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新
- 作品数:43 被引量:1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玉树大地震高原肺水肿患者心肌作功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对26例HAPE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了Tei指数和LVEF的变化,并与30例当地健康人作对比。结果 HAPE患者治疗前Tei指数(0.656±0.088)显著高于治愈后(0.493±0.078)和对照组(0.487±0.074),分别t=6.358、7.246,均P<0.01;LVEF[(32.856±3.633)%]显著低于治愈后[(52.612±4.232)%]和对照组[(53.571±4.576)%],分别t=16.667、17.206,均P<0.01;治愈后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APE患者存在明显的心功能下降,治愈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 杨生岳闫自强张瑛冯恩志田忠新
-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心肌作功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
- 高原系统性红斑狼疮Q—T离散度与病情活动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1997年
- 目的:探讨SLE病人QTd及JTd变化与病情活动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3导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64例高原SLE的心电图QTd、JTd进行追踪观察,判定其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心脏损害组QTd、JTd显著高于非心脏损害组,可做为评估SLE心脏受累的重要参考指标;②心脏损害组中,死亡组QTd、JTd显著高于非死亡组,QTd、JTd>80ms者100%死亡,70~80ms者20%死亡,QTd<70ms者无死亡发生;③治疗后病情稳定组与非稳定组治疗前两组QTd、JTd比较无显著差异,病情稳定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①QTd、JTd增大提示心脏受累,高度增大与死亡率有关;②QTd、JTd不能预示疗效,但可做为判断病情活动或稳定的指标。
- 李东辉李蔚林田忠新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QT离散度病情活动预后
- 高原地区重度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冠状静脉窦内径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在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的发病率较平原地区高,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重度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右心扩大、衰竭而导致体静脉系统淤血,常出现腹腔、胸腔、心包积液.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全心衰竭.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原重度肺心病患者右心系统扩大的同时伴有冠状静脉窦明显增宽.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67例高原地区(海拔2260~4200 m)重度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冠状静脉窦内径变化的观察结果 作一报道.
- 田忠新殷和杨萍杨生岳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心病冠状静脉窦
- 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由平原进驻高原的健康男性官兵80例,年龄18-25岁。进入高原前和进入高原后2 d、30 d、60 d、90 d,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 PAP)、血清低氧诱导促有丝分裂因子(HIM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入高原后2 d,m PAP、血清HIMF、HIF-1α、VEGF、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入高原前,NO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入高原前,(均P〈0.01);但入高原后2 d的m PAP、血清HIMF、HIF-1α、VEGF、血浆ET-1水平明显低于入高原后30 d,60 d和90 d,NO水平则明显高于入高原后30、60、90 d(均P〈0.01);入高原后各指标30 d与60 d和60 d与90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高原后2 d,m PAP与HIMF、HIF-1α、VEGF、ET-1呈显著正相关(r=0.568、0.664、0.616、0.598),与NO呈显著负相关(r=-0.608),(均P〈0.01)。结论 HIMF、HIF-1α、VEGF、ET-1和NO可能共同参与了HPH的发生发展,高原HPH的发生与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密切关系。
- 冯恩志黄宁侠杨生岳殷和田忠新张瑛
- 关键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低氧诱导因子内皮素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B超诊断与肝活检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B超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004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患者,行肝活检病理检查和B超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0例慢乙肝中B超阴性66例,阳性94例;病理学检查肝组织阴性25例,阳性135例,其中诊断为慢性肝炎113例,早期肝硬化22例。慢乙肝中B超肝回声异常与病理肝炎症活动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慢乙肝中、重度中诊断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比例分别占60.18%和32.35%。结论:B超检查对慢性肝炎诊断的准确率不高,不能判定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但B超诊断为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应考虑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 童成民田忠新龙亚蓉张燕燕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B超肝活检
- Epworth嗜睡评分与夜间睡眠多导图监测对诊断高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Epworth嗜睡评分(ESS)与夜间睡眠多导图(PSG)对诊断高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26例,经PSG监测,确诊为COPD合并OSAHS(重叠综合征,OS)患者116例(A组),单纯COPD患者110例(B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监测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氧饱和度(MSaO_2)、平均最低氧饱和度(MmSaO_2)和记录白天ESS,并测定体质指数(BMI)和颈围(Nc)。结果 A组BMI、Nc、ESS、AHI[分别为(27.82±4.36)kg/m^2、(48.98±6.19)cm、(14.56±4.10)分、(51.03±10.24)次/h)]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22.56±3.98)kg/m^2、(40.76±6.03)cm、(2.67±0.85)分、(3.12±1.20)次/h,MSaO_2和MmSaO_2[分别为(66.38±7.52)%、(52.87±8.06)%]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76.35±7.86)%、(67.65±7.86)%](均P<0.01)。在A组中,COPDⅣ级组BMI、Nc、ESS、AHI[分别为(29.33±4.46)kg/m2、(52.42±6.31)cm、(16.77±4.29)分、(57.02±10.60)次/h]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26.15±4.16)kg/m2、(46.05±5.89)cm、(12.06±3.88)分、(46.85±9.68)次/h,MSaO_2和MmSaO_2[分别为(62.55±7.47)%、(48.12±8.00)%]显著低于Ⅱ级组(70.77±7.86)%、(57.92±8.26)%](均P<0.01);ESS、AHI、MSaO_2和MmSaO_2在Ⅲ级组[分别为(14.37±4.09)分、(52.09±10.34)次/h、(66.64±7.29)%、(53.44±7.96)%],与Ⅱ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A组ESS与AHI、BMI、Nc呈显著正相关(r=0.856、0.776、0.782,P<0.001),与MSaO_2、MmSaO_2呈显著负相关(r=-0.815,-0.798,P<0.001)。结论 ESS与AHI、BMI、Nc、MSaO_2和MmSaO_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OSAHS患者的筛查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 杨生岳戴胜归黄宁侠冯恩志田忠新殷和张瑛
- 关键词:睡眠多导图
- 内源性硫化氢与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与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稳定期患者72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血浆H2S、内皮素-1(ET-1)、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肺心病稳定期患者血浆H2S、PaO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而血浆ET-1、mPAP和PaCO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肺心病组患者血浆H2S水平与ET-1、mPAP、PaCO2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718、-0.692、-0.556,均P<0.01),与PaO2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1)。结论内源性H2S可能参与了高原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血浆H2S作为一种无创指标监测PAH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 冯恩志杨生岳闫自强张瑛殷和田忠新
- 关键词:硫化氢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 人体在高海拔低氧并重体力劳动时急性高原反应与肺动脉压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部队官兵在高海拔低氧并重体力劳动时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HAR)与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方法选择低海拔(1500m)快速进入高海拔(3700m)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官兵96名,年龄18~35岁。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AHAR组(A组,n=24)、轻中度AHAR组(B组,n=47)和无AHAR组(C组,n=25),在该高度逗留50d后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1500m)后12h、15d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pressure,mPAP)、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并与低海拔(1500m)50名健康官兵(D组)比较。结果 A组mPAP和血浆ET-1[分别为(34.70±2.94)mm Hg、(68.07±5.33)ng.L-1]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28.42±1.32)mm Hg、(55.58±2.91)ng.L-1]、C组[分别为(24.23±1.56)mm Hg、(47.27±2.63)ng.L-1]和D组[分别为(18.50±1.30)mm Hg、(33.23±2.86)ng.L-1],(均P〈0.01),血浆NO(53.76±4.03)μmol.L-1显著低于B组(65.54±2.97)μmol.L-1、C组(72.92±3.20)μmol.L-1和D组(82.43±4.03)μmol.L-1,(均P〈0.01),B组与C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海拔3700m AHAR总计分与mPAP、血浆ET-1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72、0.712,均P〈0.01),与血浆NO显著负相关(r=-0.619,P〈0.01);mPAP与血浆ET-1显著正相关(r=0.712,P〈0.01),与血浆NO显著负相关(r=-0.686,P〈0.01)。海拔3700mPAP和血浆ET-1显著高于海拔1500m12h、15d和D组(均P〈0.01),血浆NO显著低于海拔1500m12h、15d和D组,(均P〈0.01),海拔1500m12h与15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15d与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人体在高海拔低氧并重体力时AHAR越重,PAP越高,ET-1与NO比值失衡可能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返回低海拔后12h有显著改善,15d恢复到正常水平。
- 杨生岳冯恩志闫自强贺巍田忠新殷和马力夫周其全石自福
- 关键词:肺动脉压内皮素-1
- 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玉树地震救援人员急性高原反应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高原反应(AHAR)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发生中的作用及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后由低海拔(1500m)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3700m)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18--35岁男性官兵96名,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无AHAR组(25名)、轻中度AHAR组(47名)和重度AHAR组(24名);在高海拔地区停留50d后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地区后12h、15d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血清HIF-1α、VEGF水平。同时选择低海拔地区50名健康官兵作为对照。结果高海拔无AHAR组mPAP(mmHg,1mrnHg=0.133kPa)和血清HIF-1α(pg/L)、VEGF(ng/L)水平(分别为24.23士1.56、68.80±7.52、82.56±6.32)明显高于低海拔对照组(18.50±1.30、50.95±3.33、65.78士4.03);且随AHAR加重,各指标进一步升高,高海拔轻中度AHAR组分别为28.42±1.32、88.10±9.20、104.82±10.36,重度AHAR组分别为34.70±2.94、117.93±13.46、136.77±12.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海拔AHAR总计分与mPAP、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2、0.737、0.634,均P〈0.01);mPAP与血清HIF-1α、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6、0.638,均P〈0.01)。与低海拔对照组比较,96名官兵进入高海拔地区50d时mPAP(ramHg)和血清HIF-1α(pg/L)、VEGF(ng/L)水平(分别为29.08±4.22、91.16±20.58、107.11±10.32)显著升高(均P〈0.01),返回低海拔地区12h(分别为23.05±3.18、70.99±8.22、78.65±6.47)、15d(分别为18.96±1.75、52.31±4.92、63.08±4.55)时各指标显著下降,且15d明显低于12d(均P〈0.01),15d时各指标与低海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 杨生岳冯恩志闫自强贺巍田忠新殷和马力夫周其全石自福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低氧诱导因子-1Α
- 健康人骑车进入高原的心电图动态变化被引量:1
- 1994年
- 健康人骑车进入高原的心电图动态变化解放军第四医院高养东,田忠新本文观察了9例健康人骑自行车(骑车)进入高原三个海拔心电图9项指标变化,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受试者9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7(22~37)岁。体教老师。骑车由西宁(2260m)经都兰(2...
- 高养东田忠新
- 关键词:健康人心电图左室容量海拔高常规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