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富栋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耐热
  • 3篇耐热改性
  • 3篇改性
  • 3篇PVC
  • 2篇丁二烯
  • 2篇乙烯
  • 2篇乙烯共聚物
  • 2篇增韧
  • 2篇氯乙烯
  • 2篇耐热改性剂
  • 2篇聚氯乙烯
  • 2篇甲基丙烯
  • 2篇甲基丙烯酸甲...
  • 2篇甲基丙烯酸甲...
  • 2篇共混
  • 2篇共混体
  • 2篇共混体系
  • 2篇共聚
  • 2篇共聚物
  • 2篇改性剂

机构

  • 5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刘富栋
  • 5篇于元章
  • 3篇任庆雷
  • 2篇王海玲
  • 2篇李燕敏
  • 1篇薛经纬

传媒

  • 3篇塑料工业
  • 2篇工程塑料应用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PBT/PC合金低温增韧剂的研制被引量:5
2011年
以双烯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采用种子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接枝共聚物,核芯是具有交联结构的橡胶相,外部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壳层,研究了橡胶相组成对胶乳的粒径和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引发剂种类及其用量对接枝聚合的影响,所得的接枝共聚物明显提高了PBT/PC合金的力学性能,可以用做该合金的低温增韧剂。
刘富栋李燕敏王海玲薛经纬于元章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
新型增韧剂对PBT/PC合金增韧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双烯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采用种子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接枝共聚物(MIS树脂),并与PBT/PC合金共混。结果表明,MIS树脂为15~18份时,PBT/PC合金的冲击强度最大。加入MIS树脂后,PBT/PC合金的断层明显,而且出现了很多小空洞,提高了PBT/PC合金的力学性能。MIS树脂可以用做PBT/PC合金的低温增韧剂。
刘富栋王海玲李燕敏于元章
关键词:PBTPC增韧核壳结构
PVC/耐热改性剂共混体系的力学及耐热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以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级交联粒子为耐热改性剂,系统研究了聚氯乙烯(PVC)树脂/粒子耐热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树脂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维卡耐热性能及流变行为,探讨了刚性粒子和橡胶粒子在PVC树脂增韧和耐热改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离子型耐热改性剂可以显著提高PVC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加入MBS树脂可提高共混物冲击强度。研究发现,PVC中加入8份MBS和15份耐热改性剂,可制得耐热、抗冲兼备的PVC共混新材料。
任庆雷于元章刘富栋
关键词:聚氯乙烯耐热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PVC/耐热改性剂共混体系的力学及耐热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级交联粒子为耐热改性剂,系统研究了聚氯乙烯(PVC)树脂/粒子耐热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树脂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维卡耐热性能及流变行为,探讨了刚性粒子和橡胶粒子在PVC树脂增韧和耐热改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离子型耐热改性剂可以显著提高PVC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加入MBS树脂可提高共混物冲击强度。研究发现,PVC中加入8份MBS和15份耐热改性剂,可制得耐热、抗冲兼备的PVC共混新材料。
任庆雷于元章刘富栋
关键词:聚氯乙烯耐热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弹性体/刚性粒子协同增韧PVC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了不同组成的聚氯乙烯(PVC)树脂/耐热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共混材料的冲击断面微观形态,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测定其动态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VC中添加8份MBS、10份耐热改性剂时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达到一个均衡值,冲击断面出现了明显的"须根"现象,PVC材料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二者协同作用既提高了共混材料的韧性,又改善了其耐热性能。
任庆雷于元章刘富栋
关键词:耐热改性抗冲改性PVC复合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