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
- 作品数:35 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南京市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行为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问卷,对南京市7所结核病定点医院的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收集佩戴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187人,口罩防护认知总正确率为74.56%。面对传染性患者/标本时,60.43%(113人)选择医用防护口罩,其中仅有46.90%(53人)在佩戴时进行口罩密合性测试,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正确率为28.3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市级医疗机构(OR=2.205,95%CI:1.082~4.493)、年龄>35岁(OR=2.312,95%CI:1.097~4.872)为正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危险因素;防护认知(OR=0.260,95%CI:0.069~0.980)、培训教育(OR=0.460,95%CI:0.217~0.976)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南京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现状不容乐观,应有效落实培训管理制度,加强职业防护的引导与支持,提高职业防护与感染控制认知。
- 王荣苗瑞芬苗瑞芬许可丁松宁杨晨李晨
- 关键词:医务人员结核病
- 南京市不同人群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不同人群对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为今后麻风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0—12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中学生和密切接触者四类人群共739人,开展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7.24%;不同人群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4,P<0.05)。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P<0.05;χ^(2)=14.75,P<0.05)。单一麻风病防治核心知晓率中,麻风病的早期症状知晓率最高(60.62%)。公众获取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的途径以宣传活动、电视广播居多,分别为60.49%、58.86%。结论 2020年南京市不同人群对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偏低,未能达到国家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的预期目标,需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形式。
- 许可丁松宁苗瑞芬张洪英王荣
- 关键词: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
- 南京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现况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掌握南京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概率抽样的方法在全市随机抽取1 014人,使用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南京市公众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5.01%,全部核心信息知晓率分别为36.08%。影响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全部核心信息知晓率的因素主要是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公众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从高到低分别是"核心信息2"、"核心信息1"、"核心信息5"、"核心信息3"、"核心信息4"。结论南京市结核病健康宣教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公众对结核病症状等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对结核病防治的相关政策掌握较差。学生、流动人口的结核病宣教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 丁松宁李晨杨晨苗瑞芬王荣刘夏许可湛然郝轶
- 关键词:结核病知晓率影响因素
- 南京市大气二氧化氮浓度与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的时间序列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南京市大气二氧化氮(NO_(2))浓度与人群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京市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人群活动性结核病报告病例数及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氮(NO_(2))、二氧化硫(SO_(2))、臭氧(O_(3))、一氧化碳(CO)及气象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大气NO_(2)浓度与人群每周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的关系及滞后效应,并对年龄、性别分层探讨其效应。结果 在单污染物模型中,累积滞后3周效应量最大,即大气NO_(2)每升高10μg/m^(3),人群活动性结核病发病风险增加12.57%(95%CI:4.72%~21.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65岁组和<65岁组人群活动性结核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8.53%(95%CI:8.27%~29.77%)和10.49%(95%CI:2.37%~19.25%),男性和女性人群活动性结核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94%(95%CI:4.78%~21.74%)和11.80%(95%CI:2.07%~22.44%),可见分层后高年龄组和男性效应更大。在双污染物模型中,当分别纳入PM_(2.5)、PM_(10)、SO_(2)、O_(3)、CO后,大气NO_(2)每升高10μg/m^(3),人群活动性结核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84%(95%CI:7.92%~26.50%)、17.74%(95%CI:8.33%~27.96%)、17.07%(95%CI:8.09%~26.80%)、12.09%(95%CI:4.25%~20.51%)及14.25%(95%CI:5.60%~23.62%);除O_(3)外,双污染物模型中的大气NO_(2)效应均较单污染物模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气NO_(2)污染可能增加人群活动性结核病发生风险,且对高年龄和男性人群的影响更明显。
- 杨晨江燕王荣李晨张洪英
- 关键词:二氧化氮结核病时间序列
- 南京市某小学一起GII.P7-GII.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查明致病因子、传播方式、危险因素和感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搜索2017年2月15日-22日期间,某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出现呕吐(≥2次/24 h)或腹泻(≥3次/24 h同时伴有性状改变)之一者,开展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通过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收集该校环境卫生情况、日常消毒以及供水、供餐等信息;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罹患率为7.8%(46/587);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7.0%)、腹泻(71.7%)、恶心(65.2%);流行曲线提示为同源暴露后继之以接触传播,六(5)班罹患率(60.9%)远高于其他班级,有显著的班级聚集性(P<0.05);性别罹患率、学生与教职工罹患率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便后不洗手(OR=3.9,95%CI=1.8~8.5)、关系好的同学中有人发病(OR=3.8,95%CI=1.8~7.9)会增加发病的风险;100%(10/10)病例肛拭子标本中检出GII.P7-GII.6型诺如病毒核酸。结论此次暴发是一起由GII.P7-GII.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以接触传播为主,不排除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 马涛张敏洪镭王璇戴文军吴周伟王荣林丹林丹
-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例对照研究
- 南京市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随机抽取1014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居民的全部核心信息知晓率为36.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地区、户籍、收入水平是居民全部核心信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均<0.05),其中农村地区居民知晓率高于城镇地区(OR=1.65,95%CI:1.12-2.44,P<0.05),外市户籍人群知晓率低于本市户籍人群(OR=0.56,95%CI:0.34-0.91,P<0.05)。城镇人群的全部核心信息知晓率(34.84%)低于农村人群(44.62%)(P<0.05)。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中,居民对"核心信息2"知晓率最高(89.94%),对"核心信息4"的知晓率最低(60.65%)。结论南京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仍须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加强结核病防治政策相关核心信息的宣传。要明确重点人群,紧扣受众需求,探索新的知识传播形式。
- 丁松宁李晨杨晨苗瑞芬王荣刘夏许可湛然郝轶
- 关键词:结核病知晓率问卷调查影响因素
- 南京市2015—2022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特征和时间趋势
- 2024年
- 目的分析江苏省南京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特征和时间趋势,为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按照现住址导出2015—2022年的肺结核患者个案,使用Join-point 4.9.0.0软件分析肺结核患者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变化,根据肺结核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这一特点,使用SPSS 22.0软件分别分析二者人群、地区和诊疗特征差异。结果2015—2022年南京市共登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66例,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82/10万,从2015年的0.21/10万上升至2022年的2.40/10万,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50.0%,95%CI:37.4%~63.8%,t=11.3,P<0.001)。性别上,合并糖尿病者男女性别比为4.60∶1,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男女性别比(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01);年龄上,合并糖尿病者65~75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多,占28.45%(161/566),未合并糖尿病者25~35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多,占19.59%(3620/18477);地区上,合并糖尿病者农村占比73.85%(418/566),未合并糖尿病者农村占比58.22%(10758/18477),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χ^(2)=54.68,P<0.001);诊疗特征上,合并糖尿病者有高病原学阳性比例、低成功治疗比例、高耐多药比例、高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比例,占比依次为75.80%vs 51.45%,67.67%vs 89.43%,2.65%vs 1.85%,13.60%vs 6.28%,且以上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015—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大此类患者的防控力度。
- 江燕王荣杨晨苗瑞芬
- 关键词:结核糖尿病
- 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和时间趋势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南京市肺结核病例数据信息,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南京市活动性肺结核流行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2005-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1 624例,报告发病率由71.86/10万降至26.08/10万,年均下降6.47%(AAPC=-6.47,95%CI:-9.84~-2.97,P <0.001)。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所占比例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分别为8.72%(AAPC=-8.72,95%CI:-14.71~-2.32,P=0.008)和3.37%(AAPC=-3.37,95%CI:-4.60~-2.12,P <0.001)。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APC=-6.37,95%CI:-15.21~3.41,P=0.194),占比则以2016年为转折点先降后升。男性和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6.80,95%CI:-10.13~-3.35,P <0.001;AAPC=-6.88,95%CI:-8.54~-5.18,P <0.001),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但女性占比呈上升趋势(AAPC=0.99,95%CI:0.31~1.67,P=0.008),而男性占比则逐年下降(AAPC=-0.42,95%CI:-0.73~-0.10,P=0.013)。≥30岁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0~<15和15~<3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且15~<30岁年龄组患者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66,95%CI:0.28~3.07,P=0.019),其余各年龄组患者占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AAPC=-8.42,95%CI:-15.60~-0.62,P=0.035;AAPC=-5.37,95%CI:-9.13~-1.46,P <0.008),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中心城区患者占比自2009年之后呈下降趋势(P <0.001),而非中心城区则呈上升趋势(P <0.001)。结论: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总体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病原
- 苗瑞芬王荣李晨杨晨许可张大卫江燕
-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病学
- 南京市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的生存现状调查
- 目的了解目前南京市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的生存现状,为麻风治愈存活者预防畸残及康复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调查员对南京市麻风村内外麻风病治愈存活者进行入户调查,使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
- 许可丁松宁王荣苗瑞芬李晨
- 关键词:麻风病
- 文献传递
- 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南京市耐多药结核病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南京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的影响因素,为降低MDR-TB的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登记管理的6649例MDR-TB可疑者进行筛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系统查询患者一般信息,通过电子病历和电话调查跟踪患者治疗管理情况。描述279例MDR-TB和6370例非MDR-TB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1∶1匹配筛选出279例非MDR-TB。采用配对资料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DR-TB的影响因素。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史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史是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OR=2.39,95%CI:1.46~3.93,P<0.001;OR=3.90,95%CI:2.45~6.21,P<0.001),初治患者、规律服药是MDR-TB发生的保护因素(OR=1.55,95%CI:1.02~2.34,P=0.038;OR=2.63,95%CI:1.69~4.07,P<0.001)。结论MDR-TB对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极大,临床医疗机构和CDC要加强协作,提高患者的早期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管理率,从而控制MDR-TB的传播。
- 许可丁松宁杨晨王荣苗瑞芬张大卫张洪英李晨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结核病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