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筠

作品数:32 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精神分裂症
  • 11篇分裂症
  • 7篇少年
  • 7篇青少年
  • 7篇利培酮
  • 6篇精神分裂症患...
  • 6篇儿童
  • 6篇阿立哌唑
  • 5篇疗效
  • 5篇家庭功能
  • 3篇双相
  • 3篇精神科
  • 2篇血清
  • 2篇血症
  • 2篇药物疗法
  • 2篇治疗儿童
  • 2篇伤员
  • 2篇瘦素
  • 2篇双相情感障碍
  • 2篇强迫症

机构

  • 15篇武汉市精神卫...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9篇马筠
  • 20篇李轶琛
  • 13篇徐汉明
  • 8篇孙科
  • 6篇杨光远
  • 5篇张建军
  • 5篇谢俊
  • 5篇杨光远
  • 4篇雷雨
  • 3篇冯少慧
  • 3篇刘燕林
  • 3篇钟宝亮
  • 2篇龚传鹏
  • 2篇王继中
  • 2篇宋佳
  • 2篇张建军
  • 2篇熊卫
  • 2篇王鹏
  • 2篇熊杰
  • 1篇胡晓华

传媒

  • 4篇临床精神医学...
  • 4篇医学与哲学(...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医学与社会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立哌唑联合治疗对奥氮平治疗后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影响被引量:42
2016年
目的研究奥氮平治疗后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后血糖、血脂、脂联素、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的变化。方法奥氮平治疗后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阿立哌唑联合组48例患者在奥氮平基础上联合口服阿立哌唑5 mg/d,安慰剂联合组46例患者在奥氮平基础上联合口服含淀粉的模拟片1片/d,共治疗12周,分别于联合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S)、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脂联素、瘦素、HOMA-IR和BMI等。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各指标的分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治疗前比较,阿立哌唑联合组第8、12周FBS、TG和TC降低(P<0.05),第4、8、12周脂联素升高,瘦素和HOMA-IR下降(P<0.05),BMI在8、12周时下降(P<0.05)。与联合治疗前比较,安慰剂联合组第4、8、12周FBS和第8、12周TG、TC升高(P<0.05),第8、12周脂联素水平降低,瘦素、HOMA-IR、BMI均有升高(P<0.05)。阿立哌唑联合组与安慰剂联合组比较,治疗第4、8、12周时脂联素、瘦素、HOMA-IR和第8、12周时BM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奥氮平治疗后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能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体重指数,阿立哌唑对脂联素和瘦素的内在调节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李轶琛马筠徐汉明杨光远张俊成
关键词:阿立哌唑奥氮平精神分裂症脂联素瘦素
当归补血胶囊对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胶囊对利培酮引起的未成年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女性患者7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 例。治疗组服用当归补血胶囊;对照组不服用当归补血胶囊,第0,1,2,...
李轶琛马筠杨光远徐汉明
关键词:利培酮高泌乳素血症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质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探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征,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选取4组青少年患者家庭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同时对4组家庭观察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有关的家庭功能信息,进行编码和主题分析。发现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呈现出家庭关系联结疏离-缠结化,家庭互动情境矛盾化,家庭预后被动性的特点。表明家庭功能影响着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历程,疾病反过来影响着家庭功能,在临床实践中需对患者的家庭功能状态进行干预,促进患者的康复。
杨光远张建军马筠李轶琛徐汉明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家庭功能
鲁拉西酮与喹硫平对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疗效与执行功能的比较研究
2025年
本研究是探索鲁拉西酮与喹硫平两种药物,对儿童青少年双相Ⅱ型疗效与执行功能的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双相障碍Ⅱ型诊断;年龄12~18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 items,HAMD-17)评分≥17分,Young躁狂评定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分≤12分。
刘杰孙科张培马筠马筠
关键词:喹硫平疗效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孤独障碍患儿易激惹行为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对孤独障碍(ASD)患儿易激惹行为的作用。方法:67例5~16岁ASD患儿随机分为利培酮组(33例)及阿立哌唑组(34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2、4及8周时分别采用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入组者进行评估。结果:ATEC:治疗前两组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语言、社交及感知维度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语言、感知及行为维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2、4、8周利培酮组的行为维度评分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P均<0.05)。CGI:治疗前两组严重程度(SI)评分及治疗第1周时疗效总评(G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在治疗后第2周开始、阿立哌唑组在治疗后第4周开始SI和GI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第4周开始利培酮组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P均<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结论:利培酮对ASD患儿易激惹、冲动等行为的作用优于阿立哌唑,但不良反应也更明显。
马筠李轶琛谢俊雷雨孙科杨光远熊杰李昊伦
关键词:利培酮阿立哌唑
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和体重的影响
李轶琛钟宝亮王继中马筠王鹏刘燕林徐杨宋晋
在中国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中应用最多的是氯氮平,而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应用最多的是利培酮,它比其他新药上市更早处方量更大,阿立哌唑作为近几年上市的新药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所以课题组选择三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并比...
关键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治疗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
帕利哌酮联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及依从性影响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住院的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帕利哌酮治疗,研究组服用帕利哌酮基础上联合社交训练治疗,均干预2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PSP及ITA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在帕利哌酮治疗基础上可以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和依从性。
李轶琛谢俊谢俊童永号马筠孙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原生家庭互动模式的定性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原生家庭所呈现出的家庭互动模式。方法:选取4名精神分裂症未婚患者的原生家庭,并对其家庭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过程采用录像的方式收集资料,将录像资料转换为文本之后,采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逐级编码的方式从文本中析出核心类属。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原生家庭呈现出转嫁、三角化、覆盖和对抗4种互动模式。结论: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原生家庭存在不良的沟通方式以及对冲突的处理方式,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对患者的家庭进行干预从而帮助患者家庭建立良性的互动方式。
骆敏灵熊卫马旻张建军李轶琛马筠徐汉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互动模式
心理危机干预对地震灾难受害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对四川汶川地震灾难受害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应激反应问卷对从四川转移到武汉地震伤员和陪护家属39人进行心理危机前的评估;心理危机干预1月后对地震伤员和陪护家属再进行应激反应的评估。结果:四川地震伤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0.001);陪护家属在心理危机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0.001)结论:系统心理危机干预对四川地震灾难受害者是有效的,能预防和减少PTSD发生。
马筠张焱包黎刘燕林徐汉明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四川地震伤员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少儿科首次住院的181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和家属精神疾病态度等资料,分析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留守儿童住院时间短于非留守儿童[28(9,56)d比55(32,65)d](P<0.05),有家属陪护患者住院时间短于无家属陪护患者[18(8,32)d比60(42,73)d](P<0.05),家属精神疾病态度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661,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留守、陪护、精神疾病态度是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留守儿童、家属陪护及对精神疾病不包容的态度影响患者住院时间,不利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和康复。
孙科谢俊童永号李轶琛马筠
关键词:青少年住院时间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