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才
- 作品数:24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粗铅能效影响因素的熵权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以熵权法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以关联度的大小次序来表述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并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熵值和熵权,得到各影响因素变化对粗铅能效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降低冶铅能耗、减少碳排放提供帮助。由熵权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各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为:λ,β3,γ5,γ2,β1,γ6,γ4,γ3,γ1,α1,β2,α2。
- 王洪才李斯昀
-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熵权法
- 湖南节能评价技术研究中心主动适应节能减排工作
-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动"的发展方针是节能减排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机制。本文说明了在湖南节能评价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中心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运作方式,并以中南大学为例,阐述了学校在节能减排研究中应具有的...
- 王洪才李伟
- 关键词:节能减排
- 文献传递
- 天然气替代丙烷气制备可控气氛的能耗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利用天然气替代丙烷气制备可控气氛,无论从产气质量方面还是从节约能源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天然气在可控气氛制备方面的推广,将加快天然气代替丙烷气这一发展趋势。
- 李伟时章明王洪才
- 关键词:天然气
- “电力当量折标煤”统计制度对节能减排的负面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文章对我国目前采用"电力当量折标煤"的新能耗统计制度对节能减排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行业节能减排的实践进行了探讨。文章建议恢复使用电力等价系数进行电力消费的统计核算,进一步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法律政策体系,鼓励按质用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 蒋爱华时章明梅炽王洪才
- 关键词:标煤能耗统计节能减排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换热器课程设计”为例
- 2024年
- “换热器课程设计”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文章介绍了中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换热器课程设计”的课程特色、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着重剖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从优化教学模式、提供创新环境和平台、强化标准体系意识、改进团队合作方式、革新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为换热器设计及其他类似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 杨建平杨莺刘柳王洪才
-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 天然气应用于可控气氛制备对炉内碳势的影响
- 2008年
- 针对可控气氛发生炉炉气成分对热处理炉内碳势的影响,对吸热式可控气氛发生炉不同的原料气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分别以丙烷气和天然气为原料气制备吸热式可控气氛时,天然气要优于丙烷气。
- 李伟时章明王洪才
- 关键词:天然气
- “双一流”背景下能源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被引量:5
- 2021年
- 基于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能源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针对目前能源学科研究生“双创”教育存在问题,结合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现状,分别从培养方案、课程案例、师资队伍、学科竞赛、实践平台、考核方式等方面优化能源学科研究生“双创”教育的路径,提高能源学科研究生的“双创”意识、营造“双创”氛围、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能源学科高水平人才,为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研究生“双创”教育的探索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 王洪才孙志强
- 关键词:创新创业
- 不同气源对制备可控气氛炉气碳势的影响
- 2008年
- 在指出可控气氛发生炉炉气成分对热处理炉气碳势产生一定影响的基础上,对吸热式可控气氛发生炉采用不同原料气时的炉气碳势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分别以丙烷气和天然气为原料气制备吸热式可控气氛炉气时,天然气要优于丙烷气。
- 李伟时章明王洪才
- 关键词:天然气
- “电力当量折标煤”统计制度对节能减排的负面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对我国目前采用"电力当量折标煤"的新能耗统计制度对节能减排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行业节能减排的实践的探讨。文章建议恢复使用电力等价系数进行电力消费的统计核算,加强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法律政策体系,鼓励按质用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 蒋爱华时章明梅炽王洪才
- 关键词:标煤能耗统计节能减排
-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逻辑被引量:5
- 2022年
- 结合新工科教育理念和目标要求,针对高校工学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促进课程思政与新工科建设的协同增效,是培养新时代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内在要求。该文从价值逻辑、挖掘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角度,系统阐述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素养教育同向同行的内在关系和实践路径,提出能源动力类专业践行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
- 饶政华王洪才陈卓张建智
- 关键词:能源动力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