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宏亮

作品数:39 被引量:27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测井
  • 6篇储层
  • 5篇盐岩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碳酸盐岩
  • 5篇测井评价
  • 4篇声波
  • 4篇测井解释
  • 3篇页岩
  • 3篇页岩油
  • 3篇声波测井
  • 3篇水平井
  • 3篇斯通利波
  • 3篇盆地
  • 3篇平井
  • 3篇孔隙
  • 3篇饱和度
  • 3篇成像测井
  • 2篇电成像

机构

  • 3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长江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埃因霍温理工...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33篇武宏亮
  • 21篇李宁
  • 20篇冯周
  • 20篇王克文
  • 8篇冯庆付
  • 7篇田瀚
  • 6篇李宁
  • 5篇张宫
  • 3篇郑建东
  • 3篇闫伟林
  • 3篇范华军
  • 2篇夏守姬
  • 2篇伍丽红
  • 2篇王贵文
  • 2篇柴华
  • 2篇郭宏伟
  • 2篇李潮流
  • 2篇肖承文
  • 2篇罗超
  • 1篇唐军

传媒

  • 7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测井技术
  • 3篇Applie...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石油管理...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渗透率测井评价:现状及发展方向被引量:3
2023年
渗透率是十分重要而又难以准确计算的储层参数之一。目前渗透率测井评价主要依据4类方法,即:基于孔渗关系的渗透率评价、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渗透率评价、基于斯通利波测量的渗透率评价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渗透率评价。通过对上述方法适用性的分析发现,井筒斯通利波与储层孔隙空间流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在储层渗透率评价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渗透率测井评价面临艰巨挑战,其原因包括3个方面,即:确定渗透率参数本身的理论、实验难度,评价对象复杂性的日益增大和尚未形成能用于井下连续测量渗透率的装备。本文指出,推进斯通利波渗透率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构建新的以斯通利波测量为核心的渗透率评价技术体系是新一代测井技术发展的方向。
李宁王克文武宏亮冯周刘鹏李雨生
关键词:渗透率孔隙度斯通利波核磁共振测井大数据
声反射成像测井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声反射成像测井中的声波逆时偏移算法在处理单分量偶极横波反射资料时可获得高精度成像结果,而面对单极声源中的多波多分量弹性波反射资料时,由于其包含PP、PS、SP和SS等多种波型分量,基于声波方程的逆时偏移处理结果中出现单反射界面对应多同相轴的偏移假象.首先在声反射成像测井中实现了纵横波耦合弹性波逆时偏移和基于Helmholtz分解的弹性波逆时偏移,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和实现了基于一阶速度-应力纵横波解耦方程的弹性波逆时偏移,通过纵横波解耦结果和成像结果对三种声反射成像测井弹性波逆时偏移进行对比研究,数值算例表明基于纵横波耦合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无法处理转换波(PS或SP)成像问题;Helmholtz分解虽可实现纵横波解耦但同时引起反射波振幅和相位改变,进而导致包含S波的成像分量出现极性反转问题.基于一阶速度-应力纵横波解耦方程的弹性波逆时偏移可有效处理多波多分量反射资料偏移成像,消除转换分量成像噪声,解决S波分量成像极性反转,为声反射成像测井弹性波逆时偏移算法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李雨生李宁武宏亮刘鹏冯周王克文田瀚
高清晰岩石结构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电阻率成像测井已经成为解决非均质复杂碎屑岩储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火山岩储层问题不可或缺的关键手段之一,而且正在逐渐从高端测井技术走进常规系列。目前主流的成像处理方法中,普遍采用了基于像素分布特征统计的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相对于最初的线性图像增强方法,效果明显改善,然而在处理中未能考虑岩石结构特征的分布规律,经常导致重要的地质特征被湮没在次要特征和噪声中。笔者在传统图像增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结构信息为核心要素,提出了基于岩石结构的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以岩石结构特征判别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高图像中关键信息的权重,弱化背景和噪声,并针对结构特征分布规律进行成像色标动态优化,从而显著提高了图像的有效信息量和清晰度,为进一步的精细解释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柴华李宁李宁夏守姬武宏亮郭宏伟王克文冯周
关键词:成像测井岩石结构碳酸盐岩储层
火山岩、白云岩储层基质孔隙度评价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火山岩、风化壳白云岩等缝洞储层基质孔隙度计算是测井评价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将全直径流纹岩声波实验公式与国内外常用的基质孔隙度计算公式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就该公式在中基性火山岩、风化壳白云岩等缝洞储层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
李宁武宏亮冯庆付王克文
关键词:油气勘探缝洞储层测井评价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测井评价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8
2020年
在分析古龙页岩油储层及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储层“四性”关系及页岩油甜点测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指出了测井评价面临的技术挑战。通过与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等国内其他页岩油储层典型特征对比,给出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下解决测井评价瓶颈技术的相关对策,明确了古龙页岩油储层测井评价的关键是优势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叠置关系识别与表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缺失曲线、坏井眼等影响因素下的曲线智能重构;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数据信息深度挖掘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展单井—多井—区域储层对比、类比及延展性预测,进而结合“四性”关键参数实现优势甜点区带评价,研究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古龙页岩油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为古龙页岩油下一步勘探部署、储量提交和开发方案编制等提供测井关键技术支撑。
李宁闫伟林武宏亮武宏亮郑建东张兆谦冯周王敬岩
关键词:四性关系测井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对电阻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各种孔隙的尺寸变化范围可以跨越几个数量级,孔隙结构非常复杂,这种复杂孔隙结构和不均匀分布的多元孔隙空间使得储层电性呈现明显非阿尔奇特性.为了了解影响电阻率变化的控制因素,本次研究选取中三叠世雷口坡组的8块全直径碳酸盐岩岩样,开展了核磁共振、岩电实验、孔渗实验、压汞实验及薄片等实验,并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孔隙度是影响电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除孔隙度以外,孔隙尺寸和数量、孔隙网络复杂程度远比吼道大小对电阻率的影响大;②在孔隙度一定的条件下,胶结指数m随储层中孤立大孔隙占比的增多而增大,当孔隙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胶结指数m又随大孔隙占比的增多而减小,微裂缝起重要沟通作用;③在给定孔隙度时,以简单大孔隙为主的岩样表现为胶结指数m值较大,而以复杂孔隙网络、细小孔隙为主的岩样表现为胶结指数m值较小,具分散、孤立大孔隙的岩样,胶结指数m值最高;④依据孔隙几何参数与电阻率和胶结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测井资料间接判别储层类型,从而提高储层有效性和含水饱和度评价精度.
田瀚田瀚王贵文王克文冯庆付武宏亮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胶结指数孔隙结构电阻率测井
CIFLog测井软件自主研发与发展方向被引量:7
2021年
中国石油新一代测井软件CIFLog自2011年发布以来,从最初的单井处理解释到多井和水平井的多级跨越,现已成长为装机量大、年处理井数多、全部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井行业重器。软件原创性应用了井下密闭取心饱和度值(点)与"电阻增大率—饱和度"通解方程最优特解(线)为约束的裂缝含气饱和度定量计算科学方法,以及基于岩石矿物组分最优化处理的高精度孔隙度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裂缝储层油气饱和度计算和致密储层低孔隙度计算等世界性难题。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非常规推进,我国测井科技正朝着"发展一个学科、构建两大实体、研制两套装备"目标发展。
李宁王才志武宏亮王克文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ogging saturation interpretation equation in vuggy reservoirs被引量:3
2014年
Vuggy reservoirs are the most common, albeit important heterogeneous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China. However, saturation calculations using logging data are not well developed, whereas Archie method is more common. In this study, electrical conduction in a vuggy reservoir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o establish a new saturation equation for vuggy reservoirs. We found that vugs have a greater effect on saturation than resistivity, which causes inflection in the rock-electricity curve. Using single-variable exPeriment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rug size, vug number, and vug distribution on the rock-electricity rel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 saturation model, a saturation equation for vuggy reservoirs is derived, and the 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quation parameters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eepage-electricity similarity. The equation parameters depend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vugs and matrix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urthermore,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equation parameters is proposed, which use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data to calculate the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Field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equation and parameter derivation method shows good match between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an average absolute error of 5.8%.
孙文杰李宁李宁李宁武宏亮
关键词:SATURATION
基于CUDA的测井数据并行处理方法初探
2016年
测井数据处理程序大多基于CPU的串行程序,在处理信息量较大或算法较为复杂的数据时,处理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探索了GPU并行处理技术在测井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在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平台上实现了基于GPU的核磁共振T_2谱反演算法程序;对T_2谱反演程序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移植到CUDA平台时对程序的访存模式进行了优化。对基于CPU和GPU的测井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对比实验,测试的T_2谱反演程序获得了约18倍的加速比,表明基于GPU的处理程序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
张宫李宁罗超武宏亮冯庆付
关键词:测井数据处理CUDA
Standard spectrum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of elemental capture spectroscopy log被引量:8
2013年
We have established a set of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which is used for capturing element gammma spectrum. Standard captured gamma ray spectra for ten elements, including Si, Ca, Fe, are obtained using the measurements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We also simulated the capture gamma ray spectra of the ten elements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ology with the same parameters of our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s Nuclear Data Center, we obtained the standard captured gamma ray spectra of the ten elements, which, as calibration spectra, are used to calibrate the raw spectrum in data processing. This method solved the key problem during the conversion from the original measuring spectrum to the yield of each element in the data processing.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lement yield calculation.
武宏亮李宁李宁兰长林孔祥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