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敬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出血
  • 9篇脑出血
  • 9篇穿刺
  • 5篇颅内
  • 4篇血肿
  • 4篇外科
  • 4篇微创
  • 4篇微创穿刺
  • 4篇高血压
  • 4篇穿刺术
  • 3篇硬膜
  • 3篇手术
  • 3篇内血肿
  • 3篇微创穿刺术
  • 3篇颅内血肿
  • 3篇颅内血肿粉碎
  • 3篇颅内血肿粉碎...
  • 3篇基底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3篇粉碎穿刺针

机构

  • 19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杜敬华
  • 16篇赵宪林
  • 11篇王庭忠
  • 10篇刘国军
  • 7篇高飞
  • 7篇关永昌
  • 5篇姜宏舟
  • 4篇韩斌
  • 2篇焦德生
  • 2篇刘永军
  • 1篇王亮
  • 1篇葛新
  • 1篇夏天宜
  • 1篇范伟
  • 1篇韩筠
  • 1篇刘柏春
  • 1篇陈世伟
  • 1篇陈世伟
  • 1篇张峰
  • 1篇张蜂

传媒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标准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标准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实施标准骨瓣减压;引流组45例,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标准骨瓣减压。主要比较两组患者CT显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甘露醇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预后情况、脑水肿和脑梗死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次要比较两组治疗前、持续引流7 d后的颅内压、脑脊液抗核体蛋白SP100以及红细胞数。结果引流组CT显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引流组脑水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预后不良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拔管时间为(8.24±1.09)d,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为(9.22±1.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7,P<0.05)。引流组脑梗死发生2例(4.44%),梗死体积为(8.36±1.87)cm^(3),对照组脑梗死发生9例(21.43%),梗死面积为(8.36±1.87)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t=9.609,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和红细胞数量均降低,且引流组颅内压、脑脊液SP100以及红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脑脊液SP100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能有效缩短机体康复所需时间,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水平,改善脑水肿与脑梗死水平,对于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杜敬华刘国军王位坐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脑梗死
脑出血简易快速定位法-MARK标记法
韩斌赵宪林高飞王庭忠杜敬华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专用的可定量拉力计抽吸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出血微创穿刺领域,具体为一种脑出血微创穿刺术专用的可定量拉力计抽吸器。该抽吸器包括:外套筒、密封塞、测力传感器、内套筒、金属连接头,具体结构如下:外套筒的一端设置外套筒进口,外套筒通过外套筒进口与微创穿刺...
王庭忠杜敬华高飞季建伟
文献传递
脑脊液引出在基底核脑出血微创穿刺术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穿刺术抽吸基底核脑出血术后脑脊液引出对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微创穿刺术,对比术后有脑脊液引出与无脑脊液引出血肿清除率的差异。结果术后有脑脊液引出34例,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达85%以上者28例(82.4%);无脑脊液引出58例,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达85%以上者27例(46.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脑脊液引出有助于血肿的排出。对基底核区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应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使穿刺针尖更靠近脑室壁破口,以有利于引出脑脊液,提高血肿清除率。
王庭忠王亮杜敬华高飞赵宪林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核区
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处理要点和疗效。方法在CT监测下行硬通道穿刺抽吸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引流残余凝血块方法,治疗68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评价标准包括术前与术后GCS评分、血肿体积减少量、平均手术时间、30d内死亡率。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2.0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0%,平均手术时间23.6min,30d死亡率19.1%。结论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简单、快捷、准确、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能降低死亡率,但是必须强调适应证和时机。
赵宪林焦德生高飞李子强陈世伟张蜂刘永军王庭忠杜敬华刘国军关永昌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微侵袭CT
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硬膜外血肿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较多见的疾病,它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0%左右,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是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但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微创技术的应用,使得治疗颅内血肿有了更加简便快捷的方法,我科自2008年以来应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CT监视下治疗硬膜外血肿24例,收到较好的怖床疗效。瑚报告如下。
杜敬华马爽赵宪林
关键词: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外伤性硬膜外血肿YL-1型穿刺治疗CT监视外伤性颅内血肿
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急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介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诊救治方法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43例患者,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做额角穿刺并进行紧急脑室外引流术,统计穿刺成功率,并于手术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价昏迷指数的变化。[结果]患者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1~2min见脑脊液流出,脑室外引流术后GCS昏迷指数提高2分。[结论]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可有效、快捷地通过额角穿刺来进行脑室外引流,不仅穿刺成功率较高,而且可改善患者术后的昏迷状态,为患者进一步诊治赢得宝贵时间,建议推广使用。
赵宪林姜宏舟刘国军杜敬华关永昌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外引流术急诊急救
他汀药物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约占脑卒中的3%~5%[1]。我国aSAH发病率低于全球整体年发病率,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aSAH可以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脑迟发性缺血。血管痉挛被视为aSAH不良预后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3]。因此,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被广泛地应用于aSAH患者,以便改善血管痉挛,阻止脑缺血事件的发生,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4]。
刘涛关永昌杜敬华王庭忠
关键词:他汀类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丘脑周围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本文探讨了丘脑周围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分别采用经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和经皮层入路对12例丘脑区胶质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12例丘脑区胶质瘤均经...
杜敬华
关键词:胶质瘤显微外科
文献传递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赵宪林姜宏舟高飞张峰杜敬华刘国军韩筠刘柏春夏天宜葛新焦德生范伟
该技术旨在研究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经济、实用的颅脑穿刺方式,为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技术手段,提高救治率。CT监视下颅脑穿刺技术,特色是在CT检查床上采用简易定位、定向方法,准确地将穿刺针置入预定靶点范围,建立...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