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金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藏南定日地区白垩纪中期地球化学异常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被引量:11
- 2002年
- 西藏南部定日地区在白垩纪中期为一套浅灰色—深灰色的陆源碎屑岩 (钙质页岩 )及碳酸盐岩 (泥灰岩及微晶灰岩 )的混积型沉积物 ,其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变化反映了古海洋发生的重大变革。δ13 C的同位素曲线变化具有明显的低—高—低旋回变化 ,δ13 C正偏与有机碳大量埋藏、海平面上升及缺氧事件密切相关。铀、钍、钾的含量变化及Th U比值的变化特征表明由海平面上升所形成的全球大洋缺氧的重要时期 ,由于有机物质及粘土矿物的增多 ,它们的含量均比标准平均值偏高。而87Sr 86Sr比值在该时期偏低 。
- 赵文金万晓樵
- 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海平面上升白垩纪中期
- 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时空分布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 2023年
- 扬子区志留纪晚期(罗德洛世—普里道利世)地层发育、划分对比及古地理和古环境特征,对于认识“广西运动”对华南地质作用的影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扬子区45条剖面进行实地考察或研究,开展了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的综合地层学研究,旨在揭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了志留纪晚期地层的划分对比,勾绘了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2个分布区——周缘沉积区和台地内部沉积区,含有7个沉积亚区。周缘区发育正常海湾,以正常浅海沉积和动物化石类群为特征;而内部区发育表现“分散”,实属相互连通的极浅的陆表非正常海,以极浅水、淡化海、无正常浅海动物化石、陆生植物化石发育为特征。经剖面解析和综合讨论后确认:扬子区志留系发育不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晚期到罗德洛世中晚期(约10 Myr)几乎空缺无沉积。上述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扬子上升的解译,并识别出4种表现型式。在大时间尺度上,扬子上升是扬子台地古生代地质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体上升运动(沉积间断长达~40—~150Myr)。以剖面研究为依据,本文提出广西运动最早发生和最先结束均在珠江区,较扬子区发生早大约10Myr,结束早大约4—5Myr;广西运动最后作用的时间点是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期。
- 王怿戎嘉余戎嘉余唐鹏赵文金
- 藏南定日地区Cenomanian/Turonian界线附近的生物古海洋事件被引量:11
- 2003年
- 藏南定日地区在白垩纪中期发育一套浅灰色 深灰色的以钙质页岩、泥灰岩及微晶灰岩为主的浅海陆棚相沉积 ,岩石中除含较高的粘土矿物及陆源石英矿物颗粒以外 ,还含有十分丰富的有孔虫化石。依据浮游有孔虫Helvetoglobotruncanapraehelvetica的首次出现将C T界线置于样品 992 2及 992 3之间 ,该界线位于Whiteinellaarchaeocretacea化石带之中。通过定量分析 ,该区有孔虫的丰度、分异度以及浮游与底栖有孔虫比率、具旋脊与不具旋脊有孔虫的比率等指标在剖面纵向上表现出 3个明显的演化阶段 ,即Rotaliporacushmani带上部、W .archaeocre tacea带及H .helvetica带下部 ,有孔虫动物群的变化特征完整地记录了C T界线附近古海洋事件的全过程。该次事件中 ,碳稳定同位素δ1 3 C值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变化———正向偏移 ,元素地球化学U、Th及K的丰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 ,其丰度值均比标准平均值偏高。所有这些特征均是在全球洋脊迅速扩张这一背景下海平面发生剧烈变化的结果。
- 赵文金万晓樵
- 关键词:白垩纪有孔虫化石浮游有孔虫元素地球化学
- 中国志留纪鱼化石及含鱼地层对比研究综述被引量:31
- 2014年
- 中国志留纪的鱼类化石具有特征独特、门类齐全、产出地点及层位多、出现时代早等特点,这些化石材料不仅为探讨颌的起源、有颌类冠群的起源与早期分化、硬骨鱼类的起源、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等演化生物学课题提供了关键资料,而且为中国志留纪含鱼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些重要地质界线的确定等地层学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文中总结了11个各具特色的中国志留纪鱼类化石组合,包括温塘组合与塔塔埃尔塔格组合(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坟头组合与依木干他乌组合(特列奇中期)、茅山组合(特列奇晚期)、庙沟组合(温洛克世侯墨期)、扬子组合与克兹尔塔格组合(罗德洛世卢德福特早—中期)、红庙组合(卢德福特晚期)、廖角山组合与羊路沟组合(普里道利世),据此证实了志留纪的浅水海相红层在华南扬子地区主要有3个层位——特列奇阶下部(下红层)、特列奇阶上部(上红层)和卢德福特阶中下部(罗德洛统红层),讨论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发育的一套古生代含鱼化石红色岩系的划分、对比与时代归属,并对基于鱼类化石组合辅以化学地层学手段在华南不同相区开展的志留系-泥盆系界线研究做了综述。
- 赵文金朱敏
- 关键词:鱼化石志留纪
- 追寻志留纪古鱼之旅
- 2010年
- 最近几年,我经常在云南的曲靖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考察。由于泥盆系中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门类齐全、原始类群种类多、在鱼类尤其是肉鳍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中意义重大。2007年以前,我的考察重点都是这里的泥盆系、特别是下泥盆统,主要考察并发掘其中的鱼类化石。
- 赵文金
- 关键词:志留纪野外地质考察脊椎动物原始类群
-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晚白垩世Cenomanian-Turonian集群灭绝事件后有孔虫动物群的复苏被引量:9
- 2001年
-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Cenomanian Turonian界线附近发生过一次与大洋缺氧事件有关的集群灭绝事件。其后 ,随着海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逐渐增加 ,海洋中微体古生物 ,尤其是有孔虫逐渐得到了恢复以至繁盛。从Turoni an早期至Santonian晚期 ,有孔虫动物群的复苏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 :残存期、复苏期及辐射期 。
- 赵文金万晓樵
- 关键词:有孔虫动物群生物复苏晚白垩世
- 云南曲靖刘家冲剖面关底组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云南曲靖地区的关底组产出世界闻名的潇湘脊椎动物群(Xiaoxiang Vertebate Fauna),但其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有争议,特别是其下部地层的划分及时代归属争议最大。通过在曲靖城南以关底组下段地层为主的刘家冲剖面上开展详细的野外及室内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工作,文章厘清了该剖面上的志留纪地层,并依据采自数个层位样品中丰富的鱼类微体化石材料探讨了关底组下部的地质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刘家冲剖面上出露的志留纪地层根据岩性变化特征可划分为关底组Ⅰ段(岳家山段)、Ⅱ段(崇家湾段)和Ⅲ段(彩莲段);Ⅰ段的下部以浅黄色、浅黄绿色含砾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未见化石,而上部以深灰色、灰黑色页岩为主,含少量腕足类Lingula sp.及双壳类;Ⅱ段则以灰绿色、暗紫红色页岩互层、并夹薄层状灰岩为主,从下往上灰岩夹层逐渐增多,含丰富的腕足类、海百合茎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及鱼类微体化石;在关底组Ⅲ段地层中首次发现的鱼类微体化石多样性高,门类比较齐全,包括无颌类、盾皮鱼类、棘鱼类和硬骨鱼类四大早期脊椎动物类群,从鱼群组成面貌上看隶属于潇湘脊椎动物群扬子鱼类组合(Yangtze Fish Assemblage)。笔者主要依据对其中棘鱼类的全球对比分析研究,并在结合牙形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研究进展及新认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关底组下部Ⅰ段及Ⅱ段的地质时代。关底组Ⅱ段的时代应为志留纪罗德洛世高斯特晚期(late Gorstian,Ludlow),关底组Ⅰ段含砾岩层之上、含盾皮鱼类“王氏鱼”(Wangolepis)的地层,则应归入罗德洛世高斯特早期(early Gorstian,Ludlow),而在该剖面上尚未发现鱼类化石的关底组Ⅰ段下部,目前还不能确定全部归入高斯特阶(Gorstian),有可能会下延到温洛克统(Wenlock)之中。文章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中国志留纪生物地层的�
- 王建华赵文金朱敏朱敏朱敏张娜彭礼健李强
- 滇东志留系-泥盆系界线与肺鱼-四足动物分歧点的最小时间约束被引量:5
- 2021年
- 志留纪-泥盆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见证了肉鳍鱼类的起源与陆生维管植物的兴起.滇东志留系-泥盆系界线(SDB)准确位置的确定既具有全球地层对比意义,又直接影响肺鱼-四足动物分歧点的最小与最大时间约束的估算.文章在滇东宜良大河连续的SDB层序中获得了δ^(13)C_(org)、δ^(13)C_(carb)和TOC的数值和变化曲线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玉龙寺组上部和西山村组下部的δ^(13)C_(org)值有明显的正向偏移,在西山村组最下部样品YD-25中显现δ^(13)C_(org)的峰值(-20.0‰),再现了全球志留系最上部至泥盆系最下部δ^(13)C_(org)的变化趋势.δ^(13)C_(org)在大河剖面上跨越SDB的这种变化特征与在捷克布拉格盆地克隆克GSSP附近Klonk-1钻孔SDB地层层序中的变化趋势十分类似.因此,文章将大河地区的SDB置于西山村组最下部样品YD-17和YD-18之间,曲靖地区西山村组下部早泥盆世花鳞鱼类副花鳞鱼(Parathelodus)的新发现佐证了这一观点.大河地区SDB的确定以及滇东地区已有的古生物资料和生物地层化石带的建立,为厘清滇东含鱼地层的地质时代提供了关键资料.滇东西山村组(泥盆纪洛赫考夫期)中最早的扇鳍鱼类杨氏鱼(Youngolepis)和关底组(志留纪卢德福特期)中最早的肉鳍鱼干群斑鳞鱼(Psarolepis)表明,肺鱼类和四足动物的分异发生在426.5~416.0Ma.
- 赵文金张晓林贾国东贾国东朱敏
- 云南文山早泥盆世盔甲鱼类的新发现被引量:7
- 2002年
- 描述了采自云南东南部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下部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纸厂文山鱼(Wenshampis zhichangsis gen.et sp.nov.),同时修订了两个盔甲鱼类的旧属、旧种──长吻三歧鱼(Sanqiapis rostrata)及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longicornis)。迄今为止,长吻三歧鱼仅在四川江油雁门坝的平驿铺组中部发现并记述过,长角大窗鱼也仅有一件采自云南广南坡松冲组中的正型标本,而纸厂文山鱼为滇东南文山地区首次记述的多鳃鱼类新属种,它与滇东北昭通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中的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is janvieri)最为相似。此次这三个盔甲鱼类属种在滇东南文山地区的发现,为该区下泥盆统的横向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方面的证据。
- 赵文金朱敏贾连涛
- 关键词:下泥盆统古鱼类
- 西秦岭地区志留/泥盆系过渡带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组合序列(英文)被引量:7
- 2012年
- 西秦岭是开展华南板块志留/泥盆系界线层序研究的一个重要地区。该区普通沟剖面中的志留/泥盆系过渡带包括羊路沟组上部和下普通沟组下部,产丰富的鱼类微体化石,包括花鳞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及盾皮鱼类。这些化石构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鱼类微体化石组合:羊路沟组合和下普通沟组合。通过与波罗的海等地区鱼类微体化石带的对比,羊路沟和下普通沟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晚期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早期。西秦岭地区志留/泥盆系过渡带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组合序列的研究,为该区志留/泥盆系界线的精确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证据。
- 赵文金王念忠朱敏贾连涛
- 关键词:志留系泥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