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淑玲

作品数:17 被引量:77H指数:3
供职机构:晋江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宫内
  • 4篇出血
  • 3篇妊娠
  • 3篇子宫
  • 2篇电子监护
  • 2篇血流
  • 2篇阴道
  • 2篇镇痛
  • 2篇胎儿
  • 2篇胎儿宫内窘迫
  • 2篇胎心
  • 2篇胎心率
  • 2篇胎心率电子监...
  • 2篇脐血
  • 2篇脐血流
  • 2篇前列醇
  • 2篇卵巢
  • 2篇米索
  • 2篇米索前列
  • 2篇米索前列醇

机构

  • 17篇晋江市医院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7篇吴淑玲
  • 5篇彭小莲
  • 3篇朱震寰
  • 2篇吴丽慧
  • 2篇施丽泳
  • 2篇林建水
  • 1篇郭松
  • 1篇温开镇
  • 1篇李志忠
  • 1篇高玉玲
  • 1篇王国光
  • 1篇李巧云
  • 1篇郑秋平
  • 1篇洪婷婷
  • 1篇白志敏
  • 1篇张荣君

传媒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pk刀电凝与缝合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pk刀电凝与缝合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按止血方法分为pk刀电凝止血50例(A组)和缝合止血50例(B组)。两组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在月经第2~5天抽血检测E2、FSH、LH,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术后与术前均未出现无明显的月经改变及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未见E2下降和FSH、LH增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创面采用pk刀电凝止血与镜下缝合对卵巢功能的损害差别不明显。
吴淑玲彭小莲康惠超洪巧莲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囊肿卵巢功能
分娩镇痛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及推广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分娩镇痛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推广模式。方法选择排除产科及麻醉禁忌证的单胎头位足月产妇(ASAI-Ⅱ级)2 00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A组964例:采用腰硬联合(CSEA+PCEA)镇痛,B组:静脉镇痛(PCIA)371例(为常规产科处理宫口开至大于6 cm后要求镇痛者),C组:常规产科处理665例,3组均同时予导乐分娩。结果 A组VAS由镇痛前(5.9±1.3)分很快降至(1.1±0.4)分(P<0.01),B组由镇痛前(9.5±0.4)分很快降至(3.3±1.2)分(P<0.01)。剖宫产率A组15.7%、B组13.3%,与C组54.36%相比下降(P<0.01);各组下肢运动、产程、催产素应用率、器械助产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呼吸抑制发生、无产妇循环抑制、镇静过度或低氧血症发生。结论产妇行CSEA+PCEA及PCIA分娩镇痛,均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母婴安全有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
卢清旺林建水吴淑玲彭小莲施丽泳庄雅影程贤三
关键词:分娩镇痛
瑞芬太尼用于分娩活跃晚期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经产妇分娩活跃期晚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自然分娩,选择进入第1产程活跃期晚期后自愿要求分娩镇痛产妇120例为观察组:行瑞芬太尼静脉镇痛(PCIA),同时选择同期常规产科处理经产妇自然分娩1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呼吸循环指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程、催产素应用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经产妇分娩活跃期晚期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进展,对新生儿也无不良反应。
卢清旺林建水吴淑玲彭小莲施丽泳吴美圆庄雅影王国光
关键词: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诊断(附25例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C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以下腹痛为主诉,表现为痛经逐年加重、性交痛、非周期性下腹痛与腰痛,月经量过多及不育症的病人进行cr检查。扫描范围从髂翼至耻骨联合下缘,层厚及层距为5-10mm。结果:子宫腺肌病例8例,CT表现为子宫体弥漫性增大,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卵巢巧克力囊肿11例,表现为卵巢区葫芦状或椭圆形囊实性肿块,与宫体粘连;子宫旁及盆腔内内膜异位灶6例,表现为子宫直肠窝新月状及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与子宫体关系密切。结论: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特征性的临床病史,同时注意与子宫肌瘤、卵巢单纯性囊肿、囊腺瘤、囊腺癌及卵巢输卵管脓肿进行鉴别,即可做出正确诊断。
郑秋平李志忠吴淑玲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CT诊断
子宫腺肌病45例治疗分析
1997年
子宫腺肌病45例治疗分析吴淑玲吴丽慧(福建省晋江市医院)1994至1996年我们对经B超、CT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子宫腺肌病45例,按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情况子宫腺肌病45例中经手术证实25例;经B超...
吴淑玲吴丽慧
关键词:子宫疾病腺肌病腺肌瘤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阴道残端50例观察
1997年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阴道残端50例观察晋江市医院妇产科吴淑玲子宫全切除术是妇科最常应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但应选择适当的术式,采取最佳的方法,降低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提高手术效果[1]。本文就我院自1993年8月~1995年8月收治50例经腹子宫全切除...
吴淑玲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出血
SP1联合胎心监测、脐血流S/D值预判胎儿宫内窘迫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SP1联合胎心监测、脐血流S/D值预判胎儿宫内窘迫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妇女或有医学指征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足月的孕妇共200例。予SP1测定、胎心率电子监护、彩超脐血流S/D值测定,对照妊娠结局,对胎儿宫内窘迫率作出客观分析及评价。结果 (1)各项监测的临床符合率:SP1占71.5%,胎监NST占61.5%,OCT或CST占85.5%,脐血流S/D值占74.5%。(2)联合监测的临床符合率:监测中三项检查均正常者临床符合率90.91%,一项异常者临床符合率72.55%,两项异常者临床符合率89.66%,三项异常者临床符合率为100%,联合监测时临床符合率91.28%。结论联合SP1测定、胎心率电子监护及彩超脐血流S/D值测定能排除其单项监测时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提高预判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性,把握处理时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与单项监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值得推广和应用。
吴淑玲彭小莲
关键词:SP1胎心率电子监护胎儿宫内窘迫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法检测473例宫颈疾病患者HPV基因型别,TCT做细胞学筛查,同时行阴道镜活检,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73例患者共检出HPV阳性169例,总感染率为35.7%;473例患者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为32.1%,TCT检测阳性率为26.6%,对宫颈病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4,P=0.063);HR-HPV与TCT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77.7%、4.2%、52.3%和98.7%,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HR-HPV及TCT检测明显提高,漏诊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基因分型联合TCT检测能明显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降低漏诊率,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
温开镇张荣君吴淑玲张贻荣白志敏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亚型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
产后出血120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2.63%,阴道产产后出血率0.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第1位(84.17%),其次是胎盘因素(8.33%),软产道裂伤(5%),凝血功能障碍(2.5%)等。结论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是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黄美虹吴淑玲
关键词: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预防妊高征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2000年
李巧云吴淑玲王碧兰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妊高征产后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