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吉耀

作品数:2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眼肌
  • 4篇眼肌麻痹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性
  • 4篇肌麻痹
  • 3篇血红蛋白
  • 3篇血液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血液流变学
  • 3篇眼肌麻痹患者
  • 3篇脑梗
  • 3篇红蛋白
  • 2篇代谢
  • 2篇血糖
  • 2篇糖代谢
  • 2篇糖化
  • 2篇糖化血红蛋
  • 2篇糖化血红蛋白
  • 2篇糖尿病性眼肌...

机构

  • 9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兰州军区总医...

作者

  • 13篇刘吉耀
  • 10篇姚向荣
  • 10篇吕云利
  • 8篇廖军
  • 8篇赵波
  • 5篇贾存玮
  • 5篇张全华
  • 2篇刘德芳
  • 2篇李德明
  • 2篇廖军
  • 1篇齐丽莎
  • 1篇魏敬军
  • 1篇杨暴
  • 1篇贾存伟
  • 1篇贾存玮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脑肌病1例
2011年
患者,男,14岁,因双耳听力减退6年,双侧上睑下垂、视物模糊1年于2010年3月19日入院治疗。患者于2004年5月不慎摔伤,1个月后患者逐渐出现双耳听力减退,
刘吉耀吕云利姚向荣廖军贾存玮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相关因素研究
姚向荣张全华吕云利赵波李德明廖军刘吉耀贾存玮魏敬军刘德芳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2008年中国20岁以上成人患病率已达9.7%,我国已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脑梗塞大鼠脑组织中Rho激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塞过程中大脑组织中的Rho激酶活性变化,揭示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大鼠左侧颈内动脉内注射月桂酸钠,诱导同侧脑半球发生脑梗塞,建立大鼠脑梗塞模型。在注射月桂酸钠前及注射后0.5h,3h及6h四个时间点上各处死大鼠6只,取双侧大脑实质组织,用于组织匀浆提取蛋白,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大脑实质组织中Rho激酶的活性。另取6h组大鼠的大脑组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Rho激酶底物-MBS的磷酸化情况。结果:在注射月桂酸钠之后3h及6h,同侧大脑实质(即梗塞侧)内的Rho激酶活性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内的Rho激酶活性(P<0.05),但在注射后0.5h内,双侧的Rho激酶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大鼠脑梗塞模型中,大脑神经元内的Rho激酶活性能明显被活化,提示Rho激酶可能成为脑梗塞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
刘吉耀赵波姚向荣廖军
关键词:RHO激酶脑梗塞MBS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性眼肌麻痹(OMP)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液流变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健康对照(HC)组48例、单纯T2DM组48例和T2DM+OMP组48例共144例研究对象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OMP组除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T2DM及HC组(P<0.01)外,HbA1c、FBG、2 h-PG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T2DM及HC组(均P<0.01);T2DM+OMP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与FBG、HbA1c呈负相关(r=-0.56、r=-0.81,P<0.01),全血黏度(低、中、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血糖、HbA1c呈正相关(r介于0.35~0.88之间,P<0.05)。结论:高血糖、高黏血症是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对预防和治疗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姚向荣张全华吕云利李德明赵波廖军刘吉耀贾存玮
关键词:糖尿病眼肌麻痹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
托拉塞米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脑水肿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20mg+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给予呋塞米20mg+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均1次/6h,7d后10:/8h,然后逐渐减量。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患者精神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30/30)比80.0%(24/30)],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10±8)分比(13±10)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68±8)分比(6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托拉塞米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效果好。
吕云利刘吉耀姚向荣廖军赵波
关键词:脑梗死脑水肿
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部分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吕云利姚向荣杨暴刘吉耀廖军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疗效
糖尿病性眼肌瘫痪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关系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瘫痪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瘫痪患者(糖尿病组)与36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h-PG)、血液流变学、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血HD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HbA1c、FBG、2h-PG水平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糖尿病组血糖、HbA1c水平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呈正相关(r=0.42~0.86;均P<0.05),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r=-0.53、-0.79;均P<0.01)。结论糖尿病性眼肌瘫痪患者血糖、HbA1c、血脂水平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血糖是其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的重要因素。
姚向荣吕云利赵波廖军刘吉耀贾存玮张全华
关键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脂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姚向荣张全华吕云利赵波廖军刘吉耀贾存玮
关键词: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糖基化血红蛋白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缘坏死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操作及结果,找出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跟骨骨折类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0例,Ⅲ型37例,Ⅳ型15例。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9足发生皮缘坏死,坏死率12.5%。4足经加强换药、红外线照射和高压氧治疗后愈合,3足发生皮肤坏死1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物,经换药后愈合,1足行皮瓣转移后愈合,1足应用VSD技术植皮后愈合。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入路,术中无创操作技术以及术后对伤口的妥善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是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罗健康刘吉耀
关键词:跟骨骨折皮缘坏死伤口并发症
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生物反馈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动态改变以洼田饮水实验分级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有效率高于吞咽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对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协同作用。
姚向荣廖军吕云利刘吉耀刘德芳赵波贾存伟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康复训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