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幼峰
- 作品数:37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藤黄酸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藤黄酸(Gambogic acid)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藤黄酸对786-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藤黄酸对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藤黄酸对786-O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p65、IκB表达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藤黄酸对NF-κB活性的影响。结果:藤黄酸对786-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在作用48h后其IC50值为(3.4±0.3)μmol/L。细胞凋亡实验发现,藤黄酸能有效的诱导786-O细胞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大,当药物浓度达到4.0μmol/L时凋亡率为(68.1±3.6)%。Western blotting发现藤黄酸能引起Bax蛋白的上调和Bcl-2蛋白的降解,与此同时能抵抗TNF-α诱导导致的IκB降解;荧光显微成像则进一步发现藤黄酸能阻止NF-κB入核。结论:实验表明,藤黄酸能诱导786-O细胞凋亡,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其对NF-κB的信号通路的抑制实现的。
- 王静刘涛郭春华张雅雅刘蕾万幼峰
- 关键词:藤黄酸786-O细胞凋亡
- PTCD术联合茵陈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联合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胆湿热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型)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PTCD术后口服茵陈蒿汤2周,单纯PTCD治疗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中医症候、肝功能、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并随访观察12月,统计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结果实验组能明显改善中医症候、KPS评分、肝功能、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28.2%,中位生存时间7.6月。结论茵陈蒿汤联合PTCD能有效改善肝胆湿热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 丁园邱国钦洪节约万幼峰王勇军刘涛陈玉强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茵陈蒿汤PTCD
- DC-CIK细胞生物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伦理原则被引量:1
- 2012年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近年来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发挥了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在医学伦理审查的监督下,一些潜在的伦理问题也逐步暴露。坚持基本伦理原则,能够有效指导和解决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保护患者的权益。
- 应可满丁园陈玉强万幼峰洪节约邱国钦王勇军
- 关键词:恶性肿瘤伦理原则
- “全营养混合液配制柜”在癌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全营养混合液配制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肿瘤患者接受该柜配制营养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全营养混合液配制柜”共配营养液15000袋,对75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输注TNA液后均无发热,寒战,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未发现肝功能异常、血清酶活性增高或引发胆囊疾病。310例围手术期患者输注TNA液,康复顺利,并顺利接受了手术、辅助化疗及放疗。123例消化道梗阻的肿瘤患者在化疗及放疗期间应用TNA液,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并顺利完成治疗。320例有伴有恶病质的晚期肿瘤患者在TNA液治疗后,Karnofsky(Kps)计分平均提高了11.6分。结论“全营养混合液配制柜”设计合理,应用方便,安全性好。肿瘤患者接受本柜配制的TNA液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 吴晓安肖英万幼峰崔殿龙陈建清
- 关键词:全营养混合液恶性肿瘤营养支持
- 细针及枪式针肝穿刺活检84例
- 2004年
- 总结84例甲胎蛋白阴性的肝脏肿块患者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体会,其中有46例行细针吸取活检,38例行弹枪式针活检。
- 吴晓安陈建清万幼峰洪节约唐耀华
- 关键词:肝肿瘤活组织检查针吸
- 内皮唾液酸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内皮唾液酸蛋白(CD248)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类肿瘤标记物之一,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对肿瘤的细胞生长、血管生成、浸润及转移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CD24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状态,希望揭示CD248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关系,探讨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肿瘤组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CD24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D248蛋白呈现棕褐色、细颗粒状物,弥漫性分布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上和细胞间质,CD248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3.08%。生物学统计结果表明,CD248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P均<0.01);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肿瘤部位等无关。结论CD248可能是一个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 张雅雅陈玉强万幼峰胡君程郭春华邱国钦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转移分子标记物
- 经皮胸腔内置管灌注顺铂及白介素Ⅱ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经皮胸腔内置管灌注顺铂及白介素-Ⅱ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所有 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行经皮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胸水引流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胸腔内注入DDP及IL-2,治疗组20例在以上治疗的同时配合热疗。结果:胸水控制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59.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胸腔内置管顺铂及白介素-Ⅱ灌注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万幼峰吴晓安洪节约
-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局部化疗热疗
-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对K562细胞的杀伤与诱导凋亡作用被引量:13
- 2002年
- 背景与目的:近年发现,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对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为了深入理解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这一新的药理作用,本研究采用具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特征性异常染色体犤t(9;22)犦的K562细胞株为实验对象,进一步探讨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拓扑替康(topotecan)对靶细胞的杀伤与诱导凋亡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拓扑替康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形态学与AnnexinVFITC染色,研究拓扑替康对靶细胞的促凋亡活性;采用caspase-8特异性抑制剂IETD-fmk,分析拓扑替康介导的细胞杀伤或凋亡和caspase活化的关系。结果:经0.15μmol/L拓扑替康处理至12、24、48及72h时,K562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相比,逐渐降至(92±36)%犤P>0.05vs(94±27)%犦、(68±21)%犤P<0.05vs(119±13)%犦、(54±15)%犤P<0.05vs(132±31)%犦及(21±10)%犤P<0.01vs(114±19)%犦;同时,靶细胞出现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细胞固缩、染色质边集、核碎裂,最终解离为大量凋亡小体;经caspase-8抑制剂与拓扑替康联合处理至24、48h时,K562细胞的存活率依然维持在(95±29)%与(87±11)%,后者显著高于单用拓扑替康者犤P<0.05vs(54±15)%犦,且无明确的凋亡小体形成。
- 陈协群万幼峰白庆咸曹云新
- 关键词:拓扑替康K562细胞凋亡杀伤CASPASE-8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 医疗侵权民事诉讼环境的变迁及应对措施被引量:1
- 2006年
- 在司法实践中公平原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医疗侵权民事诉讼案件。针对这一情况,分析医疗纠纷的司法环境,并提出按照规章办事,把握法律底线;实施风险评估,科学合理诊治;区别对待赔偿,保护员工权益;完善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等应对措施。
- 陈玉强夏挺万幼峰林志扬
- 关键词:诉讼纠纷公平原则
-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单试验组、开放性临床研究,共入组44例原发性肝癌,均为病理明确诊断的初治患者,肿瘤直径〈5cm者6例、5~10cm者23例、〉10cm者15例。单次剂量3~4Gy,每周3~4次,DT36~60Gy。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正常组织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结果:4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患者有43例,其中CR3例,PR25例,NC10例,PD5例,有效率(RR)为65.1%;疾病控制率(DCR)为88.4%。TTP为52~662天,中位TTP为306天,1年生存率为62.8%。主要毒副反应为可逆性近期轻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放疗中肝脏放射损伤1级3例,1例有乙肝病史患者于放疗结束6个月时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可控制。
- 吴晓安章志勇严志彪高春玲陈建清万幼峰洪节约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