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新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四项参数参考值的探讨被引量:2
- 1999年
- 孙明喜刘柏新石晶张丽霞刘静
- 关键词:血小板PLTMPVPCTPDW参考值
-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0例MM患者进行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尿本周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结果 340例MM患者各型免疫固定电泳全部检出,阳性率100%。其中最多为IgG型2,12例(62.35%),其次为IgA型,85例(25.0%),而IgM型20例(5.88%)I,gD型5例(1.47%),双克隆型8例(2.35%),游离的轻链型10例(2.94%)。3种检测方法进行各免疫分型比较:免疫固定电泳与血清蛋白电泳和尿本周蛋白比较(除双克隆型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分型,对诊断、病情检测、预后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价值。
- 王金行赵越刘柏新宋鉴清阎莉莉尚红
- 关键词:免疫固定电泳多发性骨髓瘤
- 2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BNP及D-二聚体结果分析
- 目的分析BNP及D-D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34例ACS患者(观察组)和4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浆进行BNP、D-D及APTT、PT、FIB测定,并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指标检查。结...
- 王金行刘柏新周立平张丽霞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症BNPD-二聚体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探讨miR-21在MM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MM患者、15例MGU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的,测定其血清β2-MG、IgA、IgM、IgG、λ、κ、TP、ALB、Hb、LDH及Ca2+等水平含量。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表达水平。相关检验分析MM患者外周血miR-21水平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MM组血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较MGUS组和N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ISS分期,MM组中Ⅰ期miR-21、IgG、κ及ALB水平较Ⅱ期和Ⅲ期明显降低或增高,Ⅲ期IgA、β2-MG和λ的水平较Ⅰ期和Ⅱ期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M患者miR-21水平与κ、(κ+λ)、IgG、(IgG+IgA+IgM)和β2-MG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miR-21过表达在MM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致癌基因作用,miR-21与MM的发生发展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MM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 王金行周雯雯刘柏新满冬亮杨志东宋鉴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IR-21PCR
- miR-21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U266细胞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构建miR-21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U266,建立稳定表达miR-21的U266细胞系。方法:以has-miR-21前体序列pre-miR-21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目的基因,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LV-anti中。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后,所构建载体命名为LV-anti-miR-21-MOI。再进行miR-21基因慢病毒LV-anti-miR-21的包装及病毒滴度测定,将慢病毒颗粒以最适滴度感染MM细胞株U266,通过Aldefluor流式分选出带有目的基因和空载病毒的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感染效率。结果:目的基因与慢病毒载体连接成功。慢病毒LV-anti-miR-21浓缩后的病毒滴度约为1.0×108TU/ml。慢病毒成功感染目标细胞U266,转染效率达90%以上。real-time PCR检测,U266/LV-anti-miR-21慢病毒MOI 20组和MOI 40组miR-21表达量分别为0.69±0.03和0.51±0.05较U266/un组(1.08±0.05)下降了38.9%和54.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miR-21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U266-miR-21稳定转染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miR-21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王金行周雯雯程仕彤刘柏新满冬亮杨志东宋鉴清
- 关键词:MIR-21慢病毒多发性骨髓瘤
- 血清总胆汁酸对肝胆疾病诊断的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对肝胆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速率法对211例肝病患者及38例对照者的TBA水平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结果病例组血清TBA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肝硬化亚组和梗阻性黄疸亚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亚组(P<0.01)。血清TB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血清TBA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TBA是反映肝胆疾病较灵敏的生化指标,与胆汁代谢密切相关,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于小鸥杜毅鑫刘柏新
- 关键词:总胆汁酸肝胆疾病
- 多发性骨髓瘤中miR-21与SPRY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研究MM中miR-21与SPRY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MM患者、15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NC)的门诊患者,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miR-21和SPRY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iR-21和SPRY2在MM细胞系中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U266用脂质体转染荧光标记的miR-21mimic/inhibitor后miR-21的表达。结果 MM组血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较MGUS组和N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iR-21内源性高表达的MM细胞株中,SPRY2明显低表达;反之,明显高表达;荧光标记的miR-21 mimic/inhibitor,转染效率90%以上,转染mimics细胞miR-21表达量(98.6±14.2)较未处理的U266细胞miR-21表达量(0.82±0.13)升高了120.2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转染inhibitor细胞miR-21表达量(0.37±0.06)较未处理细胞降低了61.9%(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可能是导致SPRY2在MM中表达下调的一个负性调控因子。miR-21与MM的发生发展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MM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 王金行周雯雯程仕彤刘柏新满冬亮杨志东宋鉴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IR-21
- 孕妇妊娠期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的变化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期孕妇各20例)和3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血浆D-D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妊娠高血压组PT为(10.6±1.0)s,明显低于晚孕组的(11.4±0.8)s和中孕组的(11.9±0.7)s(P<0.05);妊娠高血压组APTT为(28.4±2.2)s,明显低于中孕组的(31.2±2.2)s(P<0.05)。妊娠高血压组Fib为(5.1±1.0)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4.2±0.9)g/L和中孕组的(3.8±0.6)g/L(P<0.05);妊娠高血压组D-D为(0.72±0.4)m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0.48±0.2)mg/L和中孕组的(0.28±0.2)mg/L(P<0.05)。上述测定值均与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尤其是合并妊娠高血压者监测D-D和凝血三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评估。
- 王金行刘柏新宋鉴清
- 关键词:D-二聚体凝血妊娠高血压
- 血清PSA、FPSA/TPSA与ACP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PSA、FPSA、FPSA/TPSA与ACP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前列腺癌(PC)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PSA和FPSA,计算FPSA/TPSA比值;用速率法检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含量,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PC组血清PSA、FPSA和ACP水平显著高于BPH组和对照组(P<0.01),BPH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组FPSA/TPSA比值显著低于BPH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PSA、FPSA、FPSA/TPSA与ACP可有效地提高诊断PC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血清ACP检测可用于PC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术后监测。
- 王金行王月刘柏新周立平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抗原酸性磷酸酶
- 轻链表达缺失的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临床少见的轻链表达缺失的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5例IgD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gD型MM患者阳性检出率约占同期MM患者的4.1%,λ型轻链所占比例均高于同期其他类型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IgD型MM患者中有49例为λ轻链型IgD型(89.1%,49/55),而κ轻链型IgD型仅1例(1.8%,1/55),轻链表达缺失IgD型5例(9.1%,5/55)。轻链表达缺失与完整IgD型MM患者的IgG、IgA和IgM含量均正常或降低。5例轻链表达缺失IgD型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无M峰出现,2例尿本周蛋白阳性。55例MM患者IgD泳道均有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沉淀带,5例轻链表达缺失IgD型MM患者,轻链κ、λ泳道无抗原抗体沉淀带。结论临床初诊疑似MM和IgD型MM复诊患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时务必加IgD泳道,以避免将IgD型MM误诊为轻链型MM或将轻链表达缺失IgD型MM患者漏诊。
- 王金行姜繁明刘柏新宋鉴清刘宇思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免疫固定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