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昭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围产
  • 3篇围产儿
  • 3篇监测方法
  • 3篇产儿
  • 2篇妊娠
  • 2篇婚前
  • 2篇婚前保健
  • 2篇疾病控制
  • 2篇发生率
  • 2篇保健
  • 2篇产前
  • 2篇产前诊断
  • 1篇性别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情绪
  • 1篇优生
  • 1篇优生学
  • 1篇妊娠期
  • 1篇神经管
  • 1篇神经管缺陷

机构

  • 14篇福建省妇幼保...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卫生厅

作者

  • 15篇游昭华
  • 9篇赵秀艳
  • 9篇郑巧玲
  • 5篇李艳华
  • 5篇陈碧香
  • 4篇黄纬美
  • 4篇卓秀云
  • 3篇张荣莲
  • 3篇翁云钦
  • 3篇危秀青
  • 3篇郑翠仙
  • 3篇危秀清
  • 3篇陈水仙
  • 2篇罗金英
  • 2篇殷羽东
  • 1篇李莉
  • 1篇颜建英
  • 1篇张瑾
  • 1篇陈起燕
  • 1篇张心耕

传媒

  • 6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0~2005年福建省主要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0~2005年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利用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围产儿215385人,出生缺陷儿2178人,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1.12/万,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3.71/万、110.23/万;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05.81/万、91.63/万;母亲年龄〈20岁、≥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是我省的主要出生缺陷。结论:出生缺陷监测网有重要作用。
游昭华赵秀艳李艳华卓秀云郑巧玲
关键词:城乡性别
两种出生缺陷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为掌握福建省出生缺陷情况及不同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选择连江、德化和建瓯3个县同时进行以人群和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对比研究。
赵秀艳游昭华李艳华郑巧玲陈碧香危秀青卓秀云
2003年福建省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2005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出生缺陷监测情况,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以医院为单位监测2003年孕28周~产后7d的围产儿. 结果 2003年监测围产儿41 527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7.53/万,不同年龄组先天缺陷发生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唐氏综合征、尿道下裂和外耳道缺陷城市发生率高于农村;神经管缺陷、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联体双胎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唇裂合并腭裂、尿道下裂、直肠闭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应系统对围产期孕妇监测,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减少有生理缺陷儿出生.
赵秀艳游昭华郑巧玲陈碧香危秀清
两种出生缺陷监测方法中围产儿结局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为比较两种出生缺陷监测方法中围产儿的结局,对2003-2004年福建省连江、德化、建瓯县人群和医院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赵秀艳游昭华李艳华卓秀云危秀青陈碧香郑巧玲
关键词:监测方法
出生缺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6年
本文从出生缺陷的病因学、流行特征、产前诊断等方面,简要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出生缺陷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新的婚姻条例下的婚检情况,提出健康促进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重要意义。
赵秀艳游昭华史习舜
关键词:病因学产前诊断疾病控制优生学
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初步了解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6例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畸形所属系统分为11组,分析各组畸形的构成比。按1∶1比例同期选取两胎儿均正常的双胎妊娠孕妇21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双胎妊娠一胎畸形发生与孕妇年龄、孕次、居住地、文化程度、受孕方式、绒毛膜性等的相关性。结果:216例双胎妊娠一胎畸形以自然受孕为主(90.22%),且绒毛膜性构成比MC(74.67%)高于DC(25.33%)。畸形所属系统发生顺位及其构成比:心血管系统(40.0%)、骨骼肌肉系统(15.11%)、泌尿系统(14.22%)、颜面颈部(9.33%)、神经系统(6.67%)、消化系统(4.0%)、腹壁裂(3.56%)、联体双胎(3.56%)、无心序列征(1.33%)、呼吸系统(1.33%)、染色体异常(0.89%)。单因素分析显示,畸形与自然受孕(P=0.000)、MC有关(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为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正确认识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的高危因素,做好一级预防,规范孕期管理,采取合理的产前诊断方法和专业的咨询、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罗金英陈小梅陈水仙游昭华黄纬美郑翠仙颜建英
关键词:双胎妊娠畸形
全文增补中
婚检率下降对出生缺陷发生率的调查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为了解婚前医学检查率急剧下降的原因及其对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传染病的影响。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取得婚检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同时随机抽取医护人员1 000人和市民2 500人分别自填项目不同的《婚前医学检查调查表》,每人一表,独立完成。结果婚检率下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新《条例》未强调查验婚检证明,使公民误认为婚检不重要,在公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动接受婚检,婚检率由2003年的78.65%降至2004年的1.18%,下降了98.50%,不做婚检的潜在影响将逐渐出现,如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性病、传染病发病率等增多。结论放弃婚检将对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不可预见的影响。
张荣莲张心耕陈起燕殷羽东薛晓凌游昭华
361例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经国家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确定的福建省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点的城市(芗城)和农村(霞浦)各1个点,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围产儿死亡资料361例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8.9‰,死胎占首位,其中30.4%为治疗性引产,其次为新生儿死亡。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高龄孕妇。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早期发现出生缺陷,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加强围产保健,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郑翠仙陈水仙李艳华游昭华翁云钦黄纬美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产前诊断疾病控制
妊娠期抑郁情绪对围产期母儿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抑郁情绪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对3 269例无合并症初产妇抑郁状况进行调查,以HAD抑郁分量表≥9分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早产、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急产、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和产后出血和围产儿体重、身长、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指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妊娠糖尿病及羊水过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值分别为1.63、1.58和2.33。结论妊娠期抑郁情绪能增加剖宫产、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应适时予以心理干预。
黄纬美陈小梅陈水仙徐立波危秀青游昭华李莉郑翠仙
关键词:抑郁
福建省婚前保健工作历史回顾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探讨现阶段婚前医学检查的新思路、新对策,促进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方法:根据福建省1992~2004年妇幼卫生年报婚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2003年婚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婚检中检出疾病人数及接受医学指导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2004年我省因未行婚前医学检查可能漏掉的指定传染病人数为8517人,其中性病人数为4429人。结论:不再强制规定婚前医学检查与现阶段公民素质水平和部分婚前医学检查机构人才、设备、设施不足现状的矛盾,使婚前医学检查率在一定时期内必将走入低谷。
游昭华殷羽东赵秀艳陈碧香郑巧玲张荣莲翁云钦
关键词:婚前医学检查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