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娜 作品数:15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外泌体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外泌体能穿透血脑屏障,在外周循环中高度稳定并很好地保护疾病相关分子,所以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发展,优化早期诊断和治疗。利用外泌体作为PD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前景广阔.本文现围绕外泌体在P D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以及作为P 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周丽娜 王洪新关键词:帕金森病 外泌体 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研究 目的:建立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研究丘脑底核(STN)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改变,探讨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1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7)和实验组(n=10... 周丽娜关键词: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放电频率 神经元 文献传递 糖调节受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脑组织NF-kBp65、TNF的表达 <正>目的观察糖调节受损大鼠脑组织NF-κBp65,TNF-α表达及认知功能情况,探讨糖耐量受损炎症机制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高脂高糖饲养法建立糖耐量受损大鼠模型;免疫组化... 王洪新 董银华 陈泽峰 王利军 周丽娜 高路燕 赵岚 范宏光 李强关键词:糖调节受损 大鼠脑组织 TNF NF-KBP65 文献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07年 脑深部电刺激为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这项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逐步取代毁损术的趋势。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优缺点、病例选择、靶点选择及并发症,把重点放在作用机制的探讨上,并展望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周丽娜 王世民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高频电刺激 α-硫辛酸对糖调节受损大鼠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硫辛酸对糖调节受损大鼠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硫辛酸低[15 mg/(kg·d)]、中[30 mg/(kg·d)]、高[60 mg/(kg·d)]剂量组。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法建立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给予成功的大鼠模型连续每日灌胃硫辛酸溶液15 mg/kg、30 mg/kg、60 mg/kg,每日一次,共14 d。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ROS含量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海马组织内ROS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硫辛酸组脑内ROS水平下降,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尤以中剂量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α-硫辛酸对糖调节受损大鼠的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周丽娜 王洪新 梁佩芬 程焱关键词:糖调节受损 Α-硫辛酸 氧化应激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0年 陈泽峰 王洪新 董银华 王利军 周丽娜关键词:脑梗塞 激肽释放酶类 磁共振成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9 2015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由于BP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尚不明确,加之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其常被误诊误治。BPPV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手法复位为主,但各型BPPV的复位方法不一,且无统一标准,故其复位效果差异较大。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关于BPPV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BPPV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周丽娜 王洪新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手法复位 CT灌注成像技术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溶栓前均行CTP检查,根据CTP检查结果,分为存在半暗带组和不存在半暗带组,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观察2组患者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出血性转化等事件,评估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良好预后率。结果与不存在半暗带组(6.67±3.46)比较,存在半暗带组患者溶栓7 d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4.76±2.04),4周时降低最明显(3.68±1.93)。存在半暗带组4周时有效率(60.3%)、3个月时良好预后率(71.7%)均明显优于不存在半暗带组(34.7%,56.8%)。结论 CTP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根据半暗带扩大溶栓治疗窗,并且出血转化率低。 高路燕 王洪新 梁佩芬 董银华 赵岚 唐江伟 李强 范宏光 周丽娜关键词: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CT灌注成像 静脉溶栓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研究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改变,探讨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6-OHDA两点法注入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诱发成功的大鼠模型和对照组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STN神经元放电。结果:分别观察和分析了对照组大鼠STN中的20个神经元和PD组大鼠STN中的37个神经元。两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PD组大鼠STN神经元中爆发放电的神经元多于对照组,而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D状态下STN神经元放电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放电形式发生了改变,爆发放电的神经元显著增多,说明STN神经元的活动增强。 周丽娜 王世民关键词: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放电频率 深部脑刺激对大鼠丘脑底核神经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探求高频电刺激对受刺激核团的影响,在高频刺激丘脑底核的同时,同步记录了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活动.针对同步记录中刺激伪迹的难题,研究并应用了高效的刺激伪迹滤出算法,恢复了被掩盖的神经响应,且失真小.研究了刺激幅度、频率与神经元神经响应类型的关系,以及在临床治疗有效刺激参数下,高频刺激对神经元平均放电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放电率的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症病理状态无直接关系,爆发式放电增多更可能是帕金森发病潜在的电生理基础,而受刺激核团的自发放电的抑制、放电率的降低及爆发式放电的减少则有可能是深部脑刺激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于超 李刚 周丽娜 王舒 王永明 林凌关键词:深部脑刺激 帕金森症 丘脑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