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国显

作品数:42 被引量:2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政治法律
  • 9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社会距离
  • 12篇治安
  • 9篇实证
  • 9篇实证研究
  • 9篇农民
  • 9篇农民工
  • 9篇民工
  • 7篇警务
  • 6篇市民
  • 5篇治安学
  • 5篇社会
  • 5篇社区警务
  • 4篇文化
  • 3篇社会融合
  • 3篇社会学
  • 3篇社会治安
  • 3篇民警
  • 3篇经济地位
  • 3篇教学
  • 3篇犯罪

机构

  • 40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内蒙古警察职...
  • 1篇泰州市公安局

作者

  • 40篇卢国显
  • 2篇张亚飞
  • 1篇朱立荣
  • 1篇王太元
  • 1篇崔琦
  • 1篇王梓洋
  • 1篇高琪
  • 1篇丁晖
  • 1篇李春勇

传媒

  • 11篇中国人民公安...
  • 4篇石家庄学院学...
  • 3篇公安教育
  • 2篇江西警察学院...
  • 2篇河南警察学院...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学海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公安研究
  • 1篇江西公安专科...
  • 1篇犯罪研究
  • 1篇山西警官高等...
  • 1篇森林公安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南都学坛
  • 1篇福建警察学院...
  • 1篇国家治理
  • 1篇广西警察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任:农民工与市民主观距离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社会信任是群体关系是否和谐、社会秩序是否良性运行的重要心理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的信任关系构成高低有序的等级关系:最信任的社会关系是老乡,之后依次是同事、城市的亲戚、房东、城市管理者和非房东的邻居。农民工最不信任市民,二者社会距离很大。在收入层次上,农民工更加信任中等收入的市民,其次是高收入市民,农民工最不信任低收入市民。两大群体的信任程度与交往行为和市民对于农民工的歧视有相关关系。
卢国显
关键词:信任社会距离歧视
中西方社会距离的研究综述被引量:35
2005年
社会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理解与亲密的程度和等级,可分为主观距离、行为距离等。造成距离的原因很多,除了制度很均衡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地位差异、文化差异、空间隔离、生物差异等因素。
卢国显
关键词:比较社会学社会距离社会地位文化差异
“平阴现象”背后的社会良治之方
2015年
治安好坏一般可以从实际治安效果和主观感受两方面来评价。一方面,平阴治安给人的切身感受,值得称道:平阴已经实现连续八年命案全破、零灾害事故率,几乎未发生任何群体性治安事件;另一方面,根据问卷调查,平阴县居民具有较高的治安满意度和安全感。可以说,这二者的评价高度一致。
卢国显
关键词:群体性治安事件事故率问卷调查公安机关领导儒家传统文化视频监控系统
基层民警幸福感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民警的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民警的快乐程度和满意度,包括工作快乐程度、生活快乐程度、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尊严感等指标。本实证研究没有证实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民警的幸福感有一定影响,但证明收入水平对民警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同事关系、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对民警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比较显著;民警参与率越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快乐程度越高。可以据此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基层民警的主观幸福感。
卢国显王梓洋朱立荣张亚飞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关系社会支持
社区文化对治安的影响研究——以江苏泰州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文化与多数社区心态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越多,他们的幸福感、满意度和安全感越高。而幸福感等心态指标又与社区违法犯罪行为有密切关系。社区文化对治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社区群众的心态而影响治安状况的。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社区文化和警营文化建设。
卢国显丁晖高琪
关键词:文化治安幸福感犯罪核心价值观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治安评估指标体系的重构被引量:6
2019年
本文在整理了学术界近三十年对社会治安指标的研究状况后指出,当前的治安指标的设计存在概念不清、缺乏指标理论支撑、指标体系过于狭窄,缺乏代表性,并落后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水平等问题。以社会运行论作为治安指标体系设计的元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点,以社会规范遵从程度作为评价社会治安状况的唯一的维度,将社会治安状况分为遵从、失序和违法犯罪三种状况,结合影响因素指标和后果指标,构建了由社会治安状况、影响因素和后果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
卢国显
关键词:失序
警民距离:我国大城市警民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显示: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接触频率对警民距离具有影响。据此,密切警民距离、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议措施是:提高警察经济地位;扩大宣传,提高民警社会声望;鼓励民警下社区;提高民警执法水平。
卢国显
关键词:警民关系社会距离经济地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结构功能分析及其实现路径
2021年
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国家层面的新战略。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视角,对双循环的含义、特征、价值进行了新解读,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除经济之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政治等新内涵。最后提出了推动双循环新格局实施的文化、教育、民生、人才、人口、制度建设等思路。
卢国显
关键词:文化体系社会体系政治体系经济体系
空间隔离与集中化生存方式: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统计分析发现,的确存在城市农民工自愿性隔离现象。一方面,农民工在择业的时候,往往采取集中化就业行为,来自同一籍贯的农民工在某一行业"裹窝"就业;另一方面,同乡农民工在居住方式上也采取聚居形态。统计数据证实了隔离与社会距离的相关性,聚居和集中化就业现象是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产生的重要原因。数据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与农民工的就业和居住方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喜欢采取集中化的生存方式,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这种取向比较少。农民工的集中化生存方式一方面为城市农民工提供了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影响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在治理方式上,城市政府应该秉持因势利导的原则采取疏导为主的政策,一方面为城市农民工提供各种服务,以安定人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工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
卢国显
关键词:社会距离农民工聚居社会治理
城市治安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以泰州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应用犯罪学、治安学的理论,对治安的概念及其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新解读,以此为基础,结合社会治安调查数据,对泰州的幸福感、满意度、安全感进行了统计描述,并检验了影响社会治安多种假设。泰州市的幸福感、满意度和安全感都非常低。主要治安问题是一般性的治安案件,如盗窃、交通违章和纠纷等。影响治安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因素。其中,心理失衡、文化素质差距、社区文化建设不足对治安的影响显著,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有限。建议继续缩小城乡差距、在城市社区设置社区阅览室和图书馆;抑制房地产、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增加警力、提高警察待遇,管好辅警等。
卢国显
关键词:城市治安社会失序犯罪被害心理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