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凤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更多>>
- 石蜡/脲醛树脂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包覆石蜡的相变微胶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微胶囊试样的表面形貌和热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芯壁比对微胶囊的形貌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2∶1时,微胶囊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接近芯材石蜡。
- 王永凤周学梅魏文政张天才
- 关键词:原位聚合法热性能
- 相变涂层的控温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将具有可逆吸热/放热功能的高比热容材料以微胶囊形式进行包覆后,通过与树脂粘接剂的充分润湿和均匀分散,制备出具有吸/放热和保温功能的热控相变涂层。在相变涂层传热理论模型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微胶囊含量和不同厚度涂层的控温性能,并与普通涂层进行了贮热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相变涂层的控温幅度可达到4~10℃。
- 王永凤周学梅魏文政张天才刘孝会
- 关键词:微胶囊热控热性能
- DSC法研究聚醚胺/酚醛胺-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在25~230℃范围内以不同的升温速率(5,10,15,20℃/min),研究了以聚醚胺/酚醛胺为固化剂的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对其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度进行了分析,采用T-β外推法得出了该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峰顶固化温度和终止固化温度等固化工艺参数。
- 张天才王永凤张凯杨骐刘孝会王艳艳
- 关键词:环氧树脂聚醚胺酚醛胺差示扫描量热法
- 纳米金属吸收剂耐高温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在隐身材料领域,纳米金属吸收剂是一种重要的吸收剂,但它在高温下易氧化。通过在纳米金属吸收剂表面包覆二氧化硅膜,制得改性纳米金属吸收剂,并对其进行了SEM、TG、电磁参数和雷达波反射衰减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纳米金属吸收剂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反射率在高低温之间变化极小,且高温下的吸波性能非常稳定,与常温下的吸波性能基本一致。
- 汪宁王永凤邱华张国海
- 关键词:表面改性吸波涂层电磁参数
- 碳纤维含量对导电涂层雷达波反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获得不同碳纤维含量导电涂层对雷达波反射特性的影响规律,实现假目标雷达波反射特性控制。方法选择碳纤维粉为导电功能填料,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为粘结剂,制得碳纤维质量分数为0%~20%的导电涂料。研究碳纤维含量对涂层试板雷达波反射特性、涂层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并在聚氨酯泡沫圆锥体构件模型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碳纤维质量分数从0%增加4%时,涂层表面电阻率从2.40×10^(11)?迅速降低至1.80×10~3?,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从-3.07 dBsm急剧增大至10.54 dBsm;增大到10%时,涂层表面电阻率呈波动缓慢下降的趋势,RCS缓慢增大至11.05 dBsm;继续增至20%时,涂层表面电阻率和RCS均变化很小。构件模型雷达波反射特性测试表明,碳纤维质量分数达10%时,聚氨酯泡沫圆锥体模型的表面电阻率为6.29×10~2?,0°~360°RCS达-7.12 dBsm,与贴铝膜诱饵的RCS(-6.48 dBsm)接近。结论碳纤维含量对涂层表面电阻率和雷达波反射特性的影响显著,在4%~10%为宜,在此范围内,涂层表面电阻率明显降低,呈现明显的金属化特征,雷达波反射特性与金属材料接近。
- 牛飞龙王琪李惠子张天才王永凤
- 关键词:假目标表面电阻率
- 聚醚胺/酚醛胺-环氧树脂体系力学性能及其固化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对不同配比的聚醚胺/酚醛胺-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在25~230℃范围内以不同的升温速率(5℃/min、10℃/min、15℃/min、20℃/min)研究了以聚醚胺/酚醛胺为固化剂的环氧树脂体系固化行为,对其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度进行了分析,采用T-β外推法得出该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峰顶固化温度和终止固化温度等固化工艺参数。
- 张天才王永凤张凯刘孝会周学梅邓爱明
- 关键词:环氧树脂聚醚胺酚醛胺
- 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高导电柔性薄膜制备及掺杂效应研究
- 2023年
- 目的针对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薄膜的电导率低的问题,采用二次掺杂方法,提高薄膜电导率和品质因数(FoM),为制备可打印导电薄膜以及柔性光电器件表面导电层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多种无机酸分别与PEDOT:PSS溶液共混的掺杂方法,通过旋涂法在基底上制备透明导电薄膜。利用四点探针法、分光光度计测试系统,对掺杂处理后薄膜的方块电阻、透光率、导电率和品质因数进行测试及分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霍尔效应测试系统,对薄膜内部结构进行有理分析,总结提升薄膜电导率的原因。结果无机酸对薄膜电导率具有提升作用,通过硫酸的掺杂作用后,电导率可以由0.9 S/cm提高到2216 S/cm,FoM从0.03提高到33;通过焦磷酸掺杂处理后的薄膜,电导率可以提高到1623 S/cm,FoM提高到40。结论掺杂试剂的沸点、解离常数、退火温度以及共混液的黏度都会影响薄膜的光电性能。解离常数越低,更容易解离出氢离子的掺杂试剂,能够与PSS结合形成PSSH,促进PEDOT和PSS分离。沸点低和解离常数小的无机酸掺杂试剂,能够有效提高薄膜的电导率,并能够获得高品质因数的薄膜。PEDOT:PSS通过无机酸改性处理后,减小了PEDOT和PSS之间作用力的同时,提高了薄膜内部PEDOT的相对含量,使PEDOT链变得线性,促进载流子传输,从而使薄膜的电导率提高。
- 吴法霖张天才王永凤邓贤明唐继海林牧春孙宽张林倪士文吴欣睿
- 关键词:无机酸电导率品质因数
- 聚醚胺/酚醛胺-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以聚醚胺/酚醛胺为固化剂的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在25~230℃范围内,以不同的升温速率(5,10,15,20℃/min)升温,对该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由Kisserger方程求得该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1.76 kJ/mol,频率因子A为7.1×107s-1;由Crane方程得出固化反应级数为1.116。最终建立了固化动力学方程,即-dα/dt=k(1-α)1.116,其中k=7.1×107exp(-7429/T)。
- 张天才张凯王永凤张小华谭延江王艳艳
- 关键词:聚醚胺酚醛胺环氧树脂动力学参数
- 聚醚胺/酚醛胺-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以聚醚胺/酚醛胺为固化剂的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在25~230℃范围内以不同的升温速率(5℃/min、10℃/min、15℃/min、20℃/min)对该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分析.由Kisserger方程求得该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1.76 kJ/mol,频率因子A为7.1×107 s-1;由Crane方程得出固化反应级数为1.116;并建立了固化动力学方程:-da/dt=k(1-α)1.116,其中.k=7.1×107 exp(-7 429/t).
- 张天才张凯王永凤张小华周学梅邓爱明
- 关键词:聚醚胺酚醛胺环氧树脂动力学参数
- 导电涂料在复合材料雷达目标特性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以水性聚氨酯为粘结剂,短切碳纤维为导电填料,制备了系列不同电阻率的导电涂料,研究了导电涂料中碳纤维对表面电阻率、雷达波透过率及RCS的影响,并通过调节涂层碳纤维含量实现了对复合材料外形伪装诱饵RCS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导电涂料具有优异的雷达波反射特性,可应用于装备伪装领域假目标RCS控制、复合材料包装箱电磁屏蔽以及装备防静电包装。
- 张天才王永凤冯利军张凯邓爱明陈亮王运奇
- 关键词:导电涂料复合材料透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