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上海浦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作和
作品数:
9
被引量:38
H指数:5
供职机构: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林中华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朱秀若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吴海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叶芳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姜辉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9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9篇
医药卫生
主题
5篇
护理
2篇
动脉
2篇
心理
2篇
心理干预
2篇
心理护理
2篇
止血
2篇
体层摄影
2篇
体层摄影术
2篇
桡动脉
2篇
干预
2篇
X线
2篇
X线计算
2篇
X线计算机
2篇
CT增强
2篇
成像
2篇
穿刺
2篇
磁共振
1篇
动脉穿刺
1篇
动脉介入
1篇
血肿
机构
9篇
温州市第三人...
作者
9篇
王作和
3篇
林中华
2篇
朱秀若
2篇
叶芳
2篇
姜辉
2篇
吴海
2篇
曹丽琴
1篇
陈玲
1篇
夏玮
1篇
陈晓曙
1篇
黄晓辉
1篇
叶天真
1篇
姜挥
1篇
王秀丽
1篇
许加峻
1篇
邱乾德
1篇
姜文兵
1篇
余捷
传媒
3篇
中国基层医药
1篇
中国医学影像...
1篇
浙江中西医结...
1篇
护士进修杂志
1篇
中国实用护理...
1篇
中国实用护理...
1篇
护理学报
年份
1篇
2012
1篇
2011
2篇
2010
5篇
2009
共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门诊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2009年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患者头部外伤后首次CT扫描颅内无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直径3cm以上的血肿。2005年2月-2008年8月,本院CT室诊治DTICH患者22例,本文将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王作和
叶芳
夏玮
关键词: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患者
护理经验
门诊
DTICH
同部位
加味生化汤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76例
被引量:2
2010年
曹丽琴
叶天真
王作和
王秀丽
关键词:
药物流产
宫内残留
加味生化汤
米索前列醇
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对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与TR—Band止血带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4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成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69例,观察组为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为应用TR—Band止血带,观察2组患者止血效果、不舒适感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8.63%、94.20%。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不舒适感:疼痛的发生,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肿胀的发生,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麻木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取材方便,易于观察、操作,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止血方法。
林中华
王作和
朱秀若
陈晓曙
姜文兵
许加峻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
止血
护理
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CT增强扫描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及运动性伪影的作用。方法380例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和运动性伪影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运动性伪影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CT增强扫描前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获得更好的CT图像。
王作和
林中华
姜挥
叶芳
关键词:
心理护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高压注射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对减少CT增强高压注射的渗漏率,提高增强扫描的成功率。方法350例需要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成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0.8mm×19mm21G双翼一次性穿刺针,观察组采用BD Intima-Ⅱ型18—22G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与渗漏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8.0%(196/200)高于对照组的93.3%(140/150)(Χ^2=4.16,P〈0.05),观察组渗漏率1.0%(2/200)低于对照组的8.7%(13/150)(Χ^2=12.28,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增强高压注射采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渗漏率。
王作和
曹丽琴
姜辉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增强
静脉留置针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致幽闭恐怖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中患者出现幽闭恐怖症后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43例第1次行MRI检查出现幽闭恐惧症状、无法完成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采取综合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检查中不适症状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7例患者均能成功完成检查,有效率为86%,6例经多次心理干预后无法完成检查,无效率为14%。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检查中不适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MRI检查所致幽闭恐怖症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顺利配合并取得检查成功。
王作和
姜辉
叶芳
关键词:
核磁共振检查
幽闭恐怖症
心理护理
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对桡动脉止血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6
2009年
林中华
王作和
朱秀若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止血
护理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CT表现
被引量:5
2012年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racheobronche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a,TO)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状增生并突向管腔的良性病变,可引起管壁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阻塞。1855年Rokitanky首次在尸检中发现该病,1983年Onitsuka等首先报道TO的CT表现,
黄晓辉
陈玲
王作和
邱乾德
吴海
关键词:
气管疾病
支气管疾病
磁共振多方位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常数对急性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方位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常数对急性脑于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其中2例超急性期(〈6h)、22例急性期(6—72h);中脑梗死2例,桥脑梗死21例,延髓梗死l例;均行MRI常规检查、T1WI、T2WI检查,并进行DWI和ADC值测量。结果24例急性脑干梗死中,横轴位T2WI及DWI的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方位清晰地显示病灶并能确定诊断13例(54.2%);T2WI不能清楚显示病灶信号及范围,而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DWI、ADC图像能明确诊断9例(37.5%);T2WI阴性、DWI及ADC图像的横轴位不能确定诊断,但在DWI及ADC图像的冠状位、矢状位清晰地显示病灶能够确定诊断2例(8.3%)。结论DWI结合ADC图像,易发现的脑干较低位置的病灶,是目前诊断急性脑于梗死的最佳方法之一。
吴海
王作和
余捷
关键词:
脑干梗塞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