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作品数:25 被引量:156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更多>>
北京市交通出行方式合理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2005年 通过对北京市主要交通出行方式的分析 ,认为北京市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 ,在此基础上对几种主要出行方式提出了如下观点 :应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交通运营及管理体系、小汽车不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交通工具、自行车是北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应对电动车的发展与定位进行研究、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 ,建立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最后根据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 张蕊 吴海燕关键词:公交优先 合理结构 路网容量及最大流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对城市道路网的现有路网容量理论和模型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现有较成熟的路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模型的假设条件、模型特点以及模型应用范围,并基于最大流、最小割理论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最大流算法及其缺陷,提出了改进的算法和在Matlab中的实现方式。 高进博 吴海燕 冷传才 张蕊关键词:路网容量 最大流算法 矩阵 数学描述 香港建筑废弃物的管理概况 被引量:9 2003年 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宏观政策和微观技术两个层面介绍了香港地区建筑废弃物管理现状 ,介绍了建筑废弃物有关定义、背景资料和香港目前的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统计状况 ,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管理的需要和效果 ,建筑废弃物管理需从哪几个层次进行、各层次分别采取的措施也进行了系统介绍 ,并对国内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提出了建议。 郝建丽 陈顺甜 吴海燕 刘贵文关键词:废弃物管理 环境保护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内部换乘客流量算法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重要节点,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内部换乘是换乘站的重要功能之一,其内部换乘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能,现将"木桶原理"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提出换乘站内部换乘客流量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市典型地铁换乘站的数据分析中,不仅为换乘站的建设、规划也为相关部门应对换乘站不同客流情况采取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刘狄 吴海燕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木桶原理 客流量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智能交通宣传导向 2006年 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基于ITS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扩大的交通导向系统的内涵,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交通舆论导向作用进行了相关论述。 张宇 吴海燕关键词:交通出行 可持续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 信息导向 媒体导向 基于S-曲线的时变交通应急疏散需求预测 被引量:8 2009年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交通疏散需求预测的研究现状。结合运筹学中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用于分析应急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避难场所定位模型,以及预测应急交通需求分布的运输问题数学模型,以确定人员运输需求量分布OD矩阵和物资运输需求量分布OD矩阵。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应急交通需求时变曲线函数。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TransCAD作为仿真平台,确定事件影响范围内需要紧急撤离的人员运输需求的静态OD矩阵,根据应急交通需求时变曲线函数获得时变的宏观交通需求信息。 林建新 韦献兰 吴海燕 张蕊关键词:交通疏散 交通需求 工程投标经济分析的几个新方法 1995年 土木二系,北京 阮兔苗 吴海燕关键词:投标 承包商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者多方式换乘行为决策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选取北京城铁13号线望京西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普通换乘站点多方式衔接换乘的特点,建立以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3种主要换乘方式,及私家车、自行车、步行3种附加交通方式为选择肢,构建基于出行目的、衔接距离双重因素最优的广义-Logit方式选择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普通轨道交通站点多方式客流衔接换乘预测方法,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及对比验证,证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和精确的预测轨道交通与衔接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客流量,研究成果对未来轨道交通站点多方式换乘设施布设,客流交通组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之红 吴海燕 赵莉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 大都市自行车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首先分析了大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特征;其次,以北京市旧城区骑自行车居民为调查对象,探讨了自行车出行普遍存在的违章问题、停车问题以及公共单车租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非物理隔离、设置左转弯自行车待转线、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等改善策略。 张蕊 杨静 吴海燕 毛保华 雷熙文关键词:自行车 违章 停车 面向宏观交通规划的移动对象模型及应用研究 2011年 交通调查是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交通调查费时费力,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从移动对象的数据特点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的角度介绍一种将手机位置数据引入交通调查的新方法,通过对手机位置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获取交通调查方面的信息.该方法对于宏观交通规划的交通调查将起到重要的改进作用. 吕德亮 王晏民 张健钦 吴海燕关键词:交通调查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