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巍
- 作品数:48 被引量:3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叙事护理在临床中践行的影响因素质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护士实施叙事护理的因素,为在临床工作中推进叙事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共纳入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凝练主题。结果影响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叙事护理的外部因素包括科室特点、科室人文氛围和沟通条件,内部因素包括人格特质、叙事能力和内在动机。结论可通过筛选重点培养对象参加系统培训,改善外部条件等方式促进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实施叙事护理。
- 郭楠闫巍张洁徐海红
- 关键词:护士
- 抗菌药致老年住院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抗菌药致老年住院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干部保健科108例应用抗菌药后继发真菌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分别有1~1...
- 闫巍
- 关键词:老年真菌抗菌药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门诊患者就诊状况和满意度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调查三级综合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门诊后患者的就诊原因、就医状况和疾病类型,了解实行分级诊疗、全科-专科门诊分流通道后患者的满意度状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就诊原因、知晓全科门诊途径、疾病类型、就诊次数和就诊的满意度。结果调查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50例,女性250例;患者年龄16~80岁,60岁以上占比例达74.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3.33%。就诊原因按从小到大比例依次为常规取药和检查、疑难共病诊治、健康咨询;知晓途经以医院分诊台分诊比例最高,达50.0%,其次为各种宣传渠道,即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学门诊。患者的复诊和经常就诊比例较高(41.7%和33.3%),总体满意率均很高,对医生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和就医环境的总体满意率分别达95.0%、96.7%和98.3%。疾病类型以各种慢性病、常见病为主(73.3%)。就诊意愿中以后可能还会来比例达78.3%。结论三级医院的全科医学门诊已经成为重要的就诊分流渠道,逐渐为就诊患者所认可,为常规慢性疾病和部分疑难性疾病患者的就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也成为高龄患者就医的重要选择。
- 张洪波杨兴华王杰萍闫巍吴薇
- 关键词:全科医学就医状况满意度
- 《2024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更新要点解读被引量:11
- 2024年
- 《2024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以下简称《GOLD 2024》)于2023-11-13重磅更新。总体来说,《GOLD 2024》与《2023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大致相同,但其内容更加精炼,并对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ISm)、肺过度充气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筛查、评估及戒烟等13个方面进行了扩充和新增。本文主要介绍《GOLD2024》各部分要点及重点更新内容。
- 王妍闫巍张昊天
- 关键词:疾病管理疾病预防
- 高龄患者吸入性肺炎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闫巍王全录
- 关键词:肺炎吸入性
- 全科医师面对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的应对策略被引量:17
- 2020年
- 老年患者常多病共存,用药种类繁多,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产生诸多危害,同时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本文总结了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的现状及多种危害,提出组建由药师参与的全科诊疗团队对老年共病患者实行综合评估,应用Beers标准及药物适宜性指数(MAI)为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全科医师应做好老年共病患者的社区随访工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监测用药的安全性,采用加强医疗照护、物理疗法等非药物措施减少多重用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闫巍陈雪丁静
- 关键词:共病现象全科医学全科医生
- 全科医师应加强自身人文素质培养以提高岗位胜任力被引量:6
- 2018年
- 通过所在的全科团队在临床工作中对一名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进行充分医患沟通,理解并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实行安宁和缓治疗,医患关系和谐。指出当前我国死亡教育存在空白,需要对国民加强死亡教育,正视死亡。对于老年危重患者,应根据疾病转归,在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前提下,实施安宁和缓治疗。全科医师在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非常重要,同时提出应对全科医师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其岗位胜任力。
- 闫巍张洪波王杰萍
- 关键词:全科医师人文关怀岗位胜任力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特征、潜在诊断方法及干预策略被引量:6
- 2023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在COPD发生的前期阶段,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Pre-COPD),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尚未明显受损,若此时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治,可有效降低COPD发病率。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介绍了Pre-COPD的概念演变过程,指出其特征为患者存在早期肺部异常,肺功能上表现为保留比值的肺功能减损,同时有肺结构性改变和/或生理异常,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危险因素及潜在诊断方法,同时指出其潜在干预策略(包括危险因素干预、肺康复及药物对症治疗等),这为Pre-COPD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干预提供了参考。
- 王妍闫巍柯楠
- 关键词:干预
- 关注肺健康,实现COPD防治关口前移
- 2025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被认为是世界各地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照护负担。慢阻肺所带来的沉重疾病负担,已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而广泛的诊断不足和误诊导致患者得不到治疗或治疗不当,更加剧了慢阻肺的防控形势。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目前认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尽早干预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努力方向,并且可以产生非常积极且显著的公共卫生影响。然而,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慢阻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当前慢阻肺的全球诊疗现状并不乐观。在我国,居民对慢阻肺的认知度低下,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技能掌握欠缺,严重影响了慢阻肺的早期规范化防治。本文叙述了我国慢阻肺防治现状,提出关注肺健康,对有慢性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及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实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时转诊,与三级综合医院呼吸专科医生协同,共同完成对其闭环管理,实现肺部健康,以期为慢阻肺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以及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干预提供参考并打开新的机会之窗。
- 王妍闫巍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肺功能Ⅱ级和Ⅲ级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 2023年
- 目的 评价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指南中肺功能Ⅱ级和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以及提高肺功能指标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全科医学科就诊的GOLDⅡ级和Ⅲ级COPD稳定期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最终分析有效数据94例(对照组2例退出试验),其中康复组48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2周的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改良英国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 MRC)、6分钟步行距离(6-min walking distance,6MW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dailyliving,ADL)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一秒率、最大自主通气量)、6MWD以及CAT、SGRQ、m MRC、HAMD、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经过12周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AT、SGRQ、m MRC、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康复组低于对照组,而6MWD、ADL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一秒率、最大自主通气量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康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康复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可显著缓解GOLDⅡ级和Ⅲ级COPD稳定期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周晓霞王杰萍闫巍景玉琼张淼淼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