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紫云

作品数:50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妊娠
  • 7篇宫内
  • 6篇外周
  • 6篇外周血
  • 6篇免疫
  • 6篇病毒
  • 5篇单个核细胞
  • 5篇蛋白
  • 5篇乙肝
  • 5篇胎盘
  • 5篇外周血单个核
  • 5篇外周血单个核...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5篇核细胞
  • 4篇血清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机构

  • 32篇陕西省人民医...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42篇石紫云
  • 11篇岳亚飞
  • 8篇王爱玲
  • 8篇李淑红
  • 6篇张雅
  • 5篇于翠革
  • 5篇袁晓华
  • 4篇胡盈
  • 4篇归巧娣
  • 3篇白桂芹
  • 3篇张润驹
  • 3篇马婷
  • 3篇陈航
  • 3篇白润芳
  • 3篇石磊
  • 3篇黄剑峰
  • 3篇王亚琴
  • 2篇李虹
  • 2篇张莉莉
  • 2篇折开娥

传媒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妇...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酸肌酸钠治疗胎儿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治疗胎儿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3例出现胎儿窘迫综合征的产妇,分成了对照组(113例)和治疗组(100例)。治疗组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通过胎心监测和Apgar评分评估方法有效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测。结果 (1)治疗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为(9.4±0.6)分、(10.1±0.2)分、(10.1±0.1)分,而对照组的上述评分分为别(6.1±3.3)分、(6.7±2.8)分、(8.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后10 min后,治疗组胎心监护数据为(128.9±5.1)次/min,显著优于对照组(107.8±2.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治疗胎儿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促进胎儿能量代谢,缓解胎儿酸中毒情况,值得推广。
王亚琴张雅石紫云胡盈李秋敏袁峰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胎心监测APGAR评分
不同方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阳性孕妇宫内传播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案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以便选择有效且经济的阻断方案。方法:选择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HBV-DNA)阳性孕妇132例,随机分为A组27例于孕20,24,28,32,36,38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U;B组38例于孕28,32,36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400 U;C组45例于孕28,32,36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U;对照组22例孕期不进行干预。所有132例新生儿进行HBIG和HBVac的联合免疫。观察7月龄时,婴儿的血清HBV-M和HBV-DNA,比较各组宫内感染率。结果:A组2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7.4%;B组3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7.9%;C组5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11.1%。对照组8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36.4%。A,B,C 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使用HBIG阻断HBV宫内感染安全有效,在血清HBsAg,HBV-DNA阳性孕妇群中,选择孕晚期每月注射200 IU可达到与同等剂量分6次注射和高剂量分3次注射相同的效果。从而推断,低剂量分3次注射有效且最经济。
石紫云王亚琴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宫内传播
HIF-1α/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了30例人工流产和30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HIF-1α和VEGF的表达。分别在缺氧(1%O2、5%CO2和94%N2)和常氧(20%O2、5%CO2和75%N2)条件下培养HTR8/SVneo细胞,并通过转染HIF-1αsi RNA来敲低HIF-1α。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HTR8/SVneo细胞中HIF-1α和VEGF的m RNA和蛋白表达。此外,通过小管形成实验评价缺氧及转染HIF-1αsi RNA对HTR8/SVneo细胞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稽留流产组织样本中的MVD显著低于人工流产(7.22±0.55 vs 14.65±1.12,P<0.05)。HIF-1α和VEGF在稽留流产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织(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与MVD显著正相关。与常氧相比,缺氧可显著上调HIF-1α和VEGF的m RNA和蛋白水平(P<0.05)。转染HIF-1αsi RNA显著下调HIF-1α和VEGF的m RNA和蛋白水平(P<0.05)。与常氧相比,缺氧可显著促进HTR8/SVneo细胞的小管形成(P<0.05),而转染HIF-1αsi RNA则可显著抑制显HTR8/SVneo细胞的小管形成(P<0.05)。结论:胎盘发育过程中的缺氧环境丢失及HIF-1α/VEGF的抑制可能是稽留流产发病的一项机制。
石紫云张颖折开娥刘飞飞刘艳丽袁晓华
关键词:稽留流产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
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机制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机制及意义。方法选择84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组。16例HBsAg阴性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ELISA检测新生儿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巢式PCR(n-PCR)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HBVDNA。对血清HBsAg及HBVDNA阴性、仅PBMC中HBVDNA阳性的新生儿随访1年,观察HBsAb产生及PBMC中HBVDNA存在状况。结果(1)84例孕妇血清HBVDNA阳性45例(53.57%);PBMC中HBVDNA阳性34例(40.4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1,P>0.05)。血清及PBMC中HBVDNA均为弱阳性。(2)研究组新生儿感染24例(28.57%)。其中仅血清HBVDNA阳性7例,仅PBMC中HBVDNA阳性11例,血清和PBMC中HBVDNA同时阳性6例,血清及PBMC中HBVDNA均为弱阳性;新生儿血清HBsAg均阴性。对照组无新生儿感染。两组新生儿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3)研究组新生儿11例(13.10%)仅PBMC中HBVDNA阳性,均为弱阳性。其母亲仅血清HBVDNA阳性5例,仅PBMC阳性2例,血清及PBMC均阳性4例。对11例中7例仅PBMC中HBVDNA阳性的新生儿随访1年。其中4例血清HBsAb阳性,PBMC中HBVDNA阴性;3例HBsAb阴性,其中2例PBMC中HBVDNA仍为弱阳性。7例血清中HBsAg及HBVDNA均阴性。结论(1)孕妇血清或PBMC中HBVDNA阳性均可导致新生儿PBMC感染。(2)感染了HBV的PBMC可在血清HBsAg和HBVDNA阴性的新生儿体内长期存在,并影响新生儿免疫接种后HBsAb的产生。
石磊岳亚飞张树林李淑红石紫云雷春梅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分娩中降低产后大出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分娩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实施剖宫产分娩的67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其中34例剖宫产前实施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A组)、33例剖宫产前实施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B组),对比两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A组的球囊预置时间、胎儿透视时间、放射剂量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穿刺部位出血率、感觉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剖宫产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治疗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剖宫产时间、子宫切除率、转入ICU治疗率、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出生体重、身长、1min Apgar、5min Apgar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分娩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能减少胎儿透视时间、放射剂量、剖宫产出血量,不会增加胎儿的不良结局。
李艳川石紫云邓小艳
关键词:凶险前置胎盘
不同方案阻断血清HBsAg、HBV-DNA阳性孕妇宫内传播的研究
石紫云
腹腔镜对102例女性不孕症诊治的评价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检查术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检查的10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术后随访2年),对腹腔镜诊治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镜下诊断盆腔各种病变101例(99.02%),未发现异常1例(0.08%)。其中输卵管因素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卵巢异常8例,子宫异常5例,其他1例。术后随访2年,其妊娠率分别为:输卵管异常31.50%(17/54),子宫内膜异位症38.24%(13/34),卵巢异常12.5%(1/8)。结论输卵管因素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腹腔镜对诊治输卵管性不孕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快速,准确,可靠,损伤小的特点。
刘晓英王爱玲石紫云于翠革
关键词:不孕症腹腔镜检查术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
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ECMO辅助下剖宫产术麻醉管理一例
2023年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0岁,因“停经31+4周,胸闷气短、端坐呼吸3 d”急诊入陕西省人民医院。既往先天性心脏病14年,具体不详,未予诊治。体格检查:身高167 cm, 体重60 kg, 体温36.4 ℃,无创血压160/108 mmHg, 呼吸频率25次/min, 脉搏血氧饱和度50%~60%。神志清,精神差,坐位体位,口唇及指端发绀,杵状指。心前区膨隆并抬举样搏动,可闻及胸骨左缘3、4肋间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朱丽娜李扬杨瑞宋文英石紫云
关键词:艾森曼格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剖宫产麻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宫内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血清HBV DNA阴性且PBMC HBV DNA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30对作为实验组,HBV标志物均为阴性孕妇及其新生儿10对作为对照组。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及PBMC HBV DNA,半巢式PCR检测新生儿PBMC中来自母亲的细胞。结果实验组30例新生儿中,血清HBV DNA 阳性4例,PBMC HBV DNA阳性8例,均为弱阳性。8例PBMC HBV DNA阳性新生儿中,4例人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基因阳性,其中5例母亲的GSTM1基因阳性;3例新生儿GSTM1阴性,母亲GSTM1 阳性,在这3例新生儿PBMC中均检测到GSTM1基因。对照组10例新生儿血清和PBMC HBV DNA均阴性。结论 HBV感染新生儿的部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能来自母体,并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媒介。
李淑红岳亚飞张树林石紫云归巧娣
关键词:单核细胞聚合酶链反应
超声在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绝经后患者80例,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组内膜≤5mm,组5mm<内膜<8mm,两组分别采用口服尼尔雌醇1mg和2mg,2周1次,连用3个月后加安宫黄体酮4mg/d,连服14d。观察两组之间及每组之间患者的更年期症状改善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组、组服用2mg较1mg及组较组的患者阴道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而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监测内膜厚度(内膜≤5mm)对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前的个体化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内膜越薄、补充激素量越低,撤退出血越少;否则,撤退出血越多。补充治疗时使用雌激素最小剂量、使患者得到最大受益而承担最小风险。
王爱玲鞠雪涛石紫云
关键词:绝经激素替代疗法超声检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