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涛
- 作品数:85 被引量:37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超声技术在避免婴幼儿肱骨远端骺离骨折误诊中的应用及评价
- 目的 婴幼儿肱骨远端骺离骨折很少见.临床表现常为关节肿胀,患肢活动受限,患儿因受伤后不配合查体,诊断困难.X线是诊断肘关节骨折首选方法 ,婴幼儿肱骨远端骺离骨折Salter-HarrisⅠ型在平片常表现为肘关节脱位,Sa...
- 伍兴李雄涛夏敬东周治国沈先涛
- 关键词:超声
- 超声在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评估超声在疑似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骨科急诊收治的131例疑似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儿童病例。急诊儿童骨科医师对疑似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儿童首先进行超声检查,再完成常规X线检查。两种检查结果均采用盲法。以X线为标准对照,评估超声在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证实55例尺桡骨远端骨折,其中桡骨远端骨折36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16例,尺骨远端骨折3例。超声检查对尺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1%和98.6%,准确性为96.2%,阳性预测值98.2%和阴性预测值94.7%。超声诊断阳性率与X线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P=0.371),超声诊断和X线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22,P <0.001)。超声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CI=0.917~1.000)。结论超声在诊断尺桡骨远端骨折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超声是诊断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可选择的诊断检查方式。
- 伍兴李雄涛夏敬冬陈小亮周治国张平沈先涛
- 关键词:尺桡骨远端骨折超声X线
-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肘关节Kim评分与Mayo评分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对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术后患儿进行Kim评分及Mayo肘关节评分,探讨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统计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儿童骨科多中心研究协作组收治的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基本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统计肘关节Kim评分及Mayo评分,采用SPSS 19.0对影响肘关节功能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统计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119例,随访90例(随访率75.63%),中位随访时间3.14年(6个月至8年)。术后Mayo评分等级为:优80例,良1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90%。术后Kim评分等级为:优71例,良3例,可11例,差5例,优良率为82.22%。二者评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2.276,P=0.131)。影响肘关节Mayo评分的因素为:手术距受伤时间(χ2=13.188,P<0.001),是否行尺骨截骨(χ2=5.556,P=0.018);影响肘关节Kim评分的因素为:是否行尺骨截骨(χ2=4.331,P=0.037)。结论影响陈旧性孟氏骨折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受伤距手术时间以及是否行尺骨截骨,肘关节Kim评分及Mayo评分对患儿预后状况的评估结果一致性较好。
- 张瑾蒋飞王帅印邵景范梅海波梅海波唐欣郭跃明黎艺强唐欣
- 关键词:孟氏骨折预后儿童
- 髋关节造影、动态影像监测下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探讨髓关节造影、动态影像监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的影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提出复位成功的指征。方法对23例34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髋关节造影,同时进行手法复位,对比研究复位前后影像变化并记录安全区限。结果34髋中除4髋复位失败外,其余均一次复位成功。复位前23髋显示盂唇内翻,髋臼内“叉状”影像16髋,其中充盈缺损为圆韧带。23髋有“葫芦”状关节囊。中心复位后,盂唇内翻消失,并有“玫瑰刺”征出现。复位失败的4髋中有明显的囊颈狭窄,无一例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髋关节造影、动态影像监测闭合复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能动态地确定复位的安全区限、髋关节是否中心复位及复位失败的内在障碍。髋关节中心复位的影像指征为股骨头顶点对向髋臼“Y’字软骨中心,“玫瑰刺”征出现,盂唇无内翻,髋关节内侧间隙变小,申通氏线连续。
- 沈先涛李达泉余希临于立松万小明
-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儿童
- 一种组合式长度可调的髓内针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长度可调的髓内针,包括长度可调且内部中空的髓内针杆和导针,导针的一端经由髓内针杆的一端伸入髓内针杆内,且髓内针杆与导针可拆卸连接,髓内针杆可通过调节其另一端以调整其长度,将导针的一端穿出髓腔的一端...
- 伍兴沈先涛王思
- 文献传递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前后关节腔动态测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出2001年6月至2002年7月22例(29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持续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比较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为22.8个月(18~31个月).结果牵引之后脱位侧的关节腔压力仍高于正常侧,在三种体位中,屈曲外展位的压力为-0.52±2.8,明显高于正常侧(P<0.01).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后关节压力明显下降,以屈曲90°,外展45°位压力下降最多,为6.22±4.6(P<0.01).结论本组经复位前牵引、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的成功率为89.7%,无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腔测压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根据测得的关节压力,调整内收肌切断的范围和选择石膏固定的角度,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余希临桂彤沈先涛
- 关键词:关节腔闭合复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内收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压力比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保留和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治疗策略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保留和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治疗原则与策略。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DDH64例(79髋),年龄11个月~12岁11个月,平均5.35岁。按Tonnis分度:Ⅰ度22髋、Ⅱ度18髋、Ⅲ度15髋,Ⅳ度11髋。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脱位类型,采用术前充分牵引、内收肌松解等措施,有效降低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然后择期施行Ⅰ期综合手术治疗,采用Salter或Pemberton手术。术中注意保留、恢复和重建髋关节周围的动力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髂腰肌、臀肌等)。术后晚负重、有规律地髋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在门诊获得随访,时间23个月~9年10个月,平均6年8个月。术后疗效的评价临床采用Mekay标准,优64髋(81%),良9髋(11%),一般6髋(7.5%),优良率92%。X线片采用Severin标准,优62髋(78%),良ⅠB9髋(11%),良Ⅱ3髋(3.8%),一般5髋(6%),优良率92.8%。结论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时,采取术前降低髋关节的压力,术中重建髋关节功能,术后晚负重和规律性地功能锻炼等策略,有效的保留和恢复髋关节功能,明显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比较理想的方法。
- 余希临沈先涛伍兴徐杨
-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矫形外科手术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76例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与骨牵引治疗的疗效,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年幼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幼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1~4.3岁,平均2.4岁。40例行外固定器治疗,36例行骨牵引及石膏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术后2~3周均出现骨痂,4~5周后骨痂生长良好。术后8~10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延迟或不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并发症。
- 周治国陈小亮李俊吴及张平沈先涛
- 关键词:股骨外固定器骨牵引
- 超声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婴幼儿肱骨远端骨折
- :探讨肱骨远端骨折婴幼儿超声引导的经皮克氏针治疗效果. 方法:本组病人共25例,男20例,女5例,最大3岁4月,最小4月,平均年龄2岁5月,均为伸直型骨折.GardlandⅡ型6人,Ⅲ型19人.超声探测并与健侧对比...
- 沈先涛于立松武兴徐杨孙杰
- 关键词:婴幼儿患者肱骨远端骨折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动态测压临床意义的研究
- 余希临沈先涛桂彤余晖徐杨李天红宋培德张平于立松李艳红
- 该课题为武汉市卫生局医学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研究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临床资料:随机抽出43例,共56髋。男10例(...
- 关键词:
-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