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洪青

作品数:28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8篇胶囊
  • 7篇关节炎
  • 6篇中药
  • 5篇中药熏
  • 5篇中药熏蒸
  • 5篇关节
  • 4篇信号
  • 4篇信号通路
  • 4篇通路
  • 4篇解毒
  • 4篇解毒颗粒
  • 4篇骨关节
  • 4篇骨关节炎
  • 3篇熏蒸治疗
  • 3篇异黄酮
  • 3篇通痹
  • 3篇通痹胶囊
  • 3篇中药熏蒸治疗
  • 3篇西医
  • 3篇膝骨

机构

  • 16篇河北省沧州中...
  • 5篇沧州中西医结...
  • 4篇沧州市中西医...

作者

  • 25篇丁洪青
  • 9篇李宝芬
  • 9篇闫国强
  • 5篇王世信
  • 5篇杨美娜
  • 5篇郭瑾
  • 4篇张倩
  • 4篇董晶晶
  • 4篇张俊艳
  • 3篇崔友祥
  • 3篇马远新
  • 3篇张博
  • 3篇陈丽梅
  • 2篇刘炳芬
  • 2篇肖莉
  • 2篇冯娜娜
  • 2篇闫国强
  • 2篇李宝芬
  • 2篇闫国强
  • 1篇张玉平

传媒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西北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业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南药学
  • 2篇食品与药品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4
  • 4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简介患者,女,30岁,因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1天于2012年12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医。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89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6/72mmHg。心率89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
丁洪青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病例报告
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4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4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1例患者中临床控制9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郭瑾刘炳芬丁洪青肖莉马远新
关键词:中药熏蒸膝骨关节炎
基于清热解毒药效实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兰紫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通过清热解毒药效实验筛选兰紫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并以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确定兰紫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发热模型,以大鼠的体温变化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为考察指标,对兰紫解毒颗粒的3个提取工艺路线进行筛选,获得最佳工艺路线。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以提取物得率、(R,S)-告依春及绿原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茵陈4味药材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取物得率、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山豆根、紫草2味药材的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药效实验表明,工艺3组提取物的清热和抗炎效果均为最优,并与阳性对照药清热解毒胶囊相当,故选择该工艺进行后续研究。正交实验得出兰紫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茵陈4味药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山豆根、紫草2味药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1 h。结论 兰紫解毒颗粒具有明显的预防发热和抑制炎症反应作用,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能够为兰紫解毒颗粒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杨美娜王世信丁洪青闫国强李宝芬刘爱朋
关键词:炎症药效实验正交实验设计
通痹胶囊通过NF-κB信号通路缓解弗氏完全佐剂所致大鼠炎性痛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通痹胶囊缓解大鼠炎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炎性痛模型,通痹胶囊(375、750、1500 mg·kg^(-1))灌胃治疗,观察大鼠体质量、爪水肿、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及热缩足反射阈值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F-κB/P65、IκBα、IKKβ的蛋白表达。结果通痹胶囊能够明显升高弗氏完全佐剂所致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及热缩足反射阈值(P<0.05或P<0.01);降低大鼠脊髓组织中TNF-α、IL-1、IL-6的表达水平,抑制NF-κB/P65、IκBα、IKKβ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通痹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张倩闫国强张俊艳金颖慧丁洪青尹忠英董晶晶李宝芬郭煊
关键词:通痹胶囊炎性痛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NF-ΚB信号通路
活血化瘀方辅助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效果及对Ⅰ型胶原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辅助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对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20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激光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激光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的实验组,每组100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黑色素指数、红斑指数、经表皮水丢失(TEWL)、满意度、Ⅰ型胶原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00%,对照组为62.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黑色素指数低于对照组,Ⅰ型胶原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EWL、红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满意度为84.00%,对照组为64.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激光用于治疗黄褐斑,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调节黑色素指数、红斑指数、TEWL及Ⅰ型胶原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刘娟张迁丁洪青徐蕴杰张博陈丽梅赵娜
关键词:活血化瘀方激光黄褐斑胶原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AA模型,通痹胶囊(375、750、1500 mg·kg-1)灌胃治疗,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滑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p-JAK2、JAK2、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6、IFN-γ含量明显升高,p-JAK2/JAK2、p-STAT3/STAT3相对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通痹胶囊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6、IFN-γ的含量,并抑制滑膜组织中JAK2、STAT3蛋白磷酸化(P<0.01)。结论通痹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
闫国强张倩张俊艳金颖慧丁洪青尹忠英董晶晶李宝芬郭煊
关键词:通痹胶囊佐剂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JAK2/STAT3信号通路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型骨关节炎的药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型骨关节炎的药酒,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羌活8‑12份、独活8‑12份、制川乌8‑12份、制草乌8‑12份、当归8‑12份、鸡血藤8‑12份、红花8‑12份、穿山甲4‑8份、乳香(制)4‑8份...
董晶晶闫国强李宝芬王晓磊马远新丁洪青
文献传递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黄褐斑基因表达的差异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GEO数据库分析黄褐斑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调控的功能通路进行分析。方法将2021年4月作为时间截点,基于GEO数据库筛选黄褐斑相关基因表达谱,选择“chloasma”为筛选条件,“human”为物种类型。使用GEO2R对黄褐斑差异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通路富集情况做KEGG分析。使用蛋白间相互作用(PPI)找出关键基因及蛋白靶标,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根据GEO数据库共筛选出差异基因34个,其中上调基因16个、下调基因18个。KEGG显示黄褐斑有13条显著差异性富集信号通路(P<0.05),主要与黑色素生成、多种信号通路、Gap连接等有关。GO功能分析显示前30个显著富集条目中,生物过程包括酶联受体蛋白信号通路、膜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等,细胞组分包括核内腔、核仁、细胞器内腔等,分子功能包括结合酶、依赖DNA的转录正调节等。STRING分析显示,在PPI网络中提取包含2453种基因的核心网络中排名前5的基因为TYRP1、GDF15、MITF、NRF2和Beclin1,以上5个基因是黄褐斑患者表达的最关键基因,与黄褐斑的发病有关。结论TYRP1、GDF15、MITF、NRF2、Beclin1是影响黄褐斑形成的主要基因,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受体结合、DNA转录调节等途径影响黑色素的代谢与沉积,导致了黄褐斑的发生发展。
张迁刘娟丁洪青徐蕴杰张博陈丽梅赵娜
关键词:黄褐斑基因信号通路
基于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探讨坚骨胶囊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基于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坚骨胶囊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B组,等量生理盐水),仙灵骨葆组[C组,468 mg/(kg·d)],坚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D_(1)组、D_(2)组、D_(3)组,2184,1092,546 mg/(kg·d)],各8只。A组大鼠每日灌服纯化水;B组、C组、D_(1)组、D_(2)组、D_(3)组大鼠每日灌服维甲酸100 mg/kg,连续4周,以复制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建模成功后,均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8周。检测大鼠股骨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密度(BMD)、骨表面积与组织体积比(BV/TV)、骨表面积与骨体积比(BS/B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降钙素(CT)、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保护素(OPG)、生长激素(GH)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中Wnt1、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骨形成蛋白-2(BM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D_(1)组大鼠SMI和Tb.Sp均显著降低(P<0.01),BMD,BV/TV,BS/BV,Tb.N,Tb.Th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CT,OPG,G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RACP水平显著降低(P<0.01);股骨组织中Wnt1,β-catenin,GSK-3β,B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坚骨胶囊可通过上调Wnt1,β-catenin,GSK-3β,BMP-2蛋白表达影响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代谢,发挥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金颖慧闫国强张俊艳张倩丁洪青董晶晶李宝芬冯娜娜孙越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代谢
芪参还五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筛选芪参还五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芪参还五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黄芪、大黄、赤芍和水蛭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波长切换法对方中的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1 mL·L^(-1)磷酸,梯度洗脱,3种成分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30、260、320 nm。结果确定芪参还五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每次8倍量水,煎煮1.5 h;TLC显示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图显示3种成分对照品峰均可达到基线分离,且阴性对照色谱未见干扰峰,分别在28.04~140.20、1.0~5.0、1.96~9.8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6%、98.84%、98.93%。结论筛选出的芪参还五胶囊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芪参还五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王世信杨美娜崔友祥闫国强丁洪青
关键词:芪参还五胶囊TLC法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