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多态
  • 2篇蛋白
  • 2篇淀粉样
  • 2篇淀粉样蛋白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硬化
  • 2篇多态性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IL-1RA
  • 1篇蛋白酶
  • 1篇淀粉样Β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调控
  • 1篇凋亡调控基因
  • 1篇调控基因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6篇隋丹
  • 6篇王真奎
  • 4篇毕胜
  • 4篇王振峰
  • 3篇韩丽丽
  • 3篇姚丽芬
  • 3篇王雪婷
  • 2篇赵维纳
  • 2篇李毅
  • 2篇潘尚哈
  • 1篇郭艳芹
  • 1篇徐秀芝
  • 1篇巩凤超
  • 1篇任亚静
  • 1篇刘国军
  • 1篇钟华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元凋亡与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取16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患者光镜、电镜检查及TUNEL染色均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癫痫组患者光镜检查及TUNEL染色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但在电镜检查的3例标本中,1例有少量早期凋亡征象的神经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脑组织内Bcl-2蛋白无表达,癫痫组患者脑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01);Bax蛋白在癫痫组与对照组中均微弱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神经元凋亡部分参与了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形成,Bcl-2和Bax蛋白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
王真奎姚丽芬郭艳芹隋丹赵维纳李毅毕胜
关键词:癫痫颞叶BAXBCL-2
SCD-1在β淀粉样蛋白1-40诱导的巨噬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1-40对巨噬细胞活性、形态学的影响。研究Aβ诱导的巨噬细胞中是否有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ease-1,SCD...
姚丽芬隋丹王真奎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巨噬细胞
文献传递
白细胞介素-1α及IL-1RA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关系。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进行IL-1α和IL-1RA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IL-1α和IL-1RA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MS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α和IL-1RA基因多态性与MS易感性无相关性。
毕胜韩丽丽潘尚哈王雪婷王振峰隋丹王真奎赵维纳李毅任亚静刘国军巩凤超钟华
关键词:IL-1ΑIL-1RA多发性硬化基因多态性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及M THFR基因多态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37例VD患者的血浆总H cy水平,并与40例同龄对照组及4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比较,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M 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VD患者血浆总H cy水平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P<0.001)和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M THFR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T/T)型,杂合子(T/C)型,纯合子(C/C)型。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VD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和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毕胜潘尚哈隋丹王真奎王雪婷韩丽丽王振峰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基因半胱氨酸维生素B12
多发性硬化与白细胞介素-1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及IL-1β血清含量与东北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M S)的关系。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对54例M S患者的血清进行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IL-1β含量。结果IL-1β和IL-1RA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M S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β血清含量M S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与M S易感性可能无相关性。IL-1β可能在M S发病中起到促进作用,参与启动炎症过程和组织损伤。
韩丽丽王雪婷王振峰隋丹王真奎毕胜
关键词:IL-1ΒIL-1RA多发性硬化基因多态性
β-淀粉样蛋白对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组织蛋白酶B作用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形态学以及分泌组织蛋白酶B(CB)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鉴定;观察加入不同浓度溶解状态的Aβ1—40后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四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上清CB表达水平。结果将不同浓度新鲜Aβ1-40加于星形胶质细胞分别培养24h,各浓度Aβ1—40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影响(P〉0.05);随时间延长,经40~60μmol/L Aβ1-40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逐渐出现肿胀、坏死;经15、20、25μmol/L Aβ1—40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中检测到CB表达,随Aβ1—40浓度增高可见蛋白质显影增强且带形清晰。结论Aβ1—40可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并诱导其释放CB,提示Aβ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及其释放的CB可能在AD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姚丽芬王振峰徐秀芝王真奎隋丹
关键词:星形细胞淀粉样Β蛋白组织蛋白酶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