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丹
- 作品数:36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应用RNA干扰技术对旋毛虫蛋白酶体β7亚基基因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旋毛虫蛋白酶体β7亚基(T.spiralis 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7,Tspst)的基因功能。方法通过浸泡法将Tspst特异性的dsRNA(dsRNA-Tspst)导入旋毛虫肌幼虫体内,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经dsRNA-Tspst浸泡处理后幼虫Tsps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观察Tspst基因沉默对幼虫存活的影响。将dsRNA浸泡后的幼虫经口接种小鼠,观察Tspst基因沉默对幼虫发育、存活及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旋毛虫幼虫经40ng/μl dsRNA浸泡处理后Tsps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分别下降71.87%和61.9%(P<0.05)。dsRNA浸泡处理组、Lip2000和PBS对照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是33.4%、35%和35.4%(χ2=0.118,P>0.05)。将dsRNA浸泡的幼虫接种小鼠后6d,肠道成虫与35d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26.51%和38.34%。dsRNA浸泡处理组、Lip2000和PBS对照组幼虫感染小鼠收集的雌虫体外培养72h新生幼虫产量分别是53.26±3.99、50.80±3.08和53.70±2.57条(P>0.05)。结论 dsRNA可明显抑制Tspst基因的表达及幼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和存活。
- 张帅兵崔晶杨威姜鹏刘若丹任会均王中全
- 关键词:旋毛虫RNA干扰DSRNA
- 虫媒病及其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被引量:7
- 2016年
-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虫媒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逐步增加。温度的上升不仅改变了虫媒的地理分布、增加了虫媒的繁殖速度与侵袭力,还缩短了病原体的外潜伏期,使得虫媒病疫情的暴发概率不断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前提下,本文就虫媒病的特征及其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
- 张玺姜鹏刘若丹张紫芳王黎崔晶王中全
- 关键词:虫媒病病原生物学教学全球气候变暖
- 慕课(MOOC)及其应用于寄生虫学教学时的思考被引量:7
- 2016年
- 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规模大、涉及面广,对传统寄生虫学教学模式形成了巨大挑战。如何取慕课之长,补传统教学之短,使二者有机结合,探寻属于自己并有益于学生的新教学模式,是每一位寄生虫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浅析了慕课的特点,探讨了慕课对寄生虫学教学的影响及其应用,指出了开发寄生虫学慕课时应思考的问题。
- 姜鹏刘若丹王黎张玺张紫芳薛长贵王中全崔晶
- 关键词:寄生虫学教学
- 曼氏迭宫绦虫半胱氨酸蛋白酶体外表达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优化曼氏(欧猥)迭宫绦虫半胱氨酸蛋白酶(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 cysteine protease,SeCP)基因的体外表达条件。方法对含有SeCP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MAL-c2X-SeCP的大肠埃希菌TB1在不同培养温度、不同诱导剂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1-thio-β-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及不同培养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与蛋白图谱扫描分析重组SeCP蛋白(rSeCP)的表达水平,选择rSeCP适宜的体外表达条件。结果SDS-PAGE显示重组质粒pMAL-c2X-SeCP转化大肠埃希菌TB1在常规诱导条件(培养温度30℃,1 mmol/L IPTG诱导培养4h)下,rSeCP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2种形式表达。当重组菌TB1在28、30、31、32、34、35及37℃条件下培养时,rSeCP的表达量分别占全菌上清蛋白量的9.4%、15.1%、12.2%、6.6%、6.4%、5.4%和1.2%;当重组菌TB1在30℃条件下IPTG终浓度0.1、0.2、0.5及1.0mmol/L诱导时,rSeCP表达量分别占全菌总蛋白量的32.6%、25.7%、26.7%和25.7%;当重组菌TB1在30℃条件下IPTG终浓度0.1mmol/L诱导培养1、2、3、4、5和6h,rSeCP的表达量分别占全菌总蛋白量的13.4%、18.6%、22.4%、33.2%、45.2%和34.6%。结论培养温度为30℃,IPTG终浓度为0.1mmol/L诱导培养5h,为重组质粒pMAL-c2X-SeCP转染大肠埃希菌TB1表达rSeCP最佳条件,该研究为大量制备和纯化rSeCP奠定了基础。
- 刘莉娜崔晶祁欣林美龙张匀露王涵姜鹏刘若丹张玺王中全
- 关键词:曼氏迭宫绦虫半胱氨酸蛋白酶
- 垂体瘤转化基因与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1年
-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耶G)与Ki盯在_太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大肠癌发生、侵袭及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Ki67的表达。结果PTTG、Ki67在大肠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组织中删及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1%和1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G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部位未见相关(P〉0.05),而在大肠癌组织中伴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Ki67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有无伴转移、肿瘤的部位未见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HTG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1TG可以反映大肠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TTG与Ki67无相关性。PTTG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潜在淋巴结转移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 刘若丹钟碧玲李亦明王明贵陈艳宇
- 关键词:垂体瘤转化基因KI67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Aged functional dyspepsia,AF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以B型超声检测AF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胃排空能力。结果:AFD患者胃排空较无症状对照者缓慢;AFD患者较之无症状对照者胃窦运动多表现为非节律性、非完全性、非均匀性缩小,个别表现为轻微蠕动,未发现胃动过速者;男性AFD患者较之女性AFD患者液体排空延迟;无症状对照者无差异。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动力学异常。
- 郭海建刘新民刘俊熊鹰王建平刘若丹胡银清
- 关键词: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超声
- Tsp10多肽免疫血清在体外对旋毛虫侵入肠上皮细胞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Tsp10多肽免疫血清在体外对旋毛虫侵入肠上皮细胞及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免疫血清与含有旋毛虫肠道感染性幼虫的半固体培养基混合后,接种至正常小鼠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单层上,37℃5%CO2培养2h、36h时分别观察幼虫侵入率、细胞单层受损面积及发育至Ⅱ~Ⅳ期幼虫的百分比;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受损肠上皮细胞中的旋毛虫抗原。结果幼虫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2h时,Tsp10多肽免疫血清组的幼虫侵入率与细胞单层受损面积(46.3%,24.3mm^2)均明显低于T7噬菌体免疫血清组(94.1%,65.3mm^2)及正常小鼠血清组(92.5%,65.7mmz)(P〈0.01);培养36h时,Tsp10多肽免疫血清组Ⅱ~Ⅳ期幼虫的百分比(16%)亦明显低于T7噬菌体免疫血清组(37%)及正常小鼠血清组(38%)(P〈0.01)。Tsp10多肽及ES抗原免疫血清的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受损的IEC呈亮绿色荧光,而应用T7噬菌体免疫血清及正常小鼠血清时则为阴性。结论Tsp10多肽免疫血清可阻止部分旋毛虫幼虫对肠上皮细胞的侵入与发育,Tsp10可能是旋毛虫的主要侵入蛋白之一。
- 任会均井丰军刘若丹王斌王中全崔晶
- 关键词:旋毛虫免疫血清肠上皮细胞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BMC体外白细胞介素12诱生水平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诱生IL-12。以放射免疫法分析检测IL-12的水平,将健康人(HC)与溃结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其中HC组55例,UC组45例(静止期与轻、中、重组例数分别为9、18、11、7)。结果UC组与HC组IL-12水平分别为(301.22±82.01)ng/L和(110.00±53.95)ng/L,P<0.001。UC组静止期与轻、中、重三组比较IL-12水平依次为:(142.01±47.05)ng/L、(248.73±60.63)ng/L、(295.08±80.40)ng/L、(335.20±119.95)ng/L,P值分别小于0.02、0.02、0.001。而静止期与HC组相比P>0.05。按病变累及范围,全结肠组与左半结肠组IL-12水平分别为:(312.83±106.25)ng/L、(264.85±67.97)ng/L(P>0.05)。结论UC活动期患者IL-12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与静止期患者,且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IL-12活性与病变累及范围无关。
- 郭海建刘新民刘俊熊鹰王建平刘若丹胡银清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12
- 旋毛虫幼虫侵入小鼠肠上皮细胞后细胞蛋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旋毛虫幼虫侵入前后小鼠肠上皮细胞蛋白的变化,筛选幼虫侵入相关蛋白。方法将旋毛虫感染性幼虫接种至小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单层,于37℃5%CO2条件下培养2h,提取细胞蛋白,进行SDS-PAGE与Western blot分析,并与正常IECs细胞蛋白比较。结果 SDS-PAGE分析表明,IECs与感染性幼虫共孵育后的IECs蛋白带数为44条,与正常IECs对照组的相同;Western blot显示,正常IECs蛋白不能被旋毛虫感染鼠血清识别,与幼虫共孵育后的IECs蛋白有16个组分带能被旋毛虫感染鼠血清识别,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125、118、106、98、70、64、50、47、46、40、34、33、31、29、27、26ku。结论小鼠IECs与旋毛虫幼虫共培养可产生能被旋毛虫感染鼠血清识别的细胞蛋白,该组蛋白可能是旋毛虫侵入相关蛋白。
- 田翔宇刘若丹任会均陈梦欢范思洋陈雨李小红王中全崔晶
- 关键词:旋毛虫肠上皮细胞WESTERNBLOT
- 人类HLA-DP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疾病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对86例UC患者和128例健康者进行血清ANCA检测,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深圳汉族人HLA-DPB1基因多态性,用PCR技术对HLA-DPB1基因第2外显子(exon2)进行体外扩增;然后用BanII、FokI、DdeI、RsaI、EcoNI、BstUI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电泳分离酶切片段,根据片段格局确定相应基因型别。结果:UC患者ANCA的阳性率为53.5%,对照组均为阴性;UC患者HLA-DPA1等位基因频率(0.49)与对照组(0.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32,RR=5.681,Pc=0.033)。结论:HLA-DPA1和ANCA在UC中阳性率均显著增加,HLA-DPA1与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关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免疫遗传异质性的差异。
- 郭海建刘若丹周向京刘新民刘俊熊鹰王建平胡银清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