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孝清

作品数:16 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5篇手术
  • 4篇食管癌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肺癌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术后
  • 3篇肿瘤
  • 3篇贲门癌
  • 3篇肠内
  • 3篇肠内营养
  • 2篇支气管
  • 2篇食管癌病人
  • 2篇气管
  • 2篇切口
  • 2篇外营养
  • 2篇细胞
  • 2篇下肺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4篇杨孝清
  • 10篇车嘉铭
  • 10篇邱维诚
  • 8篇陈中元
  • 5篇项捷
  • 4篇任健
  • 4篇朱良纲
  • 4篇周翔
  • 2篇邱维城
  • 2篇杜海磊
  • 2篇杭钧彪
  • 1篇陈海涛
  • 1篇隋亮
  • 1篇陈凯
  • 1篇杭均彪
  • 1篇施敏敏
  • 1篇任健
  • 1篇万里飞
  • 1篇陈聆
  • 1篇吴云江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切除术清扫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胸腔镜下行肺切除术治疗肺肿瘤的相关经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积累.很多医学中心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学上彻底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旨在评价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清扫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6年8-9月,选取我院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手术9例,观察手术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共清扫100枚淋巴结,手术历时1.5~3 h,平均2.3 h;平均淋巴结清扫时间15.0 min.结论: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在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时间的同时,为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车嘉铭邱维城杨孝清
关键词: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肺部肿瘤淋巴结清扫术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体会(附169例报告)
2012年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操作步骤及技巧的学习体会。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瑞金医院胸外科学习期间参加169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总结。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患者,中转开胸小切口辅助13例,中转开胸率7.69%;手术时间70-139min,平均117min;手术出血50-1200mL,平均250mL。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操作难度大,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有传统的开放解剖性肺叶切除手术经验,借鉴成熟的手术操作程序,可缩短学习曲线。
吴云江杜海磊杨孝清邱维城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步骤
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3
2010年
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瑞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管状胃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9.67±9.96岁(36~77岁);食管癌31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23例,胸下段食管癌7例;贲门癌15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9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0例,贲门癌根治15例。胸腔胃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59.17±11.33岁(37~86岁);食管癌2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17例,胸下段食管癌4例;贲门癌6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7例,主动脉弓下吻合3例,贲门癌根治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胸腔胃组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4例,死亡1例;管状胃组与胸腔胃组手术时间(180.00±10.34 min vs.185.00±6.23 min,t=1.669,P=0.078),术后住院时间(16.78±9.98 d vs.16.89±11.53 d,t=1.665,P=0.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车嘉铭项捷陈凯杨孝清邱维诚隋亮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管状胃
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被引量:1
2003年
王文灏邱维诚杨孝清项捷
关键词: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中央型肺癌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术中胸腔留置在伴胸膜凹陷征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索术中腔内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伴有胸膜凹陷征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瑞金医院普胸外科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59例随机分为胸腔内用药组(P组)29例和对照组(C组)30例,对比2组术前、术后第3日、术后第10日CD3、CD4、CD8水平、胸引管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2组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前和术后第3日、第10日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日CD3、CD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C组术前和术后第3日、第10日CD3、CD4、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第10日CD3、CD4均高于C组(P=0.000,P=0.031);P组术后拔胸引管时间平均2.4 d,C组术后拔胸引管时间平均3.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腔内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安全,不良反应低,且可以通过细胞免疫调节,缩短术后胸引管拔管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杨孝清朱良纲邱维诚陈中元
关键词:肺癌腔内注射细胞免疫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关于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时淋巴结清扫问题的初步探讨
目的胸腔镜辅助下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肺癌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是一直存在一些争论,其中争论比较多就是胸腔镜下肺切除能否彻底清扫纵隔及肺门淋巴结,以及清扫这些淋巴结以后是否会增加并发症。至于在治疗肺癌的手术中是否应该清扫纵...
车嘉铭邱维城杨孝清
关键词:肺门淋巴结淋巴结清扫小切口
文献传递
胸腔内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2014年
目的总结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检查,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回顾16例确诊的胸腔内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有典型柯兴综合征的症状,均存在胸腔内肿瘤;按肿瘤手术原则予以根治切除肿瘤;术后血糖升高、低血钾均得以纠正,血ACTH、血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均显著下降;术后出现病情反复多为肿瘤远处转移或复发。结论对存在柯兴综合征症状的病人应注意检查胸腔内有无异位分泌的肿瘤灶,根治手术的近期效果十分显著,对纵隔肿瘤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周翔陈中元任健杭钧彪车嘉铭邱维诚杨孝清项捷
关键词:异位ACTH综合征外科治疗
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后经鼻和经皮穿刺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转归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后经鼻和经皮穿刺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转归。方法选择接受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以及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13例,其中经鼻肠管59例为A组,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54例为B组。比较2组体质量、人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并发症、营养和置管天数的差异。结果 2组术后体质量变化无显著差异;2组术后第7、14天前白蛋白及术后第14天白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A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能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比例显著高于B组。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并发症少,营养支持效果好,可能更适合下段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
杨孝清邱维诚陈中元
关键词:食管癌肠内营养经皮穿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和贲门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4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和常规输液组(对照组)23例,分别比较营养支持前后两组病例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体重、血浆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但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肠内营养支持1周后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在肠内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杨孝清朱良纲车嘉铭邱维诚陈中元
关键词:食管肿瘤贲门肿瘤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早期应用含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含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对照组25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含和不含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1周。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血常规、血清蛋白、肝肾功能,记录恢复全量半流质饮食的时间和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7 g/L,37.2 g/L和226.2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61.1 g/L,34.3 g/L和214.6 mg/L,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1 g/L,38.6 g/L和259.4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58.4 g/L,32.3 g/L和165.8 mg/L,显著降低,且前白蛋白的下降幅度与试验组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试验组营养支持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而时照组营养支持后血糖明显升高(P<0.01)。两组肝肾功能营养支持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试验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为6.5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 d(P<0.01)。试验组体重平均下降2.7 kg,对照组为7.4kg,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有助于减少营养不良的反应,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有助于纠正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和体重的稳定。
杨孝清车嘉铭邱维诚
关键词:贲门癌营养状况全肠外营养丙氨酰-谷氨酰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