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铀
-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一种阳离子污泥脱水剂的合成方法
- 一种阳离子污泥脱水剂的合成方法,涉及阳离子型污泥脱水剂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是在两种反应单体丙烯酰胺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中,先通过缓冲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再用氧化还原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经聚...
- 郑怀礼刘宏谭铭卓蔚阳杨铀
- 文献传递
- 污泥中重金属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污泥中的重金属已成为限制污泥资源化应用的主要因素,论文综述了处理污泥中重金属的几种方法,包括固化/稳定、化学试剂提取、焚烧、生物淋滤和植物修复.
- 王白雪韩磊杨铀郑怀礼唐鸣放
- 关键词:污泥资源化重金属处理焚烧生物淋滤植物修复
- 文献传递
- 高分子量CPAM污泥脱水剂的合成研究
- 杨铀
- 污泥中重金属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污泥中的重金属已成为限制污泥资源化应用的主要因素,论文综述了处理污泥中重金属的几种方法,包括固化 /稳定、化学试剂提取、焚烧、生物淋滤和植物修复。
- 王白雪韩磊杨铀伊茜李丹丹郑怀礼
-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焚烧淋滤植物修复
- 文献传递
- 复合絮凝剂CAM-CPAM的制备及其污泥脱水性能被引量:24
- 2009年
- 在氮气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壳聚糖与有机单体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得到壳聚糖衍生物(CAM),并将其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复配,制备了一种复合絮凝剂CAM-CPAM.通过红外图谱(IR)和电镜扫描(SEM)分析,对复合絮凝剂CAM-CP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污泥脱水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复合絮凝剂用量对污泥脱水、沉降性能以及对滤液浊度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CAM-CPAM具有良好的污泥脱水性能,当其投加量为30 mg/L时,污泥脱水率可达90%以上,沉降速率可达0.55 cm/s,滤液浊度小于8 NTU,透光率高于85%.
- 吴幼权郑怀礼张鹏焦世珺杨铀
- 关键词:接枝共聚污泥脱水复合絮凝剂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污泥脱水絮凝剂的制备被引量:23
- 2008年
- 根据曼尼期反应,在适宜的温度下,加入引发剂,使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单体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获得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系统地研究了共聚反应过程中单体总浓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pH值、增溶剂等因素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主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反应条件:聚合温度为35℃,单体总浓度为20%,AM与DAC的相对摩尔比为6∶1,复合引发剂为0.08%,pH值为7,增溶剂为2%,通入氮气时间为15 min,反应时间为5 h。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合成了溶解性好、综合成本低、絮凝效果好、相对分子质量达3.00×106的聚丙烯酰胺产物。
- 郑怀礼李凌春蔚阳唐雪杨铀张胜涛
- 关键词:共聚自由基聚合聚丙烯酰胺
- 一种阳离子污泥脱水剂的合成方法
- 一种阳离子污泥脱水剂的合成方法,涉及阳离子型污泥脱水剂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是在两种反应单体丙烯酰胺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中,先通过缓冲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再用氧化还原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经聚...
- 郑怀礼刘宏谭铭卓蔚阳杨铀
- 文献传递
-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脱水絮凝剂研究及应用进展
- 论文综述和探讨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脱水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对其发展趋势给以展望。同时对各类型絮凝剂的脱水机理给以初步探讨。
- 蔚阳杨铀陈至莉李凌春吴幼权郑怀礼
-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絮凝剂
- 文献传递
- 污泥中重金属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污泥中的重金属已成为限制污泥资源化应用的主要因素,论文综述了处理污泥中重金属的几种方法,包括固化/稳定、化学试剂提取、焚烧、生物淋滤和植物修复。
- 王白雪韩磊杨铀郑怀礼唐鸣放
-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焚烧淋滤植物修复
- 文献传递
- 红外光谱法及单晶X衍射法研究Fe(Ⅲ)水解形态分布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聚铁絮凝剂中不同pH值的Fe(a),Fe(b),Fe(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Fe(b)不稳定,10-15 d后全部转化为Fe(c),Fe(c)的含量经10-15 d后趋于稳定,Fe(a)的含量10 d后也趋于稳定。采用常温长时间结晶法从Fe(Ⅲ)-SO4^2-水溶液中制备出了单晶,并用红外光谱法及单晶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所得单晶的结构。研究显示,从低pH值(pH 0.5左右)的Fe(Ⅲ)溶液中所得单晶中没有Fe—OH—Fe基团、Fe—OH基团、Fe的二聚羟基络合基团,仅为Fe(Ⅲ)离子形态的单晶,以氨水为碱化剂时其单晶化学式为Fe(H2O)6(SO4)2NH4.6H2O。采用常温长时间结晶法,随水分的不断蒸发,不同初始pH值及不同碱化剂的Fe(Ⅲ)溶液一般都在pH 0.5左右结晶,还由于铁盐水解形态不稳定等原因引起。在低pH值下难以得到Fe(Ⅲ)的羟基络合物或聚合体单晶。实验研究显示,在絮凝剂水解形态研究中,红外光谱法、单晶X射线衍射法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郑怀礼谢礼国高朝勇孙秀萍杨铀唐雪
- 关键词:絮凝剂稳定性红外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