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姗姗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动脉瘤夹闭术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氧饱和度
  • 1篇药物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增殖
  • 1篇诊室
  • 1篇中毒
  • 1篇中段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认知
  • 1篇术后认知功能
  • 1篇尿路感染
  • 1篇贫血
  • 1篇贫血率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吴姗姗
  • 2篇钱岷江
  • 2篇顾宁
  • 1篇吴红梅
  • 1篇袁苗
  • 1篇代冲
  • 1篇陈远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LncRNA TUG1通过miR 140-3p调控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凋亡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lncRNA TUG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lncRNA TUG1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qRT-PCR检测30例胶质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lncRNA TUG1、miR-140-3p和PD-L1表达;建立敲除lncRNA TUG1的胶质瘤细胞,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ncRNA TUG1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用qRT-PCR方法检测lncRNATUG1沉默的胶质瘤细胞中miR-140-3p和PD-L1mRNA的表达。结果 lncRNA TUG1和PD-L1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iR-140-3p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lncRNATUG1沉默抑制U87 MG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上调U87 MG细胞中miR-140-3p的表达水平,降低PD-L1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lncRNA TUG1可作为ceRNA,通过结合miR-140-3p调控PD-L1表达参与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
杨璐钱岷江吴姗姗
关键词:胶质瘤PD-L1
江苏省某县级市医院480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四年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收集并分析县级医院急性中毒住院病人的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了解县级医院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医生处理急性中毒的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中毒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
吴姗姗
关键词:急性中毒转归
NIRS监测下不同药物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饱和度和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系统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下不同药物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rS...
吴姗姗
关键词:动脉瘤夹闭术控制性降压脑氧饱和度
文献传递
联合干预减少感染性气溶胶及2019-nCoV在口腔诊室传播风险的探讨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干预手段减少口腔诊室内感染性气溶胶的效果,并探讨2019-nCoV在口腔诊室的传播风险。方法2018年1月起江苏省口腔医院综合科制定联合干预策略控制诊室内的感染性气溶胶。采用平板沉降法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点对诊室空气进行采样和检测。分别监测联合干预策略实施前、后1个月内口腔诊室空气菌落数的水平。结果开机后2 h诊室空气菌落数最高,联合干预前、后空气菌落数分别为(6.45±1.23)CFU/m^3、(1.31±0.42)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采样距离增加,诊室空气中菌落数明显减少;不同采样距离联合干预前、后口腔诊室空气中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联合干预后的诊室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但菌落数未达到零。2019-nCoV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有感染口腔医务人员风险。结论采用联合干预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口腔诊室内感染性气溶胶的产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值得在口腔诊室推广和应用。
季琦吴红梅吴姗姗袁苗
关键词:联合干预口腔诊室新型冠状病毒
唇腭裂患者的贫血状况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唇腭裂患者的贫血状况,分析影响其贫血率的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发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治疗的346例唇腭裂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同时跟踪调查唇腭裂各项修复均在该院进行的12例患者修复前后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的变化。结果:将346例患者按畸型及治疗程度分为唇腭裂组(A)、单纯唇裂组(B)、腭裂组(C)和唇腭裂修复后组(D),各组的贫血率分别为43.6%、40.5%、19.7%和17.0%,其中A、B组贫血率均高于D组,但C组与D组贫血率无统计学差别。进行性别和城乡构成比标化后,除D组外,其它各组贫血率均高于该组段平均年龄对应的中国居民贫血率。未完全修复的唇腭裂患者的贫血率与性别和城乡差别之间无明显依存关系。在所有患者中,贫血81例,属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患者有44例,占54.3%。12例跟踪调查的唇腭裂患者,完全修复后HGB有显著性提高,RBC平均值修复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唇腭裂患者贫血的可能性增加,且贫血的主要类型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该对唇腭裂患者,尤其是较小年龄患者的家庭进行科学喂养的广泛宣传,并让他们注重含铁物质的摄入。
顾宁代冲吴姗姗
关键词:唇裂腭裂贫血率
对627例患者中段尿培养检出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监测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中段尿培养检出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系统或API系统鉴定细菌和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应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27株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45.0%),其次为肠球菌(15.8%),然后为真菌(14.7%)。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5.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3%和35.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林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6.0%。结论:尿路感染细菌分布呈多元性,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吴姗姗顾兵钱岷江陈远顾宁
关键词: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