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博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科研基金军队指令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耳蜗
  • 6篇耳蜗微循环
  • 5篇微循环
  • 5篇耳聋
  • 4篇内耳
  • 3篇噪声
  • 3篇听觉
  • 3篇豚鼠耳蜗
  • 3篇细胞
  • 3篇毛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血流
  • 2篇噪声性
  • 2篇中耳
  • 2篇中耳粘连
  • 2篇听觉生理
  • 2篇听力损失
  • 2篇突发性耳聋
  • 2篇强噪声
  • 2篇淋巴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胡博华
  • 9篇姜泗长
  • 5篇郭维
  • 4篇顾瑞
  • 4篇王沛英
  • 3篇杨卫平
  • 3篇方耀云
  • 3篇翟所强
  • 2篇黄德亮
  • 2篇顾瑞
  • 2篇邹艺辉
  • 2篇胡吟燕
  • 1篇李玉
  • 1篇江平
  • 1篇于宁
  • 1篇于黎明
  • 1篇仇春燕
  • 1篇李兴启
  • 1篇汪磊
  • 1篇王佩英

传媒

  • 7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国外医学(耳...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海军总医院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噪声引起的耳蜗毛细胞核形态学变化被引量:7
2002年
为定量观察噪声引起的耳蜗毛细胞核形态学变化 ,将豚鼠暴露于 115dBSPL的 4kHz窄带噪声 4h。 14天后解剖取耳蜗 ,应用细胞核DNA染料Hoechst 3334 2标记毛细胞核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核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 ,毛细胞核同时出现的 3种形态学改变 :核肿胀、核固缩和核消失 ,其中核肿胀细胞数目多于核消失 ,核固缩较为少见。爆震后毛细胞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非同步的病理变化过程 ,存在较多核肿胀的毛细胞。提示 ,此期耳蜗可能仍存在大量可逆变化的受损毛细胞。
杨卫平郭维胡博华胡吟燕王沛英杨伟炎
关键词:耳蜗毛细胞细胞核噪声形态学
实验性膜迷路积水耳蜗微循环的观察被引量:10
1994年
阻塞豚鼠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造成实验性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分别观察积水后1、2、3个月耳蜗第三回外侧壁微循环改变,测定螺旋韧带血管(SLV)及血管纹血管(SVV)的管径及流速。发现积水三个阶段中,SLV管径平均缩小0.80μm、0.87μm、1.21μm(P<0.05),流速分别下降100.8μm/s、141.0μm/s、136.0μm/s(P<0.05)。SVV管径至积水3个月扩张才有显著性,平均扩张0.93μm,但SVV管径有随积水时间延长而扩张增大趋势(P<0.05)。SVV流速与对照耳比虽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膜迷路积水后SLV及SVV均受影响,SLV变化明显。对引起这种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周成勇张素珍胡博华
关键词:迷路微循环血管纹内耳眩晕症
纤维连接蛋白在中耳粘连形成中的作用
2002年
为了解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在中耳粘连形成中的作用 ,采用新的火棉胶切片抗原恢复技术及超敏感的生物素 链霉卵白素法 (supersensitivebiotin streptavidin ,SSBSA)检测了粘连中耳在不同期Fn的含量。对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下定性分析 :在中耳粘连各期Fn含量以阳性和强阳性为主 ,而正常组以阴性和弱阳性为主 ;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 :正常组、纤维粘连期、细胞反应期、肉芽期、渗出期Fn含量吸光度 (A)值分别为(17 43±2 91)、(4 4 2 7± 4 5 0 )、(32 2 7± 8 33)、(2 8 91± 7 6 4)、(35 17± 14 2 8) ,正常组与粘连各期间有差异 (P <0 0 5 ) ,粘连各期间差异不明显 (P >0 0 5 )。提示Fn参与了中耳粘连的形成 ,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粘连的始动物质———凝胶基质的形成。
邹艺辉黄德亮翟所强胡博华方耀云
关键词:纤连蛋白类中耳粘连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豚鼠耳蜗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技术的改进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介绍应用改进的微渗透压泵进行豚鼠耳蜗慢性灌注的方法。方法:将微渗透压泵埋置于 8 只豚鼠背部,经固定于耳蜗底回鼓阶内的改良微导管将人工外淋巴液缓慢注入内耳,观察豚鼠耳蜗对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人工外淋巴液的反应。结果:动物术后 14 d 脑干诱发电反应阈值(ABR)无明显的变化,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及毛细胞未见损伤。结论:改进后的微渗透压泵耳蜗灌流技术完善了内耳慢性给药的实验方法。
杨卫平胡博华王佩英郭维姜泗长
关键词:耳蜗局部灌注
耳蜗毛细胞核荧光染色计数法被引量:7
1999年
胡博华郭维王沛英
内耳氧、血等物质供应对内淋巴电位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氧、血和其它营养物质对内淋巴电位(EP)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这种研究,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了EP的起源和在听觉生理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为认识某些内耳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胡博华姜泗长顾瑞
关键词:内耳内淋巴电位耳蜗
耳蜗微循环的观察方法被引量:1
1990年
耳蜗微循环在听觉生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探索某些内耳疾病的发病原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耳蜗微循环常用的观察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长处和不足,并简述了一些方法的原理。
胡博华姜泗长顾瑞
关键词:耳蜗微循环听觉生理内耳疾病
水杨酸钠对噪声性听力损失影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观察水杨酸钠能否减轻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方法 将 3 6只健康且耳廓反射正常的花色豚鼠随机分为水杨酸钠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水杨酸钠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采用 10 5dBSPL的 4kHz窄带噪声下暴露 2h ,连续 5d。水杨酸钠给药为每天 0 5g/kg体重连续10d。由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 ,连续测试其阈值 ;而后取动物双侧耳蜗荧光染色后光镜下行毛细胞计数和形态学观察。结果 ABR阈值测试显示 ,实验组动物在噪声暴露结束后 2 4h的听力略好于对照组 ;形态学观察表明 ,实验组细胞核异常数据低于对照组。
于宁李兴启胡博华姜泗长
关键词:水杨酸钠听觉丧失噪声性噪声
耳蜗外侧壁微区微循环损伤对耳蜗内淋巴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为了解某些内耳疾病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区域频率听力下降与耳蜗局部血流改变的关系,采用光化学方法造成耳蜗外侧壁微区微循环血管损伤,应用活体耳蜗微循环与内淋巴电位(EP)同时观察记录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损伤面积的微循环改变对内淋巴电位的影响。实验应用血卟啉单甲醚作为光敏剂,超高压汞灯作为激发光。实验发现相对较小面积的耳蜗外侧壁微循环损伤组(0.2mm×0.4mm)EP无明显变化;相对较大面积的损伤组(0.2mm×0.8mm)EP轻度下降,但这种下降与正常对照组EP变化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EP虽产生于血管纹,但小面积血管纹微循环损伤不引起EP的明显变化,说明耳蜗局部代偿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内耳功能。
胡博华姜泗长
关键词:耳蜗微循环电位测定法光化学神经性耳聋
伞形耳塞对炮兵听力的防护作用
1989年
爆震性耳聋是军队中的耳科常见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若采用耳防护器,使战位人员听力不受损害,无疑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现将警三师炮团战位人员佩戴伞形耳塞对听力防护作用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1.炮为152榴弹炮,2号装药,均在外炮场发射,7发炮弹,每发间隔1分钟,距炮口8.5M处冲击波压力峰值192.0dB(SPL)。
翟所强王沛英陈雷胡博华石勇兵李玉贾金平顾瑞
关键词:爆震性耳聋场发射电测听检查听力损失鼓膜穿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