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智泉 作品数:81 被引量:404 H指数:12 供职机构: 辽宁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语言文字 更多>>
高脂血症、糖尿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糖尿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由年龄45~85岁的360例ARC患者所组成;对照为与病例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未患与ARC有关眼病的360例患者,对照组与病例采取1:1匹配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既往史等,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生化检测资料,包括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研究因素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病程、TC及TG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无关(P>0.05),仅HDL-C下降与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有关(OR=1.519,95%CI:1.093~2.110,P=0.013)。在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对象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73%(OR=1.734,95%CI:1.102~2.725,P<0.001),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94%(OR=1.938,95%CI:1.293~2.906,P<0.001)。糖尿病病程也与ARC呈显著性正相关,糖尿病病程<10a和10~19a的病例发生ARC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患糖尿病对照的2倍(OR=2.347,95%CI:1.502~3.752,P=0.010)和3倍(OR=2.683,95%CI:1.267~5.683,P<0.001)。结论:HDL-C下降及糖尿病可使中老年人群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 姜腾轩 翟淑娜 闫佳 李岩 卢智泉关键词:年龄相关白内障 高脂血症 糖尿病 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男性吸烟和BMI与ARC的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吸烟、体质指数(BMI)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362例ARC男性患者组成,对照为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经频数匹配的362例患其它疾病的男性,采取1∶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等)、身体测量值、个体疾病既往史以及一级亲属白内障家族史等,并计算B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各因素与ARC关系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年龄和多种混杂因素后的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吸烟时间及吸烟1~29支/d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无关(P>0.05)。但吸烟≥30支/d与不吸烟者比较,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OR=1.55,95%CI:1.16~2.85,P=0.026)。与正常BMI(18.5~)者相比,无论是瘦弱(<18.5),还是超重(24.0~)或肥胖(≥28)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分别为OR=1.34,95%CI:1.03~1.64,P=0.019;OR=1.55,95%CI:1.02~1.98,P=0.015;OR=1.71,95%CI:1.32~2.39,P=0.013)。与BMI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BMI最高四分位数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1.54,95%CI:1.08~2.46,P=0.022)。经单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BMI较低和正常者吸烟与ARC无关(P>0.05)。但超重或肥胖者吸烟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分别为不吸烟者的2和1.7倍(OR=2.00,95%CI:1.49~6.65,P=0.003和OR=1.66,95%CI:1.63~13.21,P=0.002)。同样,BMI为最高四分位数吸烟者发生ARC危险性约是不吸烟者1.5倍(OR=1.46,95%CI:1.06~5.29,P<0.001)。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并未发生改变。结论:男性吸烟≥30支/d与ARC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的男性吸烟发生ARC的危险性显著地升高。 卢智泉 孙文慧 闫佳 姜藤轩 翟淑娜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吸烟 体质指数 危险性 大鼠黑质神经元对由刺激坐骨神经和尾核的反应 被引量:1 1990年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黑质(SN)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它对刺激坐骨神经和尾核(Ca)的内、外侧部的反应。记录了262个 SN 神经无(Ⅰ型208个,Ⅱ型54个)。(1)剌激坐骨神经时,110个 SN Ⅰ型神经元呈抑制—兴奋交替的振荡反应; 28个Ⅱ型神经元呈现兴奋反应:18个呈抑制反应。(2)剌激 Ca,6个Ⅰ型神经元呈逆行反应。(3)分别剌激 Ca 内、外侧部时,对同一 SN 神经元的影响不同。实验结果提示,坐骨神经与黑质;尾核与黑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纤维联系。 卢智泉 孙德玉 高东明 李鹰 李子军关键词:尾核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吸烟、体质指数关系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临床前列腺增生(BPH)手术病例进行调查,以研究吸烟、体质指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组为2004~2006年施行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年龄在50~82岁的343名男性;对照组为与病例年龄相同的361名患其他疾病的男性。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住院期间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身体测量、生活方式(吸烟、膳食情况)、个体疾病既往史以及家族一级亲属前列腺疾病史等。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测量各因素与BPH关系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CI。结果控制了年龄和体质指数后,每天吸烟1~29支与发生BPH的危险性无关,OR=0.97,95%CI=0.68~1.46,P〉0.05。但每天吸烟≥30支与不吸烟者比较,发生BPH的危险性增加,OR=1.32,95%CI=0.92~2.58,P〈0.01。超重者(BMI24.0~27.9)或肥胖者(BMI≥28)吸烟与发生BPH的危险性显著地增高,与不吸烟者比较分别为:OR=1.68,95%CI=1.32~3.67和OR=2.35,95%CI=1.83~4.16。结论只有现行吸烟≥30支/d的男性才与BPH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的男性吸烟发生临床BPH的危险性显著地升高。 卢智泉 王立华 贺振权 刘玉芳 张国毅 聂绍发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吸烟 体质指数 危险性 体重指数及腰臀比与年龄相关白内障关系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因视力下降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晶状体混浊的260例ARC患者,对照为因患其他非白内障及其他眼部疾病而入住与病例相同医院的同期患者260例。采用标准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对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测量,并计算BMI及WHR。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研究对象的BMI、WHR与临床ARC的比值比(OR值)及其95%的可信区间(CI)进行估计。[结果]与正常体型者(男性WHR﹤0.9;女性﹤0.88)相比,向心性肥胖者(男性WHR≥0.9;女性及≥0.88)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OR值分别为2.105和1.821,95%CI分别为1.796~3.238和1.483~2.84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与正常BMI(18.50~23.99)者相比较,无论是超重(BMI24.0~27.99),还是肥胖(BMI≥28.00),发生ARC的危险性均明显升高(超重者OR=1.624,95%CI:1.025~1.986,P=0.015;肥胖者OR=1.745,95%CI:1.321~2.394,P=0.022),而体重过低者(BMI﹤18.50)发生ARC的危险性亦增加(OR=1.370,95%CI:1.103~1.684,P=0.017)。[结论]向心性肥胖是发生ARC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发生ARC的危脸性明显增加,维持正常体重可能是ARC发病的保护因素。 孙文慧 闫佳 张黎月 张迪 文娟 姜腾轩 卢智泉关键词:年龄相关白内障 体重指数 腰臀比 病例对照研究 大鼠黑质Ⅱ型神经元与苍白球联系途径的分析 1992年 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黑质(SN)Ⅱ型神经元对分别刺激苍白球(GP)内侧部及外侧部的反应特点。记录了60个Ⅱ型神经元。刺激GP的内侧部,9个、(15%)Ⅱ型神经元被顺行抑制;6个(10%)被顺行激活。刺激GP外侧部。42个、(70%)被顺行抑制;18个(30%)被顺行激活。受抑制的神经元抑制的潜伏期较长。被顺行激活的24个神经元中,10个Ⅱ型神经元的兴奋潜伏期较短(均值为6.33ms),对单刺激可产生1~4次诱发电位。本文讨论了GP与SNⅡ型神经元的联系途径。 卢智泉 孙德玉 高东明关键词:苍白球 电生理学 新发男性2型糖尿病与睡眠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采用国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对首次确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探讨男性T2DM与睡眠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40岁的男性T2DM患者,对照组为>40岁非T2DM的男性患者,共156对。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睡眠质量及相关睡眠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与男性T2DM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6个因子分值及PSQ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进入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睡眠相关行为因子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总体睡眠质量(PSQI测评总分)等,与男性T2DM发病存在关联。结论晚睡、打鼾、入睡困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可能为男性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男性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吴东妮 李志强 孙晓晶 卢智泉关键词:睡眠 糖尿病 门诊患者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调查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的生活方式、个体疾病既往史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与CP/CPPS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2005年8月~2007年7月到临床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并被确诊为CP/CPPS的612名男性患者,年龄为20~57岁;对照为同期入院,年龄相同的非CP/CPPS的612名门诊患者所组成。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NIH-CPSI)评价患者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应用多元Logistic模型计算出CP/CPPS与研究因素的比值比(OR)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QOL9~12分的397名患者中,324名为20~39岁,占81.61%。调整了年龄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尿道炎、频繁手淫、无节制性生活、泌尿系外伤、固定体位、焦虑心理、长时间憋尿与CP发病有关联。[结论]大多数CP/CPPS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较大;随着年龄增长,患病人数逐渐减少。影响慢性前列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尿道炎、无节制性生活、频繁手淫、泌尿外伤、固定体位(尤其是坐位/骑跨位)、焦虑心理和长时间憋尿。 卢智泉 文娟 史玉婷 张黎月 齐建军 贺振权 张国毅 李志强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固定体位 生活质量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组分与消化性溃疡(PU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5月在当地3所三级甲等医院经内镜或X线钡餐检查确诊为PUD的256例患者(病例组)及同期未患PUD的256例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既往史及实验室检查等。对每项代谢综合征组分与PUD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腰围(WC)>85 cm男性和年龄>45岁WC>80 cm女性较对照者发生PUD的危险性均增加〔OR=2.869,95%CI(1.245,2.546);OR=2.402,95%CI(1.623,3.15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升高者较对照者发生PUD的危险性增加〔OR=2.702,95%CI(1.630,4.477);OR=1.657,95%CI(1.116,2.462);OR=2.485,95%CI(1.559,3.963)〕,对年龄进行分层后结果未发生变化。结论代谢综合征组分中WC增加、HDL-C降低及收缩压、血糖的升高均能增加PUD的危险性。 李娟 翟淑娜 姜腾轩 李岩 韩彬 卢智泉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 消化性溃疡 血压 腰围 膳食钠盐摄入量、体质指数与年龄相关白内障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膳食钠盐摄入量、体质指数(BMI)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260例白内障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260例非白内障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自行设计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值以及既往史等,同时还采用一份有效的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获取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钠盐的摄入量、BMI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病例组钠盐摄入量〔(14.18±3.80)g/d〕明显高于对照组〔(13.02±3.28)g/d〕,调整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与钠盐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钠盐摄入量最高四分位数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2.680,95%CI:2.395~4.950,P=0.001)。随着钠盐摄入量的增加,发生白内障的危险性显著升高(趋势检验P=0.00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与BMI正常者相比,肥胖(OR=1.688,95%CI:1.103~3.191,P=0.020)及偏瘦(OR=1.957,95%CI:1.010~3.634,P=0.037)均与ARC呈正相关。膳食钠盐摄入量与BMI不存在交互作用(P=0.156)。结论高钠盐膳食可能是ARC的一个危险因素,保持合理营养,维持正常BMI有助于预防ARC。 闫佳 张黎月 孙文慧 张迪 姜腾轩 翟淑娜 李岩 卢智泉关键词:年龄相关白内障 体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