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
- 作品数:2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肠杆菌临床株blaNDM-1基因的检测及其同源性研究
-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机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暴发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13年9月到2015年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10...
- 赵辉
- 关键词:肠杆菌耐药机制
- 文献传递
- 姜黄素和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背景: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临床中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的多药耐药,限制了化疗方案的应用。抗癌中草药和化疗药物的联合治疗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是天然的抗肿瘤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
- 赵辉
- 关键词:姜黄素紫杉醇前列腺癌药理作用
- 文献传递
- 热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评估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热消融后复发再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热消融是否能用于可手术的PTC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热消融治疗后再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外院行热消融治疗前均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20例穿刺病理为PTC,3例不除外PTC可能。15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根治术,7例患者因存在复发结节压迫症状,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结果再手术后石蜡病理示,56.52%(13/23)见癌细胞,43.47%(10/23)未查见癌细胞,30.43%(7/23)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例消融对侧发现新发甲状腺结节,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PTC。结论热消融治疗PTC无法彻底处理原发灶,达不到根治效果。对于可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不建议热消融治疗。
- 赵辉陈焕杰韦树建林湘峰张珂郑海涛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热消融再手术
- 山东省携带bla_(NDM-5)基因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调查山东省携带bla_(NDM-5)基因大肠埃希菌医院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3家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20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系统重新进行。PCR筛选携带bla_(NDM-5)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然后对菌株携带的其他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确认。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经扩增和测序确认,11株大肠埃希菌携带bla_(NDM-5)基因,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同时每株菌还携带多个其他耐药相关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显示以ST167型为主,共4株(36.4%,4/11),其他分别为ST617型2株(18.2%,2/11),ST46、ST453、ST448、ST6388和ST410型各1株。这11株大肠埃希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各不相同,没有呈现克隆聚集性。结论研究表明山东省3家医院都检测到携带bla_(NDM-5)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以ST167型为主,且脉冲场凝胶电泳没有呈现克隆聚集性,属于散发病例。经检索,携带bla_(NDM-5)基因的ST617、ST46、ST453、ST6388和ST410型大肠埃希菌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公共卫生部门有必要加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监控。
- 李宜雷赵辉贾楠董丹丹刘真真朱元祺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 产酸克雷伯菌新生儿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产酸克雷伯菌新生儿分离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3株耐碳青霉烯类产酸克雷伯菌是2013年9月-2013年12月分离于新生儿患者。菌株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梅里埃Vitek-2,经PCR扩增及产物测序确认其携带的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检测菌株间的同源性。基于PCR的质粒分型、质粒液相接合和Southern杂交分析质粒的特性。结果 3株产酸克雷伯菌除了对氨曲南敏感外,对目前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耐药。这3株供体菌(产酸克雷伯菌TJ11-TJ13)与受体菌(Escherichia coli J53Azi R)经液相接合获得接合子(TJC11-TJC13)。经检测,供体菌与其接合子均携带blaNDM-1、blaOXA-1、blaDHA-1、qnrB4和aac(6′)-Ib-cr耐药基因。3株产酸克雷伯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显示克隆聚集性,且都属于ST2型。质粒的S1核酸酶切、Southern杂交和PCR分型表明产酸克雷伯菌携带大小约100kb和275kb两个质粒,而接合子仅携带1个大小约275kb的质粒,且二者携带的blaNDM-1基因都位于275kb的IncHIB型质粒上。结论研究表明ST2型产酸克雷伯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是由于携带了blaNDM-1、blaOXA-1、blaDHA-1、qnrB4和aac(6′)-Ib-cr耐药基因,而且在新生儿中存在该克隆株的播散。经检索,这属于国内外文献首次报道。
- 李笃军冯渐焘刘真真刘入华贾楠陈海霞赵辉朱元祺
- 关键词:产酸克雷伯菌新生儿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伴基因新突变1例MDT讨论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总结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MEN-1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我院)收治的1例存在基因新突变的MEN-1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为1例73岁女性,以“腹痛、腹泻”4 d就诊于我院,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后,行胰腺、肾上腺、垂体核磁共振及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腹泻原因,同时将患者及其亲属外周血行MEN-1基因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女儿存在MEN-1基因第10号外显子c.1401位核苷酸胞嘧啶缺失,该变异导致p.E468R fs移码突变,确诊为MEN-1,对症保守治疗5 d后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出院后半个月死亡。结论MEN-1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漏诊,需警惕与MEN-1相关腺体出现的异常指标,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赵辉郑海涛韦树建林湘峰郭雅文张珂
- 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
-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干细胞CD44+/CD24-/low表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CD44+/CD24-/low表型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乳腺癌数据库中筛选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53例三阴性乳腺癌病人的石蜡标本,同时随机选取53例同时期相应临床分期的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病人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CD44、CD24染色,将CD44+/CD24-/low表型在两组病人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4+/CD24-/low(+)在TNBC组中为54.71%,明显高于NTNBC组(45.28)(P<0.05)。在TNBC组,临床病理分期Ⅲ期在 CD44+/CD24-/low(+)中有15例(28.30%),高于CD44+/CD24-/low(-)(9.43%)(P<0.05);局部复发率在CD44+/CD24-/low(+)和CD44+/CD24-/low(-)中分别为24.52%和5.66%(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98%和3.77%(P<0.05)。TNBC组中,CD44+/CD24-/low(+)5年OS(62.00%)、DFS(51.00%)均低于CD44+/CD24-/low(-)5年OS(80.00%)、DFS(75.0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CD24-/low的高表达可能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差有相关性。
- 张子彦江威苏天慧綦瑶徐静耿少卿刘诚聪颜政赵辉邹晓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
- 汉坦病毒的RT‑PCR定量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汉坦病毒的RT‑PCR定量检测方法,取汉坦病毒的S基因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和探针,取汉坦病毒以COS‑1细胞作为宿主细胞并提取RNA,对制备的cDNA产物的S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将PCR扩增产物连接至...
- 吴国才朱元祺赵辉
- 文献传递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期血清酶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的血清酶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对临床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流行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和发热期的分期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278-2008,共37例符合发热期患者作为患者组,且都是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30名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其一般资料与患者组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汉坦病毒Ig M抗体检测采用金标法。两组人员血清中酶含量和白细胞介素水平分别通过贝克曼生化仪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3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Ig M抗体全部阳性。与对照组ALT(20±7)U/L和CK(38±11)U/L比较,发热期患者ALT(62±13)U/L和CK(210±37)U/L显著升高(P<0.01),而AST、LDH和ALP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热期患者IL-2(107.4±12.1)pg/m L、IL-6(69.5±12.6)pg/m L、IL-8(72.3±10.2)pg/m L、IL-10(30.9±5.1)pg/m L表达与对照组IL-2(50.2±7.4)pg/m L、IL-6(37.4±9.6)pg/m L、IL-8(33.6±8.5)pg/m L、IL-10(14.5±4.8)pg/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L-5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怀疑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热期,检测血清中ALT、CK和人白细胞介素水平具有辅助临床诊断的价值。
- 于洋朱元祺侯芳赵辉吴国才
- 关键词:汉坦病毒抗体白细胞介素
- 携带blaKPC-2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儿童医院感染暴发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调查分析某儿童医院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和菌株间的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非重复9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系统。碳青霉烯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相关基因通过PCR扩增和产物测序确定。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及应用BioNumerics聚类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除了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外,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都耐药。在9株菌中,8株为ST11型,都携带blaKPC-2、blaCTX-M-65、blaSHV-12和blaTEM-1B耐药基因,且相互间脉冲场凝胶电泳聚类分析有92.8%-100%的相似度;另外1株为ST278型,仅携带blaKPC-2基因,与8株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聚类分析相似度为64.3%。结论携带blaKPC-2、blaCTX-M-65、blaSHV-12和blaTEM-1B基因的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克隆播散是引起患儿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经检索,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张会赵辉董丹丹刘真真贾楠朱元祺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儿童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