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稚新

作品数:52 被引量:48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学

主题

  • 11篇页岩
  • 10篇油页岩
  • 9篇油砂
  • 5篇能源
  • 4篇油气
  • 4篇主车
  • 4篇控制器
  • 4篇共享
  • 4篇共享服务
  • 4篇干馏
  • 4篇出油率
  • 3篇页岩油
  • 3篇油砂分离
  • 3篇石墨
  • 3篇石墨烯
  • 3篇提油
  • 3篇采收率
  • 3篇储氢
  • 2篇电动
  • 2篇电动汽车

机构

  • 46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辽宁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6篇葛稚新
  • 38篇郑德温
  • 22篇方朝合
  • 17篇张茜
  • 16篇王红岩
  • 10篇李小龙
  • 10篇姚建军
  • 8篇薛华庆
  • 7篇许修强
  • 7篇张福东
  • 5篇王义凤
  • 5篇刘洪林
  • 4篇陈建军
  • 4篇曹祖宾
  • 3篇曾博
  • 3篇崔思华
  • 3篇刘德勋
  • 2篇董大忠
  • 2篇刘卫红
  • 2篇肖红平

传媒

  • 3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化工科技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国际石油经济
  • 1篇小说月刊(下...
  • 1篇辽宁化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科普创作评论
  • 1篇中加重油和油...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油砂水洗分离技术研究被引量:31
2008年
用YSFL系列油砂水洗分离剂进行新疆沥青砂的水洗分离,综合考察水洗剂质量分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剂砂比等因素对油砂分离的影响,比较YSFL系列水洗分离剂配方对油砂沥青的水洗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水洗分离剂质量分数(5%)、适宜的加热温度(90℃)、适当的加热时间(20 m in)和剂砂质量比(2∶1)的条件下,YSFL-3油砂分离剂可以将油砂沥青中的沥青与石英砂实现较好的分离,油砂出油率可达94%以上.分离后的水性试剂可循环利用,对环境无污染.
许修强郑德温曹祖宾王红岩葛稚新
关键词:油砂出油率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引量:255
2021年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是人类发展的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治、资源、技术、市场、能源结构等诸多挑战。提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其中碳替代将是碳中和的中坚力量。新能源已经成为第3次能源转换的主角,未来将成为碳中和的主导。目前,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氢能等是新能源的主力军,助力电力部门实现低碳排放;"绿氢"是新能源的后备军,助力工业与交通等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人工碳转化技术是连接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桥梁,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预测2030年中国碳达峰的峰值约110×10^(8) t。按照高、中、低3种情景预测2060年中国碳排放将分别降至22×10^(8),33×10^(8),44×10^(8)t。针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提出7项实施建议。构建中国新的"三小一大"能源结构,推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自主"战略。
邹才能熊波薛华庆郑德温葛稚新王影蒋璐阳潘松圻吴松涛
关键词:新能源黑碳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
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石油公司的建议被引量:8
2020年
储能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北美、欧洲各国为了促进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订并实施了许多鼓励性政策和补贴。中国储能领域的技术、市场、政策、立法、标准、监管等产业基本要素尚不成熟,如何促进国内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储能产品与服务将全面覆盖交通、建筑和工业三大用能领域,电化学储能技术将成为主流储能技术,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能源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企业的基本配置,与储能相结合的电力将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之一。目前,储能产业集中度不高,基础与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大型能源企业需要做好前瞻布局,把握产业全局、引领市场方向,注重储能技术储备,适时开发超大规模化学储能技术,承担起可再生能源时代能源安全保障任务。
葛稚新杨艳刘人和金旭
关键词:储能技术化学储能
微波干馏方法是开发页岩油的有效手段被引量:9
2012年
目前在国内外的油页岩开发技术中,利用微波对油页岩进行干馏的方法逐渐受到了重视,微波干馏法已应用于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当中。为考察微波干馏与常规干馏这两种方法对页岩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我国桦甸、抚顺、农安、达连河4个地区的油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分析、模拟蒸馏、催化加氢等手段,对比分析了上述两种干馏方式的加工效果。结果发现:微波干馏法所得产物中油含量略低,而气体损失量相对略高,水及半焦产量也低于常规干馏法;但微波干馏页岩油比常规干馏页岩油烃类含量更高,而硫、氮含量低,同时轻组分含量更高,加氢效果也较理想。结论认为:微波干馏法加工的油页岩产品性质较优,该方法是油页岩开发的有效手段。
李小龙郑德温方朝合葛稚新
关键词:油页岩模拟蒸馏硫含量氮含量
一种SiOC阻氢膜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iOC阻氢膜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SiOC阻氢膜是以贵金属Pt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催化聚甲基氢硅氧烷及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原料进行低温交联固化反应后而得。本发明所提供的SiOC阻氢膜为一种均匀无...
郑德温熊波张茜王善宇葛稚新刘人和金旭苗盛
客舱、客舱控制器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舱、客舱控制器及其工作方法,其中,客舱应用于分体式电动汽车,该客舱包括:座位;动力智能舱,动力智能舱内设置有客舱动力电池和客舱控制器;客舱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的主车共享请求,将主车共享请求发送至一调度装置...
葛稚新张茜郑德温苗盛王善宇
文献传递
富铋溴氧化物、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铋溴氧化物、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富铋溴氧化物、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80‑98份富铋溴氧化物、1‑10份聚苯胺、1‑5份氧化石墨烯。该催化剂...
郑德温张福东张茜葛稚新王善宇苗盛陈建军
一种复合型油砂提油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油砂提油剂;各组份质量百分比为:磷酸钠0.1~6%;磺酸钠0.3~2.5%;硅酸钠0.1~5%;碳酸氢钠1~8%;氯化钠0.05~3.5%;聚丙烯酰胺0.05~1.5%;山梨糖醇油酸酯0.05~0.8...
葛稚新郑德温王红岩许修强
文献传递
壳牌ICP技术现场试验被引量:5
2010年
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成为开发中深层油页岩的关键技术,目前,壳牌ICP技术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并且开展了现场试验,本文着重试验场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特征、地层构成、资源储量和ICP冷冻墙技术及加热工艺进行了阐述。
方朝合郑德温葛稚新
富铋溴氧化物、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铋溴氧化物、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富铋溴氧化物、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80‑98份富铋溴氧化物、1‑10份聚苯胺、1‑5份氧化石墨烯。该催化剂...
郑德温张福东张茜葛稚新 王善宇 苗盛陈建军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