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
- 作品数:30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四川省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15
- 2021年
- 极端降水作为极端天气的表征要素,极易引发灾害。为探明极端降水变化特征,本文选择受极端降水事件影响极大的四川省为研究区,基于1964—2016年逐日降水数据,通过构建区域极端降水指标体系,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强度逐渐增加;空间上总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成都平原与川西山区的交错区域作为传统极端降水高发区域,极端降水频率显著下降,而川西山区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均呈现出增强的趋势;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决定了极端降水事件的分布特征,四川盆地盆周区域海拔的突变为极端降水特征差异显著的重要原因;极端降水的周期变化呈现25~32 a长周期、13~17 a中周期以及5~8 a短周期的特征,振荡强度由强到弱;极端降水量自1993年下降突变显著,强度自1984年增强突变显著。本研究可为极端降水事件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为四川省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 甘露刘睿刘睿李想游丽
- 关键词:极端降水突变周期
- 典型喀斯特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特性及其营养调控因素被引量:13
- 2021年
- 为探索喀斯特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交换特性及其营养控制因素,以我国典型喀斯特河流——芙蓉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区域气象水文参数、碳酸盐平衡参数、营养元素及总有机碳(TOC)的空间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CO_(2)分压(pCO_(2))的空间变化调控因素,pCO_(2)与总氮(TN)、总磷(TP)和TOC及其化学计量比的耦合关系,对比了该研究河流与世界河流的CO_(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芙蓉江水-气界面CO_(2)交换速率(k)在2.71~13.0 m·d^(-1)范围内,pCO_(2)在78.5~21 491.2 Pa范围内,且支流高于干流;河流表层水体TOC、TN和TP分别为(302.8±50.1)、(128.9±67.9)和(0.65±0.98)μmol·L^(-1),整体表现为磷限制营养状态;河流pCO_(2)与磷及其相关的化学计量比显著耦合,说明微生物新陈代谢是河流CO_(2)饱和的主要原因;芙蓉江水-气界面CO_(2)排放通量(F)为(534.5±801.4) mmol·(m^(2)·d)^(-1),高于一些世界河流,具有巨大的CO_(2)排放潜力.
- 刘睿刘睿陈祖胜倪茂飞刘文胜
-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营养元素碳循环
- 一种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识别方法,存储装置,及服务器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空间化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行政区划地图边界数据,将第一行政区划地图边界数据划分为若干格网生成第二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将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与第二行政区划地图边界数据相匹...
- 周永伟刘睿肖作林冀琴张静
- 丹江口水库湿地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开展长时序遥感生态监测对保护和修复湿地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开展了丹江口水库湿地近20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以期为丹江口水库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及区域资源的优化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度较高,草地和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景观动态度最高;1999-2017年,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均较高且沿水域方向有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已成为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 李想刘睿刘睿
-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空间管理系统开发
- 李月臣陈盛樑涂宏宾邓洪平罗仕伟刘春霞刘睿李军
- 对全市58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的空间核查。明确了58个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界限、四至范围、拐点坐标、珍惜动植物分布、保护对象分布、保护区建设项目分布、旅游规划、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地形特征、区位特征等空间信息;建...
- 关键词: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
- 筑坝河流生态系统变化与响应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河流生态系统是陆地与海洋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输送、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也是河流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随着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河流的理化性质,干扰了自然状态下河流泥沙和生源物质的输移,进而对生物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显著影响,并对海洋、湖泊、湿地、三角洲、河岸带产生了一系列连带的生态效应。在对河流生态学的重要理论进行整理论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筑坝河流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响应,为开展筑坝的生态影响评估、水库生态调度、河流生态恢复、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性建议,对降低筑坝河流的生态风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李想刘睿刘睿冀琴
-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
- 地质高背景区成土母岩对表土硒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选取秦岭地槽和川中前陆盆地结合部的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区,采集表土样品115件,测定土壤pH、有机质(SOM)、主量元素、全硒(Se_(total))和磷酸盐提取态硒(Se_(bioa))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土Se_(total)含量在0.013~14.5 mg/kg,中值为0.510 mg/kg,86.1%的土壤样品硒含量高于0.175 mg/kg,表明研究区表土整体处于富硒水平;表土Se_(bioa)含量中值为0.046 mg/kg。整体上,乌坪断裂以北地区表土Se_(total)和Se_(bioa)含量较高。随着地层从新到老其上发育的土壤Se_(total)和Se_(bioa)含量增高,表明研究区成土母岩控制着表土中硒及其生物有效性。综上,即使在高硒地质背景区,土壤硒及其生物有效性含量的分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由成土母岩控制,但也受到其他成土因素制约。
- 刘永林刘永林刘睿刘睿刘睿李军
- 关键词:硒生物有效性
- 新世纪中国特色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1
- 2021年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矫正社会工作的实务探索与理论研究得以发展,主要集中于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实务领域、社会政策、发展模式、域外经验、本土实践八个方面。已有研究成果在数量、领域、模式、实践以及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研究成果质量、研究理论与实务整合、研究体系与框架健全、学科话语体系提升等方面的局限。未来矫正社会工作研究要不断壮大研究队伍和力量,提升服务实践的核心能力;促进理论与实务的整合,提升学科地位和话语权;顺应时代趋势、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整合提炼本土研究模式,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矫正社会工作研究体系。
- 刘斌志刘睿
- 关键词:社区矫正
-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三峡库区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投入使用以来,为长江流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及电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澎溪河流域作为三峡库区长江流域干流的典型回水区和消落带,是众多学者研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的重点区域。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以澎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三维荧光光谱矩阵-平行因子分析,结合河段缓冲区、河岸带缓冲区及子流域3种空间尺度的二级土地利用类型,解析了旱雨季水体DOM的组成及来源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3种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方式对旱雨季水体DOM的多时空尺度影响。结果表明:(1)旱季水体DOM荧光组分以陆源类腐殖质所占比例更大,雨季水体DOM荧光组分以富里酸贡献为主。(2)流域内陆源输入和内源产生对水体DOM丰度均有贡献,雨季较旱季水体DOM的陆源性更强,自生源特征较弱。(3)土地利用在雨季和子流域尺度下对水体DOM的影响更显著,其中,雨季子流域尺度下,土地利用指数对水体DOM参数的解释率为90.35%。(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体DOM产生的影响不同,灌木林、滩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对水体DOM的解释率最大。旱季,高覆盖度草地、边界密度与溶解性有机碳等水体DOM参数呈正相关关系,雨季则相反。河岸带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下,灌木林、有林地、河渠和滩地与其呈负相关关系,水库坑塘、斑块密度与其呈正相关关系,河段缓冲区则相反。该研究可为合理的土地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以期为三峡库区河流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 郑达燕刘睿刘睿郑财贵张静
-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土地利用三峡库区
- 西南地区河成湖与火山湖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差异
- 2025年
-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不同湖泊类型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西湖(河成湖)和云南省腾冲市青海湖(火山湖)为研究对象,提取6个空间尺度(50、60、70、80、90、100 m湖岸带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雨季(2022年7月)和旱季(2023年4月)湖泊水质参数,采用冗余分析法定量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对两类湖泊水质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富顺西湖与腾冲青海湖水质参数季节性差异显著,雨季水质优于旱季,两个湖泊水环境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腾冲青海湖水环境质量优于富顺西湖,腾冲青海湖符合地表水环境Ⅱ类、Ⅲ类水质标准,富顺西湖达到Ⅳ类、Ⅴ类水质标准。(2)富顺西湖在旱季和50~60 m湖岸带缓冲区尺度下土地利用参数对水质变量的解释率最大,腾冲青海湖在雨季和60 m湖岸带缓冲区尺度下土地利用参数对水质变量的解释率最大。(3)土地利用指数对两类湖泊水质的影响各不相同。富顺西湖流域内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聚合度指数与多数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源”景观聚集程度和破碎化程度高会加剧对水质的威胁。腾冲青海湖流域内林地面积占比和聚合度指数对水质具有正效应,能够改善水环境质量;斑块指数和景观形状指数值的增加会加剧斑块破碎化,导致水质恶化。本研究基于不同时空尺度对土地利用与两类湖泊水质关系的差异性进行深入探讨,指导不同类型湖泊的区域规划与管理,为湖泊环境质量评价及保护和制定针对性的湖泊缓冲带设置、生态修复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湖泊水质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刘捷刘睿刘睿张静
-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