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云刚

作品数:34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3篇模拟失重
  • 21篇动脉
  • 13篇血管
  • 13篇模拟失重大鼠
  • 7篇微重力
  • 7篇小动脉
  • 5篇肠系膜小动脉
  • 4篇中动脉
  • 4篇细胞
  • 4篇脑动脉
  • 4篇大脑
  • 4篇大脑中动脉
  • 3篇血管紧张
  • 3篇血管紧张素
  • 3篇血管紧张素系...
  • 3篇血管平滑肌
  • 3篇血管平滑肌细...
  • 3篇通路
  • 3篇平滑肌
  • 3篇平滑肌细胞

机构

  • 32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克兰菲尔德大...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2篇白云刚
  • 23篇马进
  • 14篇程九华
  • 13篇暴军香
  • 12篇刘焕
  • 5篇焦博
  • 5篇高放
  • 5篇林乐健
  • 5篇张立藩
  • 5篇王忠超
  • 5篇於进文
  • 4篇张然
  • 4篇谢满江
  • 3篇汤浩
  • 3篇薛军辉
  • 3篇余志斌
  • 3篇蔡越
  • 2篇蒋敏
  • 2篇张誉洋
  • 2篇茹凝玉

传媒

  • 5篇生理学报
  • 5篇心脏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2012中国...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空军总医院学...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2009北京...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断性人工重力对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3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间断性人工重力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尾部悬吊大鼠(SUS)模拟失重,同期每天悬吊23h、站立1h(STD)模拟间断性人工重力的对抗效果,用M30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观察3周SUS组、同步对照(CON)组及STD组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早期和中晚期的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SUS组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M30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STD组M30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SUS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TD组显著减少,STD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SUS组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STD组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模拟失重可引起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每日1 h的-Gx对抗使颈总动脉的凋亡增加。Caspase-3可能在调控模拟失重所致血管组织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中发挥作用。
蔡越於进文白云刚刘焕王忠超暴军香马进
关键词:微重力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Caveolae介导模拟失重大鼠小动脉肌源性收缩改变
目的:观察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大脑中动脉及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caveolae形态、caveolin-1(cav-1)蛋白表达及其与动脉肌源性收缩改变的关系,为失重/模拟失重致动脉结构与功能重塑研究提供新的实验证据。方...
暴军香王忠超於进文白云刚刘焕程耀萍马进
关键词:模拟失重尾部悬吊小动脉CAVEOLAE
模拟失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与肠系膜小动脉肌源性紧张度的不同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本实验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和肠系膜三级小动脉血管的肌源性紧张度和缩血管反应的影响,以及每日1h的–Gx重力(矢量方向为由背向胸)对其是否具有防止作用。以3天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模型;以恢复正常站立体位模拟–Gx重力;采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在含Ca2+(2.5mmol/L)或无Ca2+生理盐溶液中,测量不同管腔压力下血管的主动态管径(active diameter,Da)和被动态管径(passive diameter,Dp)。肌源性紧张度由(Dp-Da)/Dp×100%表示。大脑中动脉与肠系膜三级小动脉对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的收缩反应性,在含Ca2+生理盐溶液,管腔内压力为40mmHg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模拟失重3天可引起大脑中动脉的肌源性紧张度以及对5-HT的收缩反应性增强,引起肠系膜三级小动脉的肌源性紧张度显著降低以及对PE的缩血管反应性减弱;每日1h的–Gx重力只能防止肠系膜三级小动脉肌源性紧张度下降及血管收缩反应性减弱,而对于大脑中动脉两种反应性的增强均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短期模拟失重可引起大脑中动脉与肠系膜小动脉血管的肌源性紧张度和收缩反应性发生不同方向的改变;每日短时–Gx重力负荷只对肠系膜小动脉功能下调有防止作用。
林乐健暴军香白云刚张立藩马进
关键词:微重力
模拟失重大鼠动脉内皮功能异常与NF-κB通路有关
目的:模拟失重所致动脉内皮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研究发现,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和脑动脉活性氧(ROS)产生增多.核因子-κB(NF-κB)是ROS下游重要的转录因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动脉功能损伤中起重要调控...
刘焕王忠超白云刚张海军程耀萍暴军香谢满江马进
关键词:模拟失重颈总动脉脑动脉NF-ΚB
文献传递
miRNA-103/Cav1.2在模拟失重大鼠脑动脉血管功能似昼夜节律调控中的作用
陈励张斌白云刚宋继波谢满江
模拟失重大鼠在重力性对抗措施下肠系膜小动脉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进一步阐明失重下血管的适应性改变及其重力性对抗措施的机理,本文对28天模拟失重组(SUS)、对抗措施组(S+D,即每天恢复站立1小时)及对照组(CON)大鼠肠系膜第三级小动脉的主动和被动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所计算的...
程九华白云刚高放马进
关键词:生物力学特性模拟失重肠系膜小动脉
文献传递
短期低压/常压缺氧预处理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的生理影响
杨静程九华吕强白云刚焦博蒋敏刘焕马进
模拟微重力环境对hPDL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摘要)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脑动脉收缩反应性、超氧阴离子水平与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体重290g/Z右。按照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模拟失重大鼠采用尾部悬吊方法模拟失重影响。模拟失重4周后,分离大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采用压力肌动描记系统观测动脉反应性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动脉超氧阴离子水平。
张然林乐健暴军香白云刚刘焕马进
关键词:失重模拟阴离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短期低压与常压缺氧预处理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所致协调运动能力下降防护作用的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短期低压缺氧预处理(hypobaric hypoxic preconditioning,HHPC)与常压缺氧预处理(normobaric hypoxic preconditioning,NHPC)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所导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的保护效应。方法 48只雄性昆明小鼠按体质量区组随机划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低压缺氧预处理组(HHPC组)和常压缺氧预处理组(NHPC组),分别采用小动物低压舱与低氧混合气法模拟5 000 m高空缺氧环境进行缺氧预处理,4 h/d,连续7 d。7 d后分别在地面条件和低压舱5 000 m急性暴露时进行衣架实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定位与变化。结果 1衣架实验得分、从衣架上掉落的潜伏时间显示,暴露高度(地面条件和5 000 m急性高空)、不同的缺氧预处理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到达水平部末端的潜伏时间提示暴露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不同的缺氧预处理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CON相比,HHPC、NHPC组脑组织HIF-1α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且NHPC组增加比H H PC组更为明显(P<0.05)。3免疫组化蛋白定位显示,H I F-1α蛋白棕黄色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阳性细胞数量N HPC组>HHPC组,而HHPC组>CON组。结论 5 000 m急性高空缺氧可明显降低各组小鼠的协调运动能力;HHPC、NHPC均能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所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产生防护效应,但NHPC组比HHPC组在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时表现出更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其保护效应的差异可能与NHPC脑皮质HIF-1α表达水平相关。
杨静程九华吕强白云刚焦博蒋敏刘焕马进
关键词:缺氧预处理急性高空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小鼠
整合素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模拟失重引起的血管适应性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将模拟失重大鼠整体实验与离体血管灌流培养实验相结合,重点观察在不同跨壁压条件下整合素(integrin)及其关联的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激活、募集等变化规律。方法整体实验:大鼠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4周(SUS组),并设同步对照组(CON组)。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IntegrinαV、Integrinβ3、Src、ERK和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血管培养实验:建立可以控制流量、压力的血管培养系统。结果悬吊组与对照组相比,颈总动脉IntegrinαV、Src和p-ER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Integrinβ3和ERK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在血管培养实验中,与常压组(80 mm Hg)相比,高压(150 mm Hg)灌流可引起IntegrinαV、Integrinβ3、Src、ERK和p-ERK升高(P<0.05),但在3 d的高压灌流期间,如每天1 h使灌流压降为80 mm Hg,则上述改变即可被部分改善,即IntegrinαV、Integrinβ3和Src蛋白表达恢复至接近常压(80 mm Hg)水平。结论跨壁压分布变化是失重引起动脉区域性重构的始动原因;但每日只要短时间使其恢复常压,血管重构及整合素下游分子的变化即可被部分防止。
茹凝玉白云刚余志斌程九华
关键词:模拟失重血管重构整合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