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英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6篇护理
  • 4篇康复
  • 4篇关节
  • 4篇关节置换
  • 3篇置换术
  • 3篇疼痛
  • 3篇骨折
  • 2篇四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氧气
  • 1篇氧气疗法
  • 1篇药物护理
  • 1篇预治疗

机构

  • 8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8篇霍英
  • 4篇曾喜华
  • 4篇邓尔倚
  • 2篇戴海燕
  • 2篇黄丽蓉
  • 2篇梁丽萍
  • 2篇邱玉清
  • 1篇黄冰
  • 1篇蔡月嫦
  • 1篇程思琴
  • 1篇吴丽娇
  • 1篇韩青
  • 1篇张木春
  • 1篇何影
  • 1篇陈芳
  • 1篇陈晓君
  • 1篇何影
  • 1篇吴爵慧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智慧健康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1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3例和对照组105例,研究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只采用常规护理,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血栓栓塞程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8.58%,而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5.24%,两组比较,2值为7.7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程度轻度发生率为85.71%,中重度发生率为14.29%,而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程度轻度发生率为48.65%,中重度发生率为51.35%,两组比较,2值为7.82,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便易掌握,为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及减轻血栓栓塞程度开拓了一条新的预防途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戴海燕程思琴黄丽蓉霍英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非药物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术后疼痛时予以止痛治疗及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的疼痛评分及术后3d肢体肿胀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3d肢体肿胀轻度发生率为81.71%,中重度发生率为18.29%,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d肢体肿胀轻度发生率为60.53%,中重度发生率为39.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结论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地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肢体肿胀的程度,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戴海燕黄丽蓉霍英张鸣明
关键词:骨折疼痛肿胀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索疼痛控制护理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 76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77、9.960、19.565、33.827,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8±2.3)周短于对照组(16.5±2.6)周,护理满意度(94.3±6.2)分高于对照组(88.7±7.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采用疼痛控制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减轻疼痛感,建构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曾喜华邓尔倚梁丽萍霍英何影邱玉清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视觉模拟评分法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6
2014年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又称为急性意识障碍,是伴有注意力、感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和睡眠障碍的短暂性器质性脑综合征。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增加监测及护理难度、延长卧床时间,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延迟康复。因此了解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原因,对预防及护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韩青霍英黄冰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谵妄护理老年患者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40例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0例采用术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进行干预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与患者护理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以及导尿管拔除时间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2周、4周以及6周,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陈晓君吴丽娇金志华霍英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氧气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骨髓炎窦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氧气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骨髓炎窦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0年3月本科室骨髓炎窦道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氧气疗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氧气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是治疗骨髓炎窦道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提高骨髓炎窦道患者的疗效,缩短愈合时间。
邓尔倚吴爵慧梁丽萍曾喜华霍英陈芳
关键词:氧气疗法护理干预
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对四肢骨折病人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病人功能恢复选择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2例四肢骨折患者,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对实施基础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计36例,对实施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计36例.结果:观察组进行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计算依从性比例94.44%,计算康复效果比例91.67%,计算肢体未出现肿胀比例77.78%,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计算依从性比例77.77%,计算康复效果比例72.23%,计算肢体未出现肿胀比例47.22%,对比数据呈现P<0.05.结论:四肢骨折病人功能恢复选择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缓解疼痛,对于其功能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曾喜华邓尔倚霍英张木春邱玉清何影
关键词: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四肢骨折
评价疼痛管理SOP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疼痛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按需止痛方法 ,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管理SOP联合功能锻炼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疼痛控制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2、3、5、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的康复优秀率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达到90°所需时间为(4.86±0.79)d,首次下地所需时间为(6.46±0.16)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2±0.49)d和(11.10±0.5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疼痛管理SOP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患者膝关节屈曲90°及首次下地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邓尔倚曾喜华霍英张鸣明蔡月嫦
关键词:疼痛管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