、35.7%提高到75.3%、51.7%,与对照地区比较均明显提高。结论广泛深入的娱乐服务场所FSW干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 韩德琳方青姜维华李治军张菊英
- 关键词: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干预
- 成都市MSM人群不同性行为角色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在性行为角色的基础上分析MSM发生肛交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为今后MSM人群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项目中,成都市调查的肛交行为角色为0.5的MSM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双反应变量模型分析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果 227名调查对象82.8%的未婚,58.1%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2.8%通过互联网联系寻找性伴;肛交行为做"1"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4.9%,肛交行为做"0"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7.6%;最近1年做过艾滋病咨询或检测与没有做过艾滋病咨询或检测的MSM最近6个月发生肛交做"1"或做"0"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OR值为2.36;没有男性固定性伴与有男性固定性伴的MSM最近6个月发生肛交做"0"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OR值为2.87;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MSM最近6个月发生肛交做"0"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OR值为3.45。结论有男性固定性伴的MSM最近6个月发生肛交做"0"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更差;做过艾滋病咨询或检测的MSM发生肛交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更好;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MSM最近6个月发生肛交做"0"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更好。提示需要进一步促进艾滋病咨询检测,提高MSM对HIV感染风险的认识,改善安全套使用状况。
- 董婷熊华英彭琳何勤英范晖吴学庆姜维华施雅莹刘俊阳张菊英
- 关键词:MSM安全套使用
- 成都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果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分析成都市2011年暗娼人群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了解HIV感染状况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获得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并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检测,了解感染状况,分析危险因素。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年成都市共调查暗娼801人,HIV感染率0.12%,梅毒感染率3.1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89.26%。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80.52%,最近一个月以来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3.18%。结论成都市暗娼人群HIV感染率低,但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不高。
- 姜维华施雅莹李志新
- 关键词:暗娼人群艾滋病
- 2006-2013年成都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成都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情况,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成都市2006-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3-12-31日,共有治疗死亡病例241例,男性占88.8%,女性占11.2%,治疗病死率为4.3%,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病死率为11.4%,其中49.1%的病例在3个月内死亡,CD_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病死率为1.4%,其中29.7%的病例在3个月内死。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61.8%)。结论早期治疗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
- 彭中吴学庆施雅莹何勤英鹿茸姜维华李志军范双凤刘芳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
- 成都市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06年
- 目的为了解成都市疾控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成都市市疾控中心和区级疾控中心的530名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使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进行χ2检验、OR值计算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的工作人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区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市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χ2=5·4,P<0·05),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防病科室和职能科室(χ2=7·5,P<0·05);心理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际关系。结论成都市疾控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较高,各疾控中心应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 彭中王俐冯曦兮颜代英姜维华冯戈罗蓉张芃朱光云吴凯
- 关键词:心理压力影响因素SCL-90量表
- 成都市市区级疾控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及其相关性调查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了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的状况,以及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0~12月,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成都市及所辖5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530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98人,有心理问题者占13.25%。有心理问题组工作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心理健康组(P〈0.01);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工作满意度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149~0.332,P〈0.01);对心理健康各因子都有影响的工作满意度因子是人际关系、个人发展、单位管理。[结论]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彭中冯曦兮王俐颜代英姜维华冯戈罗蓉张芃朱光云吴凯
- 关键词: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
-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工作满意度聚类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工作满意度是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有研究表明,中国普遍存在着医技人员满意度较低的现状,而医技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质量〔2-4〕。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彭中王俐冯戈颜代英姜维华罗蓉张芃朱光云吴凯冯曦兮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满意度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