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君
- 作品数:82 被引量:467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困境的破解出路
- 2024年
- 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受到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和社会人口转型的冲击,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农村老年人面临着更大的养老风险和养老困境,成为制约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但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破解农村养老困境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本文基于家庭内部传统养老资源和家庭外部社会养老资源状况对农村养老困境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当前自主探索的3类养老服务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在梳理为什么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怎样的农村养老服务等基础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近期农村养老服务的重点任务应该从开源(加大服务供给力度)、整合(整合已有零散资源)、释放制度红利(进行制度优化和升级)3方面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
- 刘慧君陈香君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老人养老资源养老服务
- 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困境的破解——老年公寓和新农保对农村老人心理福利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问题陷入极大困境,农村老人心理压力较大。通过中国东部S省L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村建老年公寓、新农保制度这些新的养老措施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改善农村老人心理福利方面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有老年公寓的社区中,老年人心理福利普遍偏低,但住进老年公寓的农村老人心理福利显著提高;(2)参加新农保在整体上显著改善了农村老人的心理福利,但在建有老年公寓的社区,其影响效应却不再显著。所以地区应积极建设村老年公寓,在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的同时实施灵活的养老账户配置策略并提升社区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有效提高老人的心理福利。
- 刘慧君唐荷娟
- 关键词:老年公寓新农保居住安排心理福利
-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非干预在线评估模式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论文针对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存在的失真与失灵问题,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建构了非干预在线评估模型;并以2013年广东江门鹤山反核事件为例,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平台收集互联网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和评估项目选址地网民的风险感知与负面情绪,能够有效解释和预测重大项目所面临的社会稳定风险。据此,论文进一步提出一种线下线上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估模式。
- 肖群鹰朱正威刘慧君
-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数据群体性事件
- 中国农村生殖健康领域社会性别行为量表的发展被引量:2
- 2006年
- 为了对中国县区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的社会性别角色行为进行评价,本文基于中国农村生殖健康领域的现实背景,采用了文献研究、访谈、专家评议以及心理计量的方法,分别发展了适用于中国县区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社会性别行为量表(GBRHS-SC和GBRHS-SP),并于2005年6月在中国东部1个县区601个农村服务对象的样本和541个服务提供者的样本中测试了量表的心理计量学特征,发现GBRHS-SC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建构效度,GBRHS-SP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但是在建构效度方面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改进和验证。
- 杨雪燕李树茁张莹刘慧君
- 关键词:生殖健康量表
- 移民搬迁中的社会支持机制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被引量:4
- 2016年
- 移民搬迁伴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冲击,而安置方式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差异更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生变化。利用2011年陕西省安康市"农户生计与老年人健康"调查数据,检验了移民搬迁、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求了移民搬迁中社会支持机制的作用。结果发现:移民搬迁本身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影响,但由于移民搬迁导致社会支持网络的变化,使得移民搬迁与非移民搬迁老人的心理健康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安置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不同;社会支持网络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护机制,而且调节了移民搬迁及不同安置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政府应该合理规划移民安置方式,打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移民老人的社会融入和交往,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 刘慧君
- 关键词:移民搬迁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社会融入农村老年人
- 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的区域差异分析:来源分解与驱动力量被引量:2
- 2023年
- 准确把握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的区域差异,对于优化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促进老年健康事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运用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评价模型,从区域差异视角对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方差分解和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区域差异的来源,然后采用QAP方法揭示出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区域差异的驱动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的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及其三个子系统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人力支持、财力支持以及服务可及性方面的差异成为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但该结构来源存在显著的地域异质性;而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的总体差异则主要源于地区间差异,并且“东—中”和“东—西”之间的差异是形成地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驱动力量方面,财力支持差异对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差异的驱动作用最强。
- 吴鹏刘慧君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 建国以来我国四次通货膨胀及其治理对策
- 刘慧君
- 关键词:通货膨胀建国以来
- 毛泽东理想主义特征及其渊源探析被引量:3
- 2004年
- 景君学刘慧君
- 关键词:毛泽东理想主义社会主义
- 中国农村生殖健康状况的社会性别透视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和两个县(区)的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评价我国农村生殖健康现状,揭示农村育龄人群在生殖健康风险模式中的性别差异及其社会性别渊源。结果显示农村生殖健康状态有所改善,但总体仍然不乐观。女性因承担更多避孕责任和避孕失败后果而面临较大健康风险,更易感染生殖疾病和承受心理压力。农村育龄人群面临着系统性生殖健康风险,在社会性别机制作用下,风险模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刘慧君
- 关键词:生殖健康社会性别农村
- 解构与重塑:中国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的探讨被引量:10
- 2023年
- 健康老龄化的理论已经提出了四十余年,然而健康老龄化理论的实现机制仍然不够清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仍然存在明显的断点,对老年健康的干预现状十分有限。为此,文章聚焦于中国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旨在通过理论诠释和实践反馈,探索健康老龄化理论的分歧,并构建我国的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探讨体系内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以及在生命历程中的转化路径。研究认为,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是公共卫生举措中卫生服务和长期照护服务的具象,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老年人的内在能力和功能发挥。为实现对二者的维护,需要重新组织服务主体,梳理功能定位,对现有服务进行微观和宏观整合。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讨论了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三个主体的功能定位以及相关服务;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描绘了各个主体如何在老年人内在能力的不同阶段实现服务的供给和功能的阶段性转化,并阐述功能定位在主体联结中的重要作用。文中构建的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适用于我国国情,具有实践性和可行性,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可及、高质、高效的服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健康老龄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断点。
- 李航刘慧君
-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