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涛 作品数:29 被引量:337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中日友好医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MyD88依赖途径在膝骨关节炎进程中的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探讨MyD88依赖途径的相关基因TLR4、NF-κB与MyD88在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不同病程下大鼠滑膜组织的表达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N)、假手术组(F)和模型组[2周组(2W)、4周组(4W)、8周组(8W)、12周组(12W)],每组各10只。各模型组以Hulth法建立大鼠膝OA动物模型,空白组不予手术,假手术组仅打开关节腔。按上述设计时间收集样本,经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后,用Realtime PCR法对各组滑膜组织中TLR4、NF-κB及MyD88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假手术组各基因的mRNA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模型组较空白组各基因表达增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yD88与TLR4及NF-κB的mRNA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1和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D88与TLR4、NF-κB的表达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在通路上起重要的枢纽作用,可通过其表达预测通路上其他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明确膝OA病理机制。 王欢 王庆甫 史榕荇 张美丽 杨帆 刘思婷 樊小燕 郭玉茹 丁海涛 唐学章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固有免疫 滑膜炎症 七步推拿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七步推拿法与传统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的128例患者分成传统推拿组和七步推拿组。分别将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传统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5.71%,七步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6.92%,七步推拿组疗效优于传统推拿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七步推拿组对疼痛、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指数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七步推拿法对于KOA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治疗。 丁海涛 唐学章 陈剑关键词:推拿 膝骨关节炎 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与传统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a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CSA)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及评价。方法:选取156名CSA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按压微调组。将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分别使用通用的临床评定方法和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法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传统推拿组及按压微调组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显效、有效)分别为83.12%和93.67%,痊愈率分别为:15.58%和30.38%,2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评估方法显示:2组治疗方法均可显著改善CSA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P<0.01),而按压微调组较传统推拿组对于改善眩晕、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更为显著(P<0.01,P<0.05),对于颈肩痛及头痛症状改善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传统推拿方法及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对于改善CSA的各种症状均有显著疗效,且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疗效尤为显著。 丁海涛 唐学章关键词:脊柱微调 推拿 颈性眩晕 卧位拔伸微调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卧位拔伸微调法与传统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从CEH患者中选取153名,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拔伸微调组。分别将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活动度及疼痛频率、持续时间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结果:传统推拿组有效率为84.21%;卧位拔伸组有效率为94.81%;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疼痛评分、ROM活动度评分及疼痛频率、持续时间均有显著降低(P<0.01),而拔伸微调组较传统推拿组对于VAS及ROM评分及疼痛频率、持续时间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传统治疗方法及卧位拔伸微调法治疗CHE均有肯定的疗效,且卧位拔伸微调法疗效更佳。 丁海涛 唐学章关键词:推拿 颈源性头痛 舒筋活络方对Toll样受体介导的滑膜炎症调控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舒筋活络方(SHC)对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滑膜炎症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将高、中、低浓度的SHC分别加入脂多糖(LPS)诱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FLS),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固有免疫代表性元件TLR2、TLR4的表达进行测定,一氧化氮(NO)一步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下游炎症因子NO和白介素6(IL-6)浓度进行测定,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LR2和TLR4表达显著增强(P<0.05),NO、IL-6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HC各浓度组均不同程度抑制TLR2、TLR4表达及NO、IL-6释放(P<0.05),TLR2、TLR4阳性比例及NO、IL-6释放量随SHC浓度升高而降低;TLR2、TLR4和NO、IL-6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SHC通过调控固有免疫反应关联网络中互相紧密联系的各元件来调节骨关节炎(OA)进程,为中药复方影响OA病理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数据。 王欢 丁海涛 舒峻 王瑞茵 史榕荇 杨帆 齐蕊涵 王洋 唐学章关键词:TOLL样受体 滑膜炎症 流式细胞术 固有免疫 开四关灸关元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2年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症状不缓解为主的一组证候群。CFS最早于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正式命名, 丁海涛 唐学章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 PREVENTION 开四关 关元 毫针、火针结合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寻改善肩周炎疼痛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火针与毫针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治疗。结果:治疗组使肩周炎疼痛评分在首次治疗及2个疗程治疗后极显著减轻(P<0.01),对照组疼痛评分在首次治疗后显著减轻(P<0.05),2个疗程治疗后极显著减轻(P<0.01)。首次治疗与2个疗程治疗后疼痛的变化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毫针与火针结合治疗肩周炎可以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首次治疗后的疼痛变化可判定肩周炎疼痛的预后。 李辉 丁海涛 吴建敏 史榕荇关键词:火针疗法 肩周炎 基于软骨细胞分离培养的骨痹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建立骨痹体外软骨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中医药治疗机制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法进行人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观察其形态学,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软骨细胞,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各浓度梯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软骨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选择浓度分别为500、100、20、10、2 ng·mL^(-1)的LPS经0、4、6、12、24 h诱导软骨细胞后,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含量,筛选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观察符合软骨细胞形态学,COLⅡ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具备软骨细胞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加入差异浓度LPS的各实验组软骨细胞存活率(survival rate,SR)随LPS浓度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抑制率(inhibition rate,IR)则逐渐上升,呈浓度依赖性。其中高浓度的LPS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6和MMP-3在LPS浓度为10 ng·mL^(-1),干预时间为24 h时达到最大浓度(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并提供了一种建立骨痹体外软骨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的优选方式,有利于中医药治疗策略在骨痹中的进一步研究。 王欢 唐学章 舒骏 陈玮 王洋 丁海涛 齐蕊涵 杨帆 陈剑 史榕荇关键词:骨痹 软骨细胞 体外 炎症模型 不同穴组针刺对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因子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筛选针刺抗抑郁穴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10只同笼饲养外,其余各组大鼠单笼孤养并进行28d的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造模同时,针刺一组取"印堂"穴和"百会"穴,针刺二组选用"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进行针刺并留针30min,西药组予氟西汀0.18mg/kg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28d。于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海马5羟色胺(5-HT)、肾上腺皮质醇(CORT)、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提高(P<0.01)。各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肾上腺CORT水平显著上升(P<0.01);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肾上腺CORT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二组显示出更佳的改善趋势。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自发运动减少,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下调肾上腺CORT水平有关,且针刺"百会""印堂""风池""肾俞"显示出疗效最佳的趋势。 史榕荇 丁海涛 李辉 于战歌 吴建敏 唐学章关键词:针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开野实验 按压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对按压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43例,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按压微调组。分别将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及腰椎JOA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传统推拿组有效率(包括临床治愈、显效及好转)为85.92%,临床治愈率为19.72%;按压微调组有效率为95.83%,临床治愈率为36.11%。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其中包括腰部自觉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按压微调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传统推拿法及按压微调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按压微调法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治疗。 丁海涛 唐学章 陈剑关键词: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