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惠康

作品数:43 被引量:436H指数:1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废水
  • 11篇催化
  • 9篇水处理
  • 9篇降解
  • 7篇电催化
  • 7篇电化学
  • 7篇电极
  • 7篇污染
  • 7篇污染物
  • 6篇湿式
  • 6篇湿式氧化
  • 6篇苯酚
  • 5篇电催化氧化
  • 5篇粒子电极
  • 5篇催化湿式氧化
  • 5篇催化氧化
  • 4篇电化学氧化
  • 4篇三维电场
  • 4篇化学氧化
  • 4篇教学

机构

  • 36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同济规划...

作者

  • 36篇胡惠康
  • 16篇赵国华
  • 13篇李光明
  • 10篇王华
  • 6篇张芳
  • 5篇盛怡
  • 4篇朱仲良
  • 4篇李楹
  • 4篇张芳
  • 4篇陈文召
  • 3篇高廷耀
  • 3篇肖小娥
  • 3篇李宏旭
  • 2篇祁源
  • 2篇阮星
  • 2篇黄翔峰
  • 2篇徐竟成
  • 2篇许新华
  • 2篇陈龙武
  • 2篇米小娟

传媒

  • 5篇工业水处理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上海市化学化...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析氧电位长寿命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析氧电位长寿命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锡锑铈铕复合氧化物纳米电极及制备方法。由钛金属片表面负载锡、锑、铈、铕纳米复合氧化物修饰层组成。用溶胶-凝胶方法并结合程序升温氧化焙烧工艺进行制备。将100gS...
赵国华胡惠康李楹刘梅川李宏旭
文献传递
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被引量:19
2005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恒电位计时电流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苯酚在电化学氧化降解中经历了苯二酚、苯醌的形成和进一步被氧化的过程,苯二酚在反应过程中的积累很少,迅速氧化为苯醌,而醌类中间产物则较难进一步氧化,在反应过程中积累的浓度较高.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有不同的电化学氧化反应途径,在低于金刚石膜电极析氧电位下,发生单纯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在高于金刚石膜电极析氧电位下,间接电化学氧化和直接电化学氧化将同时发生作用.
赵国华李明利祁源胡惠康
关键词:金刚石膜电极苯酚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
分子筛纳米孔道中客体粒子的电化学行为
2004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2+、金属络合离子[Fe(CN)6]3-在NaY分子筛纳米孔道中的电化学行为,并进一步了解了分子筛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2+占据分子筛笼孔的不同位置时,呈现出不同的还原特性,且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会发生位置的迁移;络合铁离子经离子交换进入NaY分子筛孔道后,可能与分子筛骨架上的羟基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Fe(ZOH)m(CN)6-m]n-主客体络合结构,其电化学行为表现出多对氧化还原峰.
赵国华李楹胡惠康
关键词:主客体相互作用循环伏安法
高浓度臭氧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被引量:21
2002年
在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臭氧产生和应用的文献基础上 ,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 ,从臭氧产生的机理出发 ,阐述了获得高浓度臭氧的技术关键 ,以期提高臭氧的产量和浓度 。
赵国华谢栋耿政松胡惠康施宪法葛自良
关键词:臭氧污水处理
Mn-Sn-Sb/γ-Al_2O_3粒子电极对苯酚的降解特性被引量:19
2006年
研制了复合氧化物负载型Mn-Sn-Sb/γ-Al2O3粒子电极并填充于主阴阳极之间,实现了三维电催化氧化反应,并采用XRD、SEM对粒子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粒子电极对目标污染物苯酚显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加粒子电极的二维电解时苯酚的降解率为55·6%,而三维电催化氧化过程中降解率为90·8%,大大提高了苯酚去除效果·研究苯酚降解的动力学规律表明,苯酚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利用GC-MS分析了苯酚降解主要中间产物为异丁酸、丙二酸、对苯醌、丁烯酸、乙二酸、顺丁烯二酸、丁二酸、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等,并据此推测了苯酚电催化氧化的可能反应途径.
张芳李光明张志刚胡惠康盛怡
关键词:电催化氧化粒子电极苯酚
纳米铂微粒修饰电极上甲醛电催化氧化的电位振荡和电流振荡
2008年
通过阴极还原-阳极氧化法制备了钛基纳米铂微粒修饰电极,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分布于钛基体表面的氧化钛膜三维网状孔道中的纳米铂微粒具有高度分散状态.采用多种电化学手段在该电极上不仅观察到甲醛在恒电流条件下产生的电位振荡,而且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两种条件下均观察到强烈的电流振荡,这进一步证明高度分散的纳米铂微粒使电极的催化活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甲醛及其毒化中间产物的电催化氧化过程,从而有利于电极上电化学振荡的产生.研究结果还表明,甲醛底物浓度、硫酸介质浓度、恒电位或恒电流大小等多种因素对振荡强度、范围或类型会产生规律性的影响.
唐轶婷赵国华陈蕊耿榕胡惠康
关键词:电化学振荡甲醛
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表面电化学共沉积-共溶出模型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Ag+、Cu2+、Pb2+、Sn2+、Cd2+等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在掺硼金刚石(BDD)表面双金属共沉积-共溶出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膜表面的共沉积-共溶出模型是由金属本身的析出电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离子和溶液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微分阳极溶出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电极上的共沉积-共溶出过程表现出金属1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金属合金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络合物形成-金属2溶出等四种模型.
童希立赵国华肖小娥胡惠康
关键词:双金属
两维紫外吸收光谱解析有机污染物降解动力学过程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解析降解反应过程中测得的两维紫外吸收光谱 ,可较简便地获得有关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等动力学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 ,苯酚在Ti SnO2 +Sb2 O3电极上的电催化降解反应是按串连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的 ,降解中必须经历有紫外吸收的芳香中间体生成过程 .中间产物的产生和进一步氧化分解的速率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降解效率 .
赵国华朱仲良胡惠康高廷耀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电催化降解苯酚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苯酚废水的Mn-Sn-Sb/γ-Al_2O_3粒子电极研制被引量:30
2006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Sn/Sb比的γ-Al2O3负载型粒子电极,以苯酚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粒子电极的催化活性,并用BET表面积、SEM和XRD等手段,对粒子电极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及物相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在Sn和Sb含量相同的情况下,Mn与Sn的摩尔比为2∶1时催化活性最高,其催化活性远远高于某化学物理所提供的Ru/TiO2粒子电极.所制粒子电极不仅具有相当高的电催化活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催化性能稳定,经5次反复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的流失是粒子电极失活的主要原因,催化剂表面积炭也可能是粒子电极失活的原因之一.
张芳李光明盛怡胡惠康王华
关键词:电催化氧化粒子电极苯酚
TiO_2光催化实验研究技术被引量:11
2003年
提供光催化反应实验研究的实验装置及技术,依此可获得光催化降解率、反应级数、光催化反应速率常数以及活化能等一系列非常有用的动力学参数。还可依此为基础设计出新颖、实用的教学实验。
陈龙武冯颖甘礼华胡惠康盛闻超王玉栋
关键词:光催化活性二氧化钛教学实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