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小芳

作品数:25 被引量:222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传染
  • 10篇传染病
  • 7篇法定传染
  • 7篇法定传染病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漏报
  • 3篇疫情
  • 3篇染病
  • 3篇网络直报
  • 3篇发病
  • 3篇法定
  • 3篇传染病漏报
  • 2篇猩红热
  • 2篇突发公共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机构

  • 25篇河南省疾病预...

作者

  • 25篇郭小芳
  • 20篇陈伟
  • 14篇赵晓静
  • 11篇陈正利
  • 8篇康锴
  • 8篇何景阳
  • 7篇马桂芳
  • 7篇申振元
  • 6篇陈益洲
  • 6篇张杰
  • 5篇杨改英
  • 5篇刘颖
  • 4篇轩水丽
  • 4篇杨文杰
  • 4篇李孟磊
  • 3篇郭万申
  • 1篇许汴利
  • 1篇陈建设
  • 1篇苏云普
  • 1篇李少芳

传媒

  • 7篇现代预防医学
  • 7篇河南预防医学...
  • 3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濮阳市手足口病发病与就诊情况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濮阳市手足口病例发病与就诊情况。方法对濮阳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1县1区,对所抽取的县区2009年3月23日~4月13日网络直报病例完全随机抽取病例106例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06例,华龙区22例、台前县84例;轻症105例、重症1例。发病年龄以0~2岁为多,病程为6d,病例以仅出疹为主,部分出现发热,发热和出疹关系主要为先发热后出疹,发病后一般于当日或隔日就诊,轻症主要有1次就诊经历,重症有2次及以上就诊经历。结论以轻症、仅出疹为主,低年龄儿童易发病;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足口病诊断及治疗的培训,是手足口病防治的关键。
郭小芳陈伟刘颖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就诊
ARIMA模型在河南省梅毒月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建立河南省梅毒月发病率预测模型,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河南省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梅毒月发病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依据BIC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数。利用最终模型预测2012年1月至5月梅毒月发病率,比较预测值和实际值,检验预测效果。结果 ARIMA(3,1,0)(0,0,1)12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及预测梅毒月发病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值非常接近,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梅毒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可用于预测梅毒的发病率趋势,为制定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陈伟陈正利李少芳郭小芳轩水丽何景阳
关键词:ARIMA模型梅毒发病率
河南省2005-2014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05-2014年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流行控制图法对2015年4~7月份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河南省2005-2014年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8662例,年均发病率为0.9217/10万;郑州市和濮阳市年均发病率在2.0000/10万以上;高发期集中在4-5月份和11月份~次年1月份;男女发病率比为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712,P〈0.001);幼托儿童和学生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5.43%;3-7岁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2.20%;预测2015年4-7月份猩红热发病呈现流行状态。结论河南省猩红热病例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应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以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陈伟赵晓静张杰康锴郭小芳
关键词:猩红热健康教育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为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和减少死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3月31日国家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中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性别、年龄、职业、基础疾病、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等因素进行卡方检验,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5),而年龄(χ^2=78.349,P<0.05)、职业(χ^2=34.150,P<0.05)、基础性疾病(χ^2=26.639,P<0.05)和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χ^2=9.464,P<0.05)会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4.143,95%CI:2.909~5.899)、基础性疾病(OR=1.598,95%CI:1.111~2.298)、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OR=1.206,95%CI:1.057~1.376)均能影响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和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具有相关性。
陈伟王盼盼郭小芳康锴杨改英李孟磊赵晓静杨文杰
关键词:重症影响因素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征及趋势,为下一步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河南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阳性检测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29日,河南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272例,阳性检测者136例,死亡22例(均为确诊病例),病死率为1.73%(22/1272)。其中重症和危重症占确诊病例的15.57%。疑似病例确诊率为19.31%(1082/5602)。发病呈现6个高峰,且峰值逐渐降低。重点防控地市为信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郑州市、商丘市,占全省确诊病例和阳性检测者的63.27%。波及全省147个县区(84.97%,147/173),596个乡镇街道(23.66%,596/2519)。主要集中在25~59岁(76.02%),人群普遍易感。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商业服务。早期以输入病例为主,2月2日疫情处于高平台期,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在复工复学、恢复生产活动中,仍存在暴发流行的风险,建议根据病例数、疾病严重程度、波及县区数等指标进行区域的风险等级划分,分级分类采取科学精准防控。
郭小芳王盼盼陈伟康锴杨改英李孟磊赵晓静杨文杰
关键词:流行病学
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掌握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并探索其季节性升高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直线回归对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583例,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男性报告发病9228例,发病率为18.91/10万,女性报告发病5355例,发病率为11.62/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887,P﹤0.05),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0~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为72.54/10万,农民报告发病数最高,占发病总数的41.08%;全年夏季高发,7、8月份达到高峰;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且降水量影响强度大于气温。结论细菌性痢疾是河南省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各地应根据其疫情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水平。
陈伟刘颖陈正利马桂芳郭小芳轩水丽何景阳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气象因素多元线性回归
河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正确评估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抽取56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21.04%,基层医疗机构漏报率相对较高;门诊和化验室的漏报率分别为16.31%和20.25%。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4.65%,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为伤寒(85.71%)、细菌性痢疾(25.51%)、布病(20.00%)和丙肝(19.54%)等;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31.78%,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90.00%)、其他感染性腹泻(30.99%)、流行性腮腺炎(30.65%)和手足口病(30.19%);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南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较为严重,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长期、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对临床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其传染病报告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陈伟陈正利陈益州马桂芳郭小芳申振元赵晓静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2009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下载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河南省手足口病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河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01 530例,发病率为107.68/10万,重症病例3932例,死亡46例,郑州市报告发病率最高,病例集中在4-6月,以散居儿童为主,0~3岁年龄组发病最多,主要由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感染引起。结论当前手足口病仍然是严重危害河南省小年龄组人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郭小芳刘颖陈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河南省2012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现况,为制定针对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抽取60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3.18%,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59%,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6,P=0.436);各类医疗机构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 2);门诊和住院部的漏报率分别为2.73%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7,P=0.387);全省总体及时报告率为95.95%,各类医疗机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 6);个案信息的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分别为91.84%、80.42%和83.68%,其中医院和卫生院的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5,P=0.000)。结论河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各地应采用各种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
陈伟赵晓静张杰陈正利郭小芳何景阳朱焕文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地理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地理流行特征,为下一步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制定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3月16日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Fisher确切概率和线性趋势检验,采用Arc GIS 10.3进行优化热点分析和IDW插值分析。结果河南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 273例,报告死亡22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信阳市(278例)、南阳市(156例)、郑州市(143例)、驻马店市(138例)和商丘市(92例),热点县区集中在信阳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东部县区。1月24日新增县区主要分布在与湖北接壤的信阳市和南阳市,1月25-27日新增县区主要分布在离湖北相对较远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发病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不同临床严重程度的死亡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103.410,P=0.001),且存在呈线性关系(Z=216.801,P=0.001,Pearson's R=0.413,P(Approx. Sig.)=0.001))结论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波及县区主要与1月23日前从湖北返乡人员有关,发病数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趋势。随着临床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相应升高。
陈伟王盼盼郭小芳康锴杨改英李孟磊赵晓静杨文杰
关键词:地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