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作品数:8 被引量:3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历史地理 更多>>
基于内模整定的PID算法应用与研究 在自动控制的发展历程中,PID控制是历史最久、生命力最强的基本控制方式,其控制算法在工程上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尤其是其鲁棒性的应用研究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基于内模原理对PID参数整定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近似处... 杨巍关键词:内模控制 PID控制 鲁棒性 仿真 文献传递 基于KLD信息距的过热汽温建模数据提取方法 被引量:1 2020年 提出一种基于KLD(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信息距的建模数据提取方法,首先利用运行数据构建KLD序列,然后对KLD序列进行线性分段,再根据分段结果提取建模数据。利用大型火电机组过热汽温仿真数据和运行数据进行了数据提取和建模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建模效果,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杨巍 洪烽 于浩洋 申忠利关键词:串级控制系统 系统辨识 基于背压连续调节的火电机组变负荷控制 被引量:10 2017年 传统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策略受限于锅炉侧的大迟延大惯性,其变负荷响应时间较长,一般不超过额定负荷的2%/min。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背压调节的新型变负荷控制策略,在保证机组运行在安全背压的前提下,将循环水流量作为机组负荷的控制变量,当机组负荷出现偏差时,背压调节快速动作,减小偏差;而当机组负荷接近负荷指令时,背压调节恢复机组初始背压,保证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同时为下次变负荷调节做准备。在仿真机进行背压调节试验,结果表明湿冷机组循环水流量发生变化后30 s内机组背压和出力都将达到另一稳态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机理分析与试验曲线辨识,建立了湿冷机组循环水流量变化对机组出力影响的静态、动态模型;将背压连续调节作为机炉协调控制的辅助手段,建立了基于背压连续调节的新型变负荷控制策略,即背压调节用于机组变负荷控制的初始阶段,末期由协调控制完成。在某300 MW燃煤直流锅炉再热机组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缩短了机组变负荷跨出死区的响应时间,提升了机组的变负荷速率。 王玮 刘慧超 杨巍 宋小龙关键词:火电机组 背压 热工系统实用控制性能评价研究 面对热工系统控制回路多,控制要求高的现状,对其进行有效的性能评价是必要的。基于此,一种基于方差上下界的随机性能指标被提出,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控制系统的状态,并能给出其性能优化提升建议。然后针对指标实际应用中面临稳态数据选... 刘吉臻 孟庆伟 杨巍 牛玉广关键词:性能评价 最小熵 文献传递 热工系统实用控制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面对热工系统控制回路多,控制要求高的现状,对其进行有效的性能评价是必要的。基于此,一种基于方差上下界的随机性能指标被提出,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控制系统的状态,并能给出其性能优化提升建议。然后针对指标实际应用中面临稳态数据选取、采样速率与控制速率不一致的两个问题,分别给出了基于最小熵的稳态数据选取办法和分段线性插值的数据重采样算法来解决。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性能指标和算法的有效性,并在某1 000MW火力发电机组的主汽压控制系统中进行了应用。 杨巍 孟庆伟 钟振芳 牛玉广关键词:性能评价 最小熵 基于凝结水节流串级控制的新型协调控制 被引量:12 2017年 新能源的规模化并网对火电机组变负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凝结水节流控制能够有效利用锅炉蓄热,达到快速变负荷的目的。本文设计的凝结水节流串级控制是结合凝结水节流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凝结水节流通道在调节初期利用机组蓄热快速响应负荷指令,并通过内回路保证除氧器水位不超限;机炉协调控制通道通过调节给煤量保证负荷调节后期的静态性能,包含凝结水流量控制和除氧器水位控制,这样保证了凝结水节流快速变负荷过程中除氧器水位的稳定。以某1 000 MW机组为例,对上述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并应用IAE、ITAE和AGC考核指标对该新型凝结水节流串级控制策略与传统机炉协调控制策略进行量化对比,结果表明:凝结水节流串级控制大大提高机组升负荷速率,且负荷调节过程中除氧器水位变化较小。 杨巍 龙东腾 牛玉广关键词:直流锅炉 协调控制 串级控制 除氧器水位 主汽压系统的综合控制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013年 在分析了主汽压控制系统评价特点后,选择Harris指标作为稳态段性能评价指标,并给出了基于拉盖尔模型的递归最小二乘估计最小方差算法中时标的选择方法;进而研究了动态段性能评价,提出了求解系统跟踪时刻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分界点将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用于计算系统的确定性性能指标和随机性性能指标。并提出了此情况下控制回路综合性能评价的一般步骤。通过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应用于某600 MW火电机组的主汽压控制系统进行了控制性能综合评价。 刘吉臻 孟庆伟 房方 牛玉广 项丹 杨巍双馈风机神经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为提高并网双馈风机的暂态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磁链幅值相角控制(Flux Magnitude Angle Control,FMAC)的神经自适应电力系统稳定器(Neural Adaptive Power System Stabilizer,NPSS)通过在线训练Elman神经网络以实现自适应控制,利用双馈风机雅各比矩阵的符号代替雅各比矩阵运算以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运算速率。主导特征值分析和动态仿真证明神经电力系统稳定器在改善系统阻尼方面的有效性。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ion,SG)安装自动电压调节器(Automatic Voltage Regulator,AVR)和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对比仿真表明:双馈风机安装神经电力系统稳定器具有更好的阻尼特性、电压调节效果和暂态稳定性。 牛玉广 杨巍 李晓明 王世林 林忠伟关键词:双馈风机 电力系统稳定器 人工神经网络 系统阻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