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郁
- 作品数:55 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06年
- 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n=59)和正常(n=178)者的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与BMI,TG,HOMA-IR,HbAc,SBP,DBP均呈正相关。
- 张弢白然张寒刘加和杨郁巴颖孙国华孙丽鹏杜建玲李昌臣
- 关键词: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 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β淀粉样肽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diabetic serum,D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与β淀粉样肽(amyloid-β,A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
- 门莉莉许静宜杜建玲许琳杨郁周海成邢倩
- 关键词:内皮细胞损伤糖尿病Β淀粉样肽
- 正常血镁Gitelman综合征1例报告
- 2018年
-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OMIM#263800)由Gitelman等[1]于1966年首次报告,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肾小管失盐性疾病。GS是由编码噻嗪类利尿剂敏感的Na^+-Cl^-共转运体(Thiazide-sensitive Na^+-Cl^-cotransporter,NCCT)的SLC12A3基因(HGNC:10912)突变失活引起。
- 邢倩高梦娇李静高云杨郁李昌臣杜建玲
- 关键词:GITELMAN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血镁噻嗪类利尿剂肾小管转运体
- 体内胰岛素基因转移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01年
-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治疗 1型糖尿病的一条新途径 ,而胰岛素基因是糖尿病基因治疗的主要目的基因。文中分别就生殖细胞水平基因转移、体内间接基因转移以及体内直接基因转移 3个方面 ,从基因转移方法、途径等角度 ,就胰岛素基因转移治疗 1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杨郁李昌臣
- 关键词:胰岛素基因基因治疗
- 2型糖尿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被引量:13
- 2008年
- 169例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大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AS组,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SAA水平较对照组高,AS组高于非AS组,并与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及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年龄、C反应蛋白及SAA是影响颈总动脉IMT的相关因素。
- 杨郁杜建玲张秀娟白然巴颖邢倩孙丽鹏孙国华李昌臣
-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糖尿病动脉内中膜厚度
- α-硫辛酸诱导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二例及其一级亲属HLA-DRB1等位基因检测被引量:9
- 2020年
- 2例2型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静脉应用α-硫辛酸后反复出现晨空腹低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而诊断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予以相应处理后,随访2年8个月,无低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接近正常,IAA转阴或弱阳性。2例患者均携带HLA-DRB1*04∶06等位基因,其一级亲属中4人携带此等位基因,均应避免应用含巯基药物以免发生IAS。
- 邢倩杨郁刘媛媛胡靓张瑞杜建玲
- 关键词: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硫辛酸人类白细胞抗原
- 多学科会诊治疗甲状腺髓样癌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5岁,2003年发现“左颈部肿物”,行“左甲状腺叶切除术、右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左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右叶及峡部未见癌残留。
- 邢倩杨郁杜建玲李昌臣赵音刘基巍王洪江苗延巍巩鹏
- 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会诊病例资料颈部肿物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肾小管酸中毒2例报告
- 王咏渡孙明杜建玲杨郁史春虹
- 6例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发生皮肤过敏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敏相关指标分析
-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发生皮肤过敏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过敏反应,检测胰岛素过敏的相关指标,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胰岛素皮肤过敏的认识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住院的12例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 姚俊洁刘金玉白然杨郁王浩王咏波蔡润策门莉莉杜建玲
- 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及联合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及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短病程T2DM住院患者的疗效,探讨短病程T2DM强化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 73例的短病程T2DM住院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23例)、CSII联合二甲双胍(CSII+Met)组(26例)、CSII联合吡格列酮(CSII+Pio)组(24例)。测定强化治疗2周前后各组患者FPG、Ins、C-P、hsC-RP及75g葡萄糖负荷后2hPG、Ins、C-P。应用稳态模型计算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及治疗费用。结果强化治疗后CSII+Met组、CSII+Pio组与CSII组相比HOMA-β水平显著升高(P<0.05),HOMA-IR水平显著下降(P<0.05);CSII+Met组比CSII组、CSII+Pio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胰岛素用量及治疗费用显著下降(P<0.05)。结论 CSII联合二甲双胍或联合吡格列酮较单纯CSII能更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联合二甲双胍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治疗费用。
- 王宪斌白然巴颖杨郁王浩冯然杜建玲李昌臣
- 关键词: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噻唑烷二酮胰岛B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