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 作品数:33 被引量:19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健康生产力受损的关联被引量:73
- 2013年
-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所致健康生产力受损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医务工会下辖的8家三级医院职工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采用通用职业倦怠问卷(MBI-GS)中文版进行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评估,采用斯坦福隐性缺勤问卷(SPS-6)中文版评估隐性缺勤所致健康生产力受损的状况。[结果]在2313份给出职业倦怠完整量表信息的有效问卷中,有74.2%的调查对象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倦怠率分别为73.2%和84.0%;隐性缺勤所致健康生产力受损平均得分为15.24±3.89。不同年龄、岗位、工龄、职称、编制、倒班、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及职业倦怠间,隐性缺勤所致健康生产力受损程度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学历间隐性缺勤所致健康生产力受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社会经济水平和工作性质等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所致健康生产力受损的关联关系依然存在,说明这种关联不会因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工作性质的改变而不同。[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所致健康生产力受损间可能存在密切关联,即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隐性缺勤所致健康生产力受损的程度越大。
- 黄丽戴俊明张浩程文红傅华
- 关键词:职业倦怠
- 上海市松江区职业伤害住院病人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工矿企业职业伤害所造成的疾病负担,为制定职业伤害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伤害信息监测系统和职业伤害住院病历资料,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因职业伤害住院病人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职业伤害住院费用支出合计11961535.7元,平均每例职业伤害住院为8137.1元。男性职业伤害住院费用支出集中在20~49岁的青壮年,其占总费用的82.3%。职业伤害发生部位以上下肢、踝和脚、头面部为主,其占总费用的95.4%。因物体打击而住院的职业伤害人群较高,其占总费用的57.3%。结论职业伤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应加强和开展作业场所职业伤害的综合干预。
- 倪建华黄丽严卫军李晋麟
- 关键词:住院病人疾病负担
- 2011年上海市松江区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的特点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探讨上海市松江区机动车交通伤害的流行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松江区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到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机动车交通伤害的首诊病例,按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填报收集。结果全年共报告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5 490例,男女性别比为1.30∶1;年龄分布集中于25~44岁的青壮年劳动人群,占发生总数的42.82%;外省市人群占发生总数的66.22%,该区户籍人群占31.83%;9月为高发月份(10.02%),月份分布集中时间为6月中旬;居前3位的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32.4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7.74%)、专业技术人员(14.17%),机动车交通伤害常见发生地点时的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83.11%)。结论松江区应建立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应对外省市、青壮年劳动人群在驾乘交通工具时发生的机动车交通伤害事件。
- 黄丽姚春霞
- 2007-2010年上海市松江区哨点医院首诊伤害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伤害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到松江区3家综合性医院及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相关科室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病例的伤害监测报告卡,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松江区哨点医院伤害病例逐年增加,共收集伤害报告卡256 686例。男女性别比为1.92∶1,性别比差距逐年减小(P<0.001);伤害年龄分布集中在25~44岁的青壮年劳动人群(40.19%);伤害病例的常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6.53%)、商业/服务业人员(19.73%)、专业技术人员(14.25%);每年导致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物体/器具机械性作用(包括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39.46%)、跌倒/坠落(35.24%)、交通伤害(18.33%);伤害者户籍构成中,外省市伤害例数呈递增趋势,并于2010年达到最高(61.87%);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2.46%),逐年递增,而自残/自杀伤害及故意伤害呈逐年递减趋势(P<0.001)。结论松江区伤害病例前3位原因为物体/器具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伤害,常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非故意伤害为今后松江区伤害防治的重点。
- 黄丽周德定严卫军
-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和肥胖的膳食易感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1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血脂、体质指数和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上海156名高脂血症和154名血脂正常的成年人的LPL-PvuⅡ位点多态性,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膳食调查及血脂谱项目测定。结果:⑴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人群的基因型P+P+、P+P-和P-P-及等位基因P+和P-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种基因型及P+和P-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别。⑵P-P-基因型与非P-P-基因型的BMI水平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P+型的BMI水平最高,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P<0.05)。⑶膳食调查结果显示高脂血症人群中不同基因型的总能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差异。结论:LPL基因PvuⅡ位点P+等位基因研究对象的BMI和总能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此位点多态性不足以构成高脂血症的遗传危险因素。
- 黄丽郭红卫黄竹颖薛琨
- 关键词: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高脂血症
- 医科与非医科本科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比较复旦大学医科生与非医科生睡眠质量的现况,分析影响医科生和非医科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不同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5项身心健康指标量表和自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复旦大学1 051名在读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34.9%的医科生和33.3%的非医科生报告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但本次调查的医科生和非医科生间学生睡眠质量分布不存在差异性(χ2=1.170,P>0.05)。医科生和非医科生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上表现出差异性。影响医科生和非医科生睡眠质量的相同因素是睡眠环境(噪声和温度)、学习压力、身心健康和家族失眠史。医科生的睡眠质量还受床铺舒适度的影响,非医科生的睡眠质量受身体状况好坏的影响。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较为普遍,医科生和非医科生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对其进行干预时应选取不同的措施。
- 黄丽朱康孙超丁梦漪李思敏戴俊明
- 关键词: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大学生医科
- 运用共振拉曼散射光谱法测定皮肤类胡萝卜素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用共振拉曼散射光谱法测试皮肤类胡萝卜素水平,观察机体类胡萝卜素变化情况。[方法]120名成年受试者按照其年龄、性别和试验前皮肤类胡萝卜素指数配对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人群每天补充β-胡萝卜素12.6mg,共8周。两组人群在试验前、试验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运用共振拉曼散射光谱测试受试者皮肤类胡萝卜素,观察皮肤中类胡萝卜素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进行膳食调查,了解膳食摄入情况。[结果]试食组人群补充β-胡萝卜素第4周时皮肤类胡萝卜素指数比试验前的基础值上升了24.3%、第8周时比试验前的基础值上升了44.0%,且与对照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两组人群在试验期间的膳食摄入情况没有差异,实验中试食组人群皮肤类胡萝卜素指数的增高可认为与补充β-胡萝卜素有关。共振拉曼散射光谱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反映皮肤类胡萝卜素水平,进而提示机体类胡萝卜素的营养状况。
- 郭红卫黄丽黄竹颖薛琨周娴马易怡刘明李长龄朱佳石朱志刚
-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皮肤
- 上海市松江区0~14岁儿童伤害的特征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松江区3家二级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6年1月1日—12月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0~14岁儿童伤害门诊和急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伤害病例3080例,男童是女童的1.77倍,6~11岁学龄儿童为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峰年龄段。伤害类型及排位在0~14岁儿童中主要为跌落伤、钝器伤、交通事故、烧烫伤,50.46%的儿童伤害发生在家里或宿舍。结论跌落伤、学龄儿童及男童伤害是该区伤害干预的重点,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伤害防制措施。
- 黄丽关颖严卫军
- 关键词:跌落伤学龄儿童
- 2006年至2008年上海市松江区工业企业职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职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伤害信息监测系统,收集该区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职业伤害信息,分析其性别、年龄、伤害部位、伤害原因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3年职业伤害发生率为20.33‰,死亡率为7.75/10万。18~40岁年龄组的职业伤害占75.24%。位列职业伤害部位前四位的为上肢、踝及脚、下肢和面额部,分别占36.63%,22.19%,20.42%和14.73%。居职业伤害原因前三位的依次是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分别占59.63%,20.49%和16.71%。[结论]该区职业伤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针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 倪建华黄丽严卫军李晋麟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隐性缺勤的关联分析
- :了解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和隐缺勤现况,分析职业紧张与隐性缺勤间的关联.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知情同意,自主完成问卷方式,在上海8家医院中完成此调查.共有2356人参与本调查,职业紧张由职业紧张核心问卷进行...
- 戴俊明黄丽张浩傅华
- 关键词: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